
沉寂已久的A股市場仿佛在一夜之間重換生機,一場空前瘋狂的上漲大戲就此上演。
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間,中國上證指數累計漲幅高達23.23%,而截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較去年底已大漲38.9%。其中攀升主力為銀行、石化等大市值板塊,而一向低迷的藍籌股也連續出現瘋漲。這一現象大大超過投資者預期,在資本市場引發軒然大波。
業界普遍認為,此輪上漲與中國央行近期宣布降息及市場預期將有更多貨幣刺激措施出臺不無關系。而隨著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在深化市場體制改革、進行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升級等大背景下,企業融資需求將大幅增加,由此吸引了大量資本投入股市以直接融資的動力。此外,由于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和不確定性增加,個人投資者試圖從股市中尋找收益。而與2007年的“牛市”相比,此次A股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顯然更高。隨著滬港通開通,已有更多國際資本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淘金。
另一方面,眼下股債同漲的局面也引發了業界對金融資產與實體經濟背離、股市泡沫化的擔憂。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股市之所以快速上漲主要是受投機性力量推動。例如在12月9日,A股出現巨幅震蕩。上證指數全天振幅高達8.50%,收盤暴跌5.43%,創下2009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但也有分析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貶值才是當天股市暴跌誘因。
相對于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目前A股估值顯然偏低,出現恢復性增長也屬正常現象。就長期而言,中國股市仍值得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