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富二代”、“官二代”遍地的國內PE圈,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是典型的平民出身。他出生于甘肅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從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之后,還曾在北京建材集團光華木材廠制膠車間工作,頭半年的工作就是扛尿素,跟著工人合成膠黏劑。“苦活累活”都干過,之后也曾穿梭在中關村,扛過箱子,賣過電腦。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30歲前跟投資沾不上半點邊的人,卻憑著對信念的堅持和對趨勢的判斷,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如今,不到40歲的王俊峰已經是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先后投資的科寶博洛尼、陽光紙業(2002.HK)、林洋新能源(NASDAQ:HSOL)、合康變頻(300048.SZ)等項目紛紛通過IPO或者并購的方式退出,而這些公司亦由此開啟新征途。
代價
2003年6月,聯想投資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君聯資本)的辦公室來了一名實習生,這便是王俊峰,此時的他已經近30。此前,他曾是聯想集團大客戶部助理總經理 。
當時的聯想即便還沒有像如今這樣攀上全球PC第一的寶座,但也已經是IT行業響當當的品牌。不到30歲就能成為部門助理總經理,王俊峰眼前的職業軌道一片光明如此境遇乃是求之不得,但他緣何還要從實習生重新做起?王俊峰坦言即便這個實習職位也是自己想盡辦法爭取來的。
早在兩年前,在聯想集團干得風生水起的王俊峰決定放棄現有職務,出國留學。目標很明確——畢業后投身金融行業,為此他選擇了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攻讀國際金融方向的MBA。
如此抉擇令人費解。2001年,風投行業還頗為冷門神秘,而電腦行業如日中天。當時,全球風投企業因為互聯網泡沫破裂,哀鴻遍野。國內A股漫長的熊市導致IPO暫停,金融工具本來就有限的市場溫度幾近零點。
“我在聯想集團工作時,曾碰到一個做投資的香港朋友,跟我講了不少資本運作的故事。當時一聽就覺得這行太‘神’了,太有意思了,于是我便萌生了改行做投資的想法。”王俊峰回憶說。
2003年,王俊峰借回到國內休假的機會給聯想老同事打電話。
“能給我安排進聯想投資實習一下么?”
“想什么時候開始?”
“盡快,我只有兩個月假期,之后還要回去。”
于是,王被安排到聯想投資面試并且順利通過,如此開始了投資生涯——日復一日的寫調研報告。兩個月之后,聯想投資給了他一個OFFER—希望他留學回來當投資小兵。
“我當時自嘲,這書真是白讀了,讀書回來后工資直接砍半。但你得認可這事,當小土豆就當小土豆。要轉行,就得付出代價。”王俊峰說。
這并非他首次轉行。1995年,從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后,他在北京光華木材廠制膠車間擔任化學工程師,最初月工資不到400元,“說是工程師,其實也要下到車間里,和師傅們一起上生產線。我們當時的工作主要是生產中密度板,將木材打成木纖維,用膠沾起來。半間房那么高的木屑,通過液壓,噴澆,熱壓,做成幾公分厚的密度板。”
當時,電腦已經風靡全國,但在普通老百姓眼里,還是特別神秘的高科技。王俊峰早就想買一臺,但動輒近萬元的價格的確令人只能望機興嘆。在參加了單位的一次義務獻血后,他用一千多元的營養補助,買了臺配置極低,勉強能夠運行Windows系統的二手電腦,此后便開始玩起了電腦。誤打誤撞之下,開始熟悉電腦圈子的信息和資訊,慢慢入行。1997年初他通過面試進入聯想集團,從化學工程師轉行做電腦SALES,人生軌跡第一次改變。
最好的時代
王俊峰的第二次轉行顯然更加徹底,自2004年加入君聯資本已有十年。他頗為自豪地向《環球企業家》表示,已經領到了公司給服務滿十年的員工頒發的紀念金幣,并笑稱希望再過十年能領塊金磚回來。回顧十年歷程,王俊峰直言自己很幸運。他恰恰趕上了風險投資行業最好的時代,而這十年,他又在君聯資本實現了自己從投資門外漢到經營投資人的轉變。
2004年以前,A股“全流通”還是一個全民大討論的話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退出主要依賴海外資本市場和并購。而國內VC/PE投資的大量項目,都無法退出。“事實上很多投資人在那些年非常難受,很多人堅持不下來轉行了。如今發展壯大的大基金都是扎扎實實過了苦日子,熬過了最艱難那幾年的,當年真正的弄潮兒比現在這些幸存者更出名,但都被淘汰掉了。”王表示。
市場在2004年出現轉折,2005年A股股權分置改革啟動,迎來了十年未遇的大牛市,隨后中小板開閘。2006年以后,美國股市回暖,大批“中概股”上市,同時香港迎來國內“紅籌股”上市高峰,2009年創業板開盤……此后十年,PE\VC行業才進入異常繁榮的時代。
在這個最好的時代,王俊峰收獲頗豐。2005年,他投資了科寶博洛尼,后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分次退出,獲利豐厚;2006年投資陽光紙業,該公司一年后順利在香港上市;當年他投的另一個項目林洋新能源,從入資到掛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僅用6個月,此時距該公司成立也僅僅20個月;2008年,王投資了合康變頻,該公司在兩年后成功登陸A股創業板。
如此成績可圈可點。王俊峰卻很冷靜:這些項目從入資到成功退出堪稱“閃電戰”,但投資之前的準備卻很漫長。
王坦言自己平時走路逛街像個“小偷”,并稱這是投資人的通病。“開車在高速路上,也總愛研究高速路上的廣告牌,看看這附近是否有什么好公司,地方上有實力的企業都愛在高速路上打廣告。我如果覺得有意思,就趕快記下來,然后去聯系對方。”
正是這些習慣讓王俊峰受益頗多。
2005年春節,王回家過年,看到家鄉好多人在裝太陽能熱水器,于是便四下打聽,詢問使用效果。春節一回來,他就去拜訪了北京的一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了解行業前景。對方稱太陽能熱水器是不錯,不過現在最熱的是光伏。此時的王對光伏一無所知,回到公司,他馬上學習惡補,訪談行業專家,拜訪潛在投資對象。“一聯系,尚德當時已經完成了融資,我們晚到一步。于是便繼續找,前前后后看了十幾家企業,最終選擇了林洋新能源。”
但更多時候則沒那么順利。2007年春節,王俊峰看到一份券商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高壓變頻器這個行業前途廣闊,空間巨大。在行業內浸淫已久,王直覺認為這個行業有戲。“可是和行業龍頭企業一談,對方價格期望太高,彼此差距明顯,只好一家家接觸。整整看了一年,前前后后有十幾家,始終沒找到合適的。”
直到2008年,有個老朋友來找王聊天,閑聊中,王俊峰得知合康變頻正在融資。“第二天,臨出差之前,我跟合康變頻的人見面聊了一個小時。便約定下周二去公司現場看看,見見團隊。去了一聊就基本談妥了。雖然從第一次見面到下定決心投資,僅僅兩周時間,但在此之前,我卻花了一年的時間在調研。”王表示。
翅膀
2010年1月20日,合康變頻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成為君聯資本收獲的第一家在創業板成功上市的企業。而在此之前,合康變頻原計劃在中小板上市。王俊峰認為合康變頻的高效上市,主要有三點原因:一個是管理層思想高度統一,及時溝通和決策,堅決執行到位;二是財務和法律制度規范;三是投資人協助公司找到了合適的財務總監兼董秘,他既懂財務,懂上市,又能管理好中介機構。
在決定投資合康變頻時,他曾發現合康有個別法律瑕疵,便堅決要求先解決問題,然后再入資。“當時公司方面給我的壓力很大。但如果當初放松要求,把問題拖著,等到要上市的時候再去解決,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在關鍵環節上,他選擇堅持。
2009年5月末,中介機構正式進場。7月26日,合康變頻上報了創業板上市申請,并最終在當年12月份順利過會,于第二年成功掛牌上市,最終上市融資10億元,IPO一刻公司市值超過40億,市盈率高達108倍(注:以2008年年報數據計算)。
這一項目令君聯資本在三年內獲得了近9倍的投資回報。“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于它在合適的時機,借助了資本的力量,及時完成了上市。如果當時沒有在第一時間啟動上市,讓競爭對手搶到這個機會,行業格局就會和今天迥然不同。”王俊峰表示。
但很多時候,投資換來的則是挫折。2008年,王俊峰給一個早期項目投資了50萬美元,后來又追了一些錢。盡管這家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家擁有某項專利技術的公司,但并沒有趕上行業最好的時候,因而與當初的投資預期差別較大。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做了之后才發現,投資行業水太深,知其一未必知其二。”王表示。直到2010年前期投資的一些項目成功退出后,他才對投資有了自信。“這種自信會分化成兩種:一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看到項目就想投。另一種則會明白投資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萬劫不復,因此務必小心。”王稱示。
2012年2月,聯想投資正式更名為君聯資本。截至到2013年底,君聯資本已募集了7期基金,5期為美元基金,2期為人民幣基金,并贏得社保基金、國科控股、國開金融等諸多機構投資人的青睞。而它的另一組數字則更為驕人,截至2014年月2月,它所投資的公司中,IPO退出及并購退出的累計達到36家。“這里能容忍你從頭學起,給你犯錯的機會,對年輕人而言,這非常難得。”王俊峰對《環球企業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