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您好!
我家兒子現在7歲多了正在上小學一年級,上學期一直表現挺好的,但是這學期就出現了問題,就是他不愿把做的作業交給老師批改。一天班主任打電話給我說:你的孩子有好多天都沒有把作業交來批改了,讓我問下孩子是怎么回事。晚上我和兒子談了好半天,他一直不說話,當時我真的很生氣,但還是忍住了沒發火。最后他說了,說怕做錯了老師吼他,所以才不想交給老師改的。我好好給兒子說:做錯了老師吼你是為你好,是讓你長記性下次再遇到就不會再做錯了。我說如果你做了作業不給老師改,你怎么知道自已有沒有做錯呢?交給老師改是幫助你成長的。他聽了總是點頭,但是叫他拿去改還是不情愿的樣子,但是第二天還是交給老師改了,我心想沒事了。可是沒過幾天數學老師又打電話來了,說我兒子好幾天沒交作業了,問是不是沒做。可是他做了的呀,他為什么又不交呢?他每天作業都還做得挺好的,只是有點粗心,這次期中考試也是95分、96分。經常錯的地方我看了都是他做得來的,都是粗心才做錯了的。我們家長的文化不高,所以對怎么教育孩子真的有點不行,這次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說他,怎么才能讓他懂這個道理。
雪兒
雪兒,你好:
看得出來,你是一個愿意尊重孩子,不愿意強迫孩子做事的家長,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好。
首先,請相信,你的孩子非常好,沒有什么問題。請相信,無論你的孩子行為多么“特別”,他一定有他充足的道理。孩子說得很清楚,老師吼他,他很害怕。是什么樣的吼,能夠讓孩子害怕到不愿意交作業,甚至他聽到你們告訴他,老師吼他是為了他好,他還是害怕?在孩子的身上和心里,到底發生了什么?
告訴他:“我相信,你不交作業,一定有你的道理。”
“我猜,老師吼你的時候,你一定很害怕,是嗎?你愿意和我說說嗎?”你可以抱著他,坐在沙發上或者其他放松的地方,詢問他。
你可以想一想什么時候你的孩子第一次出現不交作業的事情,然后問你的孩子:“當時發生了什么,你的作業做的是什么樣子?老師是怎么吼你的?是哪位老師?老師說了什么?”是當著全班的面,還是在辦公室里?老師的表情和樣子是怎樣的?老師是否還有什么動作?如果孩子愿意,可以讓他試著模仿一下老師的姿態、動作和原話。
“然后發生了什么?你的反應是什么?你站著還是坐著?你說了什么嗎?你哭了嗎?被老師懲罰了嗎?其他同學和老師有什么反應嗎?”
然后問問他,“這是老師第一次吼你嗎?老師吼你的時候,你最害怕什么?你會不會覺得很委曲、很難過?或者很羞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告訴孩子:“我理解你。我很心疼你。如果你害怕,我陪著你。你是個好孩子。”如果孩子哭了,就抱著他,安靜地陪著他。
第二,容我說說這件事情的真相和是非。
老師可以指出孩子的問題,但是老師沒有權利用情緒來傷害孩子——無論這樣的事情看起來多么平常和普遍。這就是對孩子的暴力。老師需要向孩子指出問題,甚至可以嚴厲地指出問題;同時,老師需要尊重孩子和自己同樣為人類的身份。一位有勇氣和愛孩子的老師應該為自己的言行傷害了孩子向孩子道歉。老師也應該學習管理和照顧自己的情緒。當然,另一個真相是,不少老師現在和未來都無法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接納。
你可以對你的孩子說,“有時候,大人會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緒,就沒有能力好好說話了。老師吼你,那是老師的情緒,和你這個人沒有關系。你是個好孩子。如果需要,就按照老師的要求訂正一下作業。”
如果你能做到,為了保護孩子,你還可以與老師見面溝通一次。
你可以感謝老師對孩子學業的認真負責,主動打電話來給家長。跟老師說,孩子不交作業是怕老師吼他。你可以體諒老師,比如“老師這樣做肯定是為了孩子好。而且老師們每天工作面對那么多孩子,一定很辛苦、很累。”
然后,請老師接納孩子的現狀,如果老師忍不住發火了,就請告訴家長,家長會配合及時與孩子溝通(用上面的方式),并讓孩子交作業。“孩子目前就是對大人吼他比較敏感,這一點給老師添麻煩了,請老師多擔待,我們很抱歉。”
最后,你和你的家人千萬不要吼別人的孩子。你需要盡可能多地做一些對其他兒童的身心健康有益的事。你可以在身邊尋找幫助、保護和照顧兒童的機會,比如看到小孩子餓了、饞了、渴了、摔了、累了、迷路了,或者看到有人在欺負、作弄小孩,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就去幫助或者照顧一下。
請在這些方法里尋找自己能做到的,努力嘗試三個月看看。
王崇,你好:
我兒子五歲了,性格偏內向,比較乖,但就是不肯和別人打招呼,從來沒主動叫過人。我看過有關育兒的書,說小孩子不叫人有時是因為敏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從沒強迫他叫人,只是見到人就叫他:“叫過姨姨好。”他不叫我也沒批評過他,但我老公覺得這是很沒禮貌的行為,說是我縱容他沒禮貌的。每一次回爺爺家,老公都要求我兒子要叫爺爺奶奶,但我兒子從沒叫過,死活都不肯叫。我有時覺得他好像對和別人打招呼有心理障礙。和老公談這個問題我老公就只會覺得是我教育得不好,請問我應該怎樣教育他呢?應該怎樣和我老公解決這個問題?
不愿意強迫孩子叫人的媽媽
不愿意強迫孩子叫人的媽媽,你好:
你選擇不強迫孩子,而是選擇更好的辦法來教導孩子,這是明智的選擇。
在安全、輕松的環境下,和人接觸、問候別人是孩子自然的本性。“叫人”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針對孩子的極其不尊重和不公平的命令。你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現在有人對你、或者你的愛人說:“叫阿姨好”,你們的感覺怎么樣?當叫人成為孩子的任務時,孩子慢慢學到的不是禮貌,而是“遇到比我強大的人,我只有忍受”、“生活充滿無奈”等隱藏在后的信念。強迫孩子叫人,最可惜的結果是,孩子自然與人聯結的傾向和能力反而在壓力下被傷害和毀壞。
那么怎么讓孩子自然、真誠地與人連接呢?
方法很簡單,就是成年人示范:如何真誠地與人連結。用 “早上好”、“你好”、“謝謝”真誠地問候我們身邊的人——打掃衛生的保潔工,保護我們安全的門衛,小店老板,售貨員,收銀員,菜販,修補衣服和皮鞋的師傅等等為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提供幫助的人們,當然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你們可以進門以后主動問候,“爸媽,你們好”),鄰居和其他認識或不認識的人(比如電梯里的陌生人)。
第一個要點是,父母需要主動、真誠、發自內心地看著對方的眼睛,聲音清晰地問候對方:你好。以我的經驗,一開始這樣做對父母并不容易,但是變成習慣以后,就會很享受這個習慣。為了孩子,請父母們養成這個好習慣,無論孩子是否在自己身邊。
第二個要點是,當父母主動問候完以后,如果孩子在身邊,可以為孩子和另外一位成年人互相介紹認識。比如到別人家里做客,或者在路上遇到你們覺得孩子需要認識的成年人,父母可以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蹲下來,為她/他介紹,這是“張阿姨”(“李叔叔”),然后向對方介紹,這是我的孩子“某某某”。介紹完了,你就安靜地觀察,有的大人會主動問候你的孩子說,你好。你的孩子很可能有點害羞,很可能不說話,躲到媽媽身后——這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反應,因為孩子不熟悉對方嘛。這時,父母可以向對方打個招呼:(抱歉)他有些害羞。以我本人的經驗,只有在很少見的情況下,我自己的孩子會主動問候第一次認識的成年人,因為孩子能感受到,那個成年人真的很喜歡他,而且尊重他(不是那種未經允許動手就摸孩子頭或者臉的成年人)。
要確保這個方法有效果,首先要確保孩子是在沒有“叫人”壓力的人際環境中——沒有人期待孩子要主動“叫人”。 為此,你需要觀察一下,是否在叫人這件事上,孩子承受了很多壓力。如果他不叫人,會發生什么?他會遭遇什么不好的境遇?
如果壓力主要來自老公,你需要通過與老公溝通,來保護孩子。
你可以試試看這樣與老公溝通。首先努力去理解你老公的內心,你可以詢問他:“孩子不叫人,特別是不叫爺爺,是不是你會覺得壓力很大?”
然后你可以感謝他,因為盡管他壓力很大,或者很不滿意,但是孩子到現在都被允許可以不叫爺爺(而不是被粗暴地強迫或者威脅而開始叫人),你猜其中也有他對你的支持以及對孩子的包容和愛。
我建議你和老公一起(或者你一個人,當著老公和爺爺奶奶的面,請務必安排孩子不在場,也聽不見對話內容)為此事坦率地與爺爺奶奶談一談。
首先,感謝爺爺奶奶對孩子一直不肯叫人的包容,肯定他們對孩子的愛——你可以感覺到他們對孩子的愛,因為這種愛,所以能夠包容孩子。詢問他們,孩子一直不肯叫人,他們是不是感覺不舒服,或者很失望。
第二,如果有必要,向爺爺奶奶道歉。“如果你們覺得感覺不舒服,我們很理解,我們愿意向爸爸媽媽道歉,請你們原諒我們,原諒孩子暫時還做不到。”
第三,分享你的觀點,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你希望不強迫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自然地問候二老。為此你正在學習和努力,你甚至還給我寫郵件。如果爺爺奶奶感興趣,可以和他們一起合作,來引導孩子更自然、健康地與人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