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就業季”時不我待!北京這個超一線的城市,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的機遇與陣痛,求職者該如何應對傳統行業的變化,如何面對新的薪酬規則,如何順應諸多行業的“騰籠換鳥”之潮,打贏馬年的就業之戰?
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王新宇帶你讀懂今年的“求職寶典”!
特邀專家 王新宇
北京就業指導中心特聘專家,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職引招聘網CEO
“從整體來講,近期的整個招聘市場還會活躍,畢竟“金三銀四”,這段時間也是節后的招聘高峰。但是跟前兩年相比,今年的就業環境對求職者來講,算不上是一個很好的求職市場……”采訪中,王新宇如是說。
記者調查
來北京工作,是很多人的夢想!因為相比小城市,這里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也有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在北京工作,也是很多人的噩夢!因為這里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刨去生活開支,每個月的口袋里所剩無幾。
于是,每年的春節過后,有人離開了,也有人選擇歸來。
對于留在北京和剛剛到北京尋找工作的應聘者們,春節后的百場招聘會將打破節前沉悶的低谷,陸續登場,迎來首個招聘高峰。
本刊記者在采訪調查中發現,2014年僅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將達到23萬人,就業形勢仍舊不容樂觀,而與他們一起“搶飯碗”的還有那些拿到年終獎后“騎驢找馬”的跳槽一族。
而在低端勞動力市場方面,盡管每年的“用工荒”讓這個群體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占據了更高的主動性,2014年,他們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技術在手不用愁
“騰籠換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是當前北京城市發展轉型的重要措施,而且北京的產業調整跟防止環境污染是緊密相連的。這樣就會造成一個既定事實:傳統工業的發展步伐會放緩,尤其是涉及到污染排放的一些企業。
但對于就業人群來講,傳統勞動密集型工業對就業人口的吸納能力是非常強的,當傳統工業、制造業在遭受一定沖擊的情況下,他們對就業人口的吸納能力會迅速下降。
在采訪中,王新宇舉了幾個實例——
比如:當前實體的零售業已經受到很大影響。拿超市來說,從收銀通道就能看出來人流量跟前兩年相比是下降的。但由于不同行業之間一定存在一個此消彼長作用,電商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結果就會帶動物流業的火爆。尤其北京對貨車有限行政策,而面包車送貨又非常不經濟,所以最后的結果就是這個行業在全城大量布點,夜間通過貨車運送貨物,白天再由派送員小范圍派送,配送點的增加,就會帶動配送員或快遞員需求量的增加。
再如,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會沖擊到相應的行業,比如今年的短信增值業務已經受到了很明顯地沖擊,語音業務的支撐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此時就會影響到一些行業的生存,比如電話銷售,現在我們雖然還會接到很多垃圾電話,但接起來以后,很多已經是錄音完成的,而非人工,這就導致從事電話銷售的人們必須考慮尋求轉行了。
還有一類人群,叫保險代理人,俗稱賣保險的,這一人群的數量也是很可觀的。過去人們買保險需要代理人,是因為人們對保險條款不清晰且沒有好的渠道了解,但將來如果能夠在微信等新媒體上建立相關業務,可能連繳費等業務都可以通過這些手機軟件來完成,那么這個群體的存在就會受到沖擊。
所以,產業的調整和技術的提升一定會替換低價值和重復性的勞動。將來什么樣的職位能夠有穩定的收入呢?一定是依賴技能吃飯的,并且這種技能在短期內不會被技術手段所替代。
創意人才最搶手
“與傳統工業相比,在北京的產業政策布局中,高科技企業,文化創意這種無污染的、高智力的行業一定是一個發展的趨勢。”然而,在王新宇看來,雖然每年注冊的高科技企業有很多,但這些企業人員的吸納能力不強,只能靠企業的數量來堆積,從而吸納一些相對高端的就業人口。
王新宇說,在具體行業上,跟前兩年相比,今年繼續熱門的肯定有互聯網行業,因為互聯網領域在不斷增加,他們的業務在迅速擴展,這意味著這個領域的用人需求是不斷增加的,同時和移動互聯網相關的技術開發人員薪酬也會繼續上漲。
這個行業的壯大發展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它會催生和孕育很多相關的小微企業,這些企業的數量很多,所以就可以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口。但這些小企業招工也會面臨一個問題:很多人在職業選擇上都不愿去小企業,他們會認為小企業不安全,因此也會導致這些小企業吸納人口的能力在降低。
還有,文化創意類企業肯定是熱門趨勢,北京的定位是以文化為核心的,這也是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的產業。所以,這類人才的需求量會明顯增長。
但在王新宇看來,國內的文化產業一直沒有突破,最大的原因在于,這些行業現在只有文化但卻缺少創意。
比如,動漫行業,現在很多動漫企業本身還都不太掙錢,很多公司一窩蜂進入,但卻持續不了太長時間,主要是創意人才的匱乏。
再如影視行業,這個行業的用人需求量也是增加的,尤其是互聯網視頻媒體的高速發展,很多企業都已經是在自己制作內容了,但最大的問題是創意水準低,導致產業沒有突破,最終很多小公司還是活不下去。所以,創意類人才的需求量一定會增加,而且會很明顯。
還有生物科技,既是北京市重點扶持的,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這兩年一直都在往上走,它不是那種大起大落的行業,所以需求也會增加。
低端勞力提薪酬
對于低端勞動力市場,服務行業吸納的就業人口是最多的。
但去年,由于中央出臺了八項規定,狠抓四風,很多服務業,尤其是中高端餐飲業受到的打擊非常大,最明顯的結果就是,高端服務業的用工數量明顯減少。
同時,從現在的趨勢看,全國低端勞動力市場中“逃離北上廣”的現象還是很明顯的。由于西部地區和一些二三線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和大城市的收入差距也在慢慢縮小。那么,隨著在北京生活成本(租房成本、交通成本等)的增加,當這種差距不足以彌補這些人離鄉背井帶來的心理上的落差時,很大一部分就會選擇離開。
再加上北京市政府控制人口的相關政策的實施和嚴重霧霾天氣的綜合影響,很多人可能會選擇節后不會再來北京。
于是跟往年相比,在春節過后,今年的“用工荒”問題會更加的明顯。
但反過來講,對于堅守在北京和新來北京找工作的低端勞務工人來說,就業選擇的主動權更大了。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兩個現象:首先,就是工人可以選擇工作的余地大了,于是他們的流動性會更大。這樣就會使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和培訓成本急劇增加,導致人員質量處于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其次,就是這些員工的薪酬肯定會普遍提高。
大學生留京更困難
在王新宇看來:今年,全國的大學畢業生有727萬,僅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有23萬,都比去年增加了。但從招聘的崗位需求來講,整體上并沒有增加,所以對于在京讀書的應屆畢業生留京工作,挑戰還是很大的,更何況還有大量的外地大學生將涌入北京。
雖然國家政策是要求所有的戶籍地都要放開,不要給大學生就業創造區域性的矛盾,但從目前北京的政策限制上來講,并不鼓勵外地生源留在北京。眾所周知,作為首都,目前北京的人口壓力太大,同時存在交通問題、就醫問題、上學問題、環境問題等等。城市的承載能力已經不能夠無條件地放開。
所以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在做校園招聘的時候,對于京籍生源和非京籍生源是有搭配比例的,通常是單位招聘一個外地學生(有戶口指標的),就必須搭配一個北京籍學生。
由此,最終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大學生畢業留在北京想獲取戶口越來越困難,而雙外地的生源(指戶籍在外地、讀書也在外地)進京工作的難度會更高。
專家支招
畢業學生
別總想“錢多活少離家近”
“錢多活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是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心態,沒什么技能,很多活干不好,還動不動就閃辭。在王新宇眼中,在所有的就業人群中,大學生在求職中的心態是最浮躁的。他們對未來工作的期望值很高,但他們又不具備跟這種期望值相匹配的技能。他們喜歡選擇一些熱門的企業、行業,但由于這些行業、企業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學生在找工作中的挫敗感也會很強烈,所以合理定位是他們所欠缺的。
其次,大學生的求職技能缺失非常明顯。即使在北京這種城市,很多畢業的大學生寫的簡歷質量并不高。在王新宇做校園招聘13年里,他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學生的簡歷根本就不合格,而好的簡歷是大學生獲得一份工作極度重要的一環。
此外,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求職準備度太低,他們往往采取的是海投簡歷,等用人單位給打電話時,甚至都不記得自己投過。這樣的應聘者,用人單位肯定是不愿意招的。
所以,大學生找工作一定要擺正心態,對職業方向做好準備。在求職過程中,還應該增加面試的技巧。
低端勞力
要學會“包裝”自己
目前,低端勞務工人找工作的渠道,更多的是依賴圈子的傳播,比如說保姆圈子、服務員圈子。一個人干的好,會把自己的朋友也叫過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人單位或雇主的信任度,但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對企業來講,他們招人的難度也大幅增加。
如果不僅僅依賴于圈子傳播,能夠充分使用新媒體、網絡、微信等傳播平臺,對招聘者和應聘者雙方來講,可能都會更好一些。
還有一個問題,很多低端勞動力市場,經常會面臨更換行業的風險。
比如:十多年前全國的呼臺有幾千家,吸納的勞動就業人口估計上百萬,現在都沒了,所以從業者必須轉型。再如超市的收銀員,如果移動支付和芯片標簽技術能得到廣泛應用,每一種貨物都會貼上相應的芯片,顧客拿完商品以后,出門的時候有一個感應器,還會有一個像地鐵一樣的閘機,你只有把這筆單結完才能走人,但支付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這時收銀員就已經不被需要了,所以他們也得轉型。
對行業的選擇至關重要,因此找工作的人必須預測到未來5到10年行業的發展情況,自己的工作是否會被技術的變革所替代。
而面臨風險的人群首先要做的是調整心態,穩住自己,靜下來去學一些東西,然后重新包裝自己,再回到職場。
跳槽一族
踩好點兒再行動
春節后是一個換工作的高峰期,很多年輕求職者什么都不想,就覺得換個地方先干著,干不了再換,這在將來會遇到很強的生存危機。
在王新宇接觸到的大量案例中,很多換工作的人換完就后悔。因為換一份新的工作只能是預測性,你不去新單位,永遠不會知道那里怎么樣。很多人到了新的崗位,突然發現還是原來的好。
就今年來講,換工作并非明智之舉。
首先,今年國內的經濟形勢并不明朗。在2009年的時候,金融危機之后,國內有很多刺激經濟的政策,有十大行業的振興計劃,2010年春節后,這些行業的振興帶來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和就業機會。但目前來講,政府在刺激經濟方面并沒有像之前那樣直接相應的政策,而是更多依賴于企業的自我調整能力,所以很多企業活得并不容易,會縮小招聘的需求。
這種情況下,想換工作必須要理性和謹慎,不到萬不得已,輕易別動,或者踩好點,再把一只腳挪開。
同時,求職者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和性格特點是什么,知道自己有哪些技能,這些技能可以幫助自己過渡到哪些職業;要清楚自己將來想做什么樣的工作,適合干什么樣的工作……這些都想明白以后,再去考慮職業選擇以及需要學習和補充什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