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提醒
公共場所管理者負有安全保障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但公共場所的安保義務不是無限制的,而是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如果當事人由于自己的過錯造成損失,而公共場所的管理者或組織者已經合理注意仍無法預見的,不承擔責任。
一方擔責
公車起火 乘客踩踏4人受傷
“我剛上車不久,就聽到公交車尾部突然爆出一聲巨響,一股黑色濃煙從尾部沖出,迅速彌漫了整個車廂!”楊女士說,公交車突然發生意外,感覺太恐怖了。
事發時,楊女士坐在車上靠近前門的位置,事故發生后,車門剛剛打開,幾個小伙子就先逃了出去,楊女士奮力掙扎到車門口,身后有人一推,她就倒在了馬路上,隨后有人從她身上踩了過去。
楊女士說,當時車上約有七十多人,擠下車后,她看到車尾冒起黑煙,還有明火出現,事故導致公交車車尾部燒壞。警察趕到后,才用滅火器將火撲滅。此事故共造成4名乘客受傷,其中兩名傷者骨折在右安門醫院住院治療。
事故發生后,該公交線路負責人稱,受傷乘客入院后,公交公司派出工作人員陪同并且支付了醫藥費,起火公交車也被拖往修理廠修理。對于起火的原因,有知情人士說是車上的空調壓縮機爆炸,但公交公司對此說法沒有進行回應……
專家說法
依據《合同法》中有關客運合同的規定,乘客一旦買票乘車,便與公交公司形成了事實上的承運服務合同關系,作為承運人的公交公司要履行將乘客安全、準確送到目的地的義務。一旦在運輸過程中造成乘客人身傷害,承運人要對此承擔責任。但傷亡是乘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
現實中,乘客在車內發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很多,相應的責任劃分也不盡相同。在沒有提示或乘客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公交司機爭道搶行、急停急轉,或者是車輛本身的安全問題造成乘客摔傷或撞傷的,承運人應對乘客的摔傷負全部責任;公交車在正常行駛中突然遇到違章行駛車輛或行人造成交通事故,致使乘客受傷的,公交公司可先行醫治乘客或賠付,然后追究肇事方責任;公交車在道路上突然遇到深坑或無法預見的危險情況,致使公交車顛簸,從而使乘客受傷的,公交公司可在對乘客進行賠付之后,追究道路管理等相關部門的責任。
共同擔責
超市搶購 老人摔成十級傷殘
就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前夕,一家大型超市開展限時促銷活動,因人流過大,年過八旬的老張被擠倒,推搡者隨即不知去向……
當天,這家超市門前人團錦簇,超市工作人員用購物車將通往超市的大門攔起,“限時折扣”的活動即將開始。此時,老張也在這龐大的人群中。時間一到,工作人員推開購物車放行,沒多久,老張就被擠開購物車瘋狂涌入超市的人群沖倒。之后,他被送往醫院急救,經診斷,老張意外摔傷導致左下肢功能障礙,鑒定結論為十級傷殘。
隨后,老張就將超市告上法庭,老張稱自己摔倒的地方屬于超市的管理區域,而自己是為了到超市購物才摔倒的,并且當時超市的工作人員面對大客流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超市卻有不同的看法:老張摔倒的原因是被其他消費者推倒,并非超市的原因造成,其所受的損害與超市沒有因果關系。且老張被推倒的受傷地點在超市外,該處不是其營業場所,所以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認為,老張作為一名消費者前往超市購物,被告超市應為顧客營造安全、整潔、有序的購物環境。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最終,法院判定,老張對其自身的損害承擔20%的民事責任,超市對于損害承擔80%的民事責任,賠償老張醫療費、護理費等共計2萬元。
專家說法
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消費者保護領域增加確認了經營場所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
本案中,面對較多等待入場購物的消費者,超市沒有采取合理分流等措施,未盡到合理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導致老張被人潮擁擠倒地受傷,在無法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情況下,被告超市應當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另一方面,原告老張年近八十,反應能力、身體素質均因年事已高有所減退,而事發時等待購物的顧客較多,老張應當根據自身情況盡量避免擁擠,進而選擇安全的購物方式,故對于被擁擠倒地受傷老張自身也有一定過錯,最終由原告和被告共同承擔責任是公平合理的。
第三方擔責
地鐵吵架 老人激動猝死站臺
由于地鐵擁擠,老人先后與兩名女孩發生爭吵,最后當場猝死!
事件發生時,正值下班高峰時間,一向擁擠的北京地鐵13號線車廂內擠滿了人。一位年紀五六十歲、頭發花白的大爺和老伴也在擠車。因為擁擠,這位大爺和一位高個兒、長發女孩在車廂里發生了口角,雙方有一些推搡。
目擊者說,列車到達立水橋站后,大爺帶著老伴下了車。但下車走了一會兒后,大爺又與另外一個個子稍矮、戴眼鏡、穿絨衣的女孩發生了爭吵。
“大爺一著急臉都紅了,而且雙方也有一些推搡。可能是大爺不小心碰到了女孩,女孩就開始罵罵咧咧,叫著要打110。”目擊者說,旁邊有不少人在拉架,有位阿姨拉走了大爺。但沒想到,女孩卻追上去,跳著腳罵,罵得不堪入耳。結果走到13號線轉5號線的地方,老人突然昏倒。當時目擊者和圍觀群眾開始幫助搶救,還有人撥打了120、110。但一切都于事無補,老人還是離開了。
“他走的時候眼睛還是睜著的,旁邊的老伴失聲痛哭!”據目擊者稱,老者倒地后,與老者吵架的女子并未上前查看,而是迅速離開了,向開往宋家莊方向的5號線方向跑去。由于情況突然,周圍乘客并未對該女子進行阻攔。事發不久,民警立即拉起警戒線,扶梯也進行了封鎖。之后刑偵人員也趕到現場,對事件進行調查取證……
專家說法
眾所周知,高峰出行時段北京的交通十分擁擠,也正因如此,地鐵方面一直倡導綠色出行,文明出行。“地鐵老人猝死”事件確實讓人深思。如果老人死亡確由吵架誘發,那么女孩是否要對老人的死亡負責任呢?
老人在吵架時猝死,女孩要承擔一定比例的民事責任。從公開信息看,和女孩爭吵與老人的死亡之間有一定的因果關系,但并非嚴格意義的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具體責任承擔多少,則應由法院判決。雖然這件事本身是個意外,女孩沒有主觀惡意,但女孩從現場逃跑,沒有積極施救,會對將來認定承擔民事責任大小有影響。如果只是口頭語言上的行為,不太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如果發生推搡,而肢體動作與老人的死亡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那就要考慮刑事責任了。
因此,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和睦相處,特別是對老人、小孩、孕婦等一些特殊群體應當避免沖突,避免出現不可預知的風險。
專家觀點
留存證據是索賠關鍵
對于公共場所意外傷亡,當事人或家屬索賠的關鍵是提供相應的證據。這些證據包括現場證據、他人證言以及醫生診斷書、入院證明、病歷、收費票據等。
首先,在發生意外時,保留現場第一手證據最關鍵。如果手頭帶有可拍照的手機,不妨將現場拍攝下來。如果是對方有意推諉、拖延、抵賴的,當事人應該將對方的言行進行有針對性的收集,這些都是討說法的有效證據。
其次,確定責任,建議達成書面協議。當事人如果因公共場所的疏忽導致意外傷害,建議與相關負責人聯系,說明情況,確定責任,如果責任全在對方,建議達成書面協議。
最后,受傷后,要及時就醫并保存好發票。如果已與商家達成協議,由商家墊付醫療費用的,也建議保存發票的復印件,便于將來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