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老魯接觸當代藝術有些年頭了,但還是有很多基礎性的疑惑,最近他有機會向藝術家老朱請教當代藝術,于是決定把內心積壓已久的關于當代藝術的白癡問題來個一站式解決。
當代藝術是個啥東東?
老魯:我和我的朋友們在看當代藝術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懂。我們對藝術的理解是這樣的,首先要能讓人看懂,其次要表現美的東西,但貌似這兩個特征大多數當代藝術都不符合。
老朱:如果換個與你同齡的法國人,或者一個20歲的中國小孩,他們大概不會問這個問題。為什么?法國人會認為看不懂才有意思,中國小孩認為看的懂很重要嗎?因為他們的閱歷、對世界的認知和你是不一樣的。
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帶有很多習慣性思維在里面。比如傳統中國繪畫基本都是偏美好和溫和喜慶的,我們不知不覺被這套審美所裹挾,但是世界是多樣的,我們站在一個更廣闊的范圍看待這個問題,就會發現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認知問題。例如中國水墨傳到日本后,立馬表現出猙獰的、鬼怪張揚的面目,這完全超出了普通中國人的審美范疇,但其實中國秦漢以前的藝術,包括楚國的器皿等都帶有巨大的猙獰性。這也是中國的傳統,只不過巫文化后來逐漸淡化,退出了歷史舞臺罷了。藝術發展到現在進入了更多元化的時代,這個世界的人對美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反過來,我在歐洲也遇到過很多當代藝術家經常問我一個問題:為啥中國的繪畫藝術幾百年都一個面貌?難道不乏味嗎?
老魯:你的解釋我能懂,但還是沒有解決看不懂的問題。
老朱:要解決這個問題,得看你是什么性格的人,這很重要,如果你愿意包容當代藝術,對它不是很排斥,那么我建議你讀點歷史。比如要理解波普藝術,就要讀美國的歷史,結合工業文明發展史、西方經濟史等進行綜合研究。你會發現這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而如果實在不愿意接受,那也沒關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老魯:可是很多藝術史的書很晦澀,啃那些東西不是非常痛苦嗎?
老朱:如果真的要學習,可能必須要經歷這些痛苦。其實學習的方式不一定是看書,我覺得更好的方式是旅行。去異域他鄉獲得的感受,比你啃書本的感受更加強烈。比如你到了北歐,感受當地的氣溫和環境,你才知道為何他們喜歡素色極簡;到了西班牙吃了當地的美食,你才理解他們為何可以出達利、畢加索那樣熱情迸放的藝術家;你在倫敦慢慢逛街喝茶讀報,才會理解為何班克斯那樣的涂鴉藝術家那么受歡迎。只有設身處地到了這個地方,感受人與環境的氛圍,才能比較深刻地領會一些事情。對文化的了解,不是只能通過博物館美術館,接觸活生生的人也很重要。
當代藝術都是抄襲嗎?
老魯:有人說,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就是一個概念,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甚至就連概念也是抄襲外國人的,他們憑什么能獲得這么高的地位?
老朱:如果我們把你這個問題放到更大的歷史范圍來看,這個很正常,整個當代藝術都是西方人設定的,而當一種藝術向全世界傳播時,最早開始接受的一方,最有可能做的就是亦步亦趨的學習,就像當初日本學中國一樣。日本18世紀有個很有名的書畫家叫池大雅,我仔細看了他的東西,他是學中國明代山水畫最好的一個日本人,如果放到中國來,恐怕沒有什么價值,但他在日本美術史上地位卻很高。
我也去過日本、臺灣和東南亞很多博物館,那里展出很多本土的近代藝術家,我看基本上都是學的印象派畫家,這些人在他們國內都很知名。你說有多大創造?但他們起到了一個文化傳播的作用,先接受外國的影響,然后結合本土文化一點點改變,他們的努力會對下一代藝術家產生巨大的影響。
老魯:沒有必要要求藝術家都是世界級的大師。
老朱:是的。
當代藝術只會賣點子嗎?
老魯:眾所周知,當代藝術主要表現觀念,而古典繪畫以技術取勝,更多是一門手藝,但當代藝術是賣點子,技術在這個體系里是不是沒有價值了?
老朱:額,這取決于對技巧的定義。你說的技術還是集中在繪畫,那么3D打印算不算藝術呢?如果要做出好的3D作品,恐怕要對Max等電腦軟件技術很熟練才行,所以我不認為當代藝術技術不重要。未來的當代藝術可能分工會更細,其實真正好的一件作品,是需要很多合作的,比如有人動腦子,有人專門做技術,包括市場營銷的推廣。技術還是很重要,但也許不體現在某一個人身上,也不體現在畫畫上。
當今藝術的難度體現在三個方面:你的想法、技術,而更大的難度,是需要越來越多的錢,呵呵,因為現在的藝術創作更像一個工程。也許在當代藝術的演進史里,的確出現過只靠一個點子就揚名立萬的現象,但是仔細想,當代藝術的技術其實并不一定表現在手上。
舉個例子,德國的克里斯托夫婦在上世紀90年代做了個作品,把德國國會大廈包裹了起來。這個作品按照我們的想法,好像是個很簡單的點子,但其實是很有技術難度的,比如和國會的談判,就是一個技術問題。要寫報告說服國會,還要國會投票通過,不僅如此,作品還牽扯到建筑學上的技術,比如不能包裹得很難看,是吧。(未完待續)
關于當代藝術的幾個菜鳥問題(下)
為什么有些當代藝術這么貴?
老魯:現在有些當代藝術作品,賣得比蘇東坡、唐伯虎都要貴,這是不是資本炒作的結果?
老朱:其實藝術品本質上就是一種價格不確定的特殊商品,其運作的方式里天然帶有炒作成分。藝術品的價值不是恒定的,而是有很多虛設的價值,比如經濟大環境、藝術家的名望、技術能力或他整合資源的能力等等,都構成它的價值鏈。藝術不是一個杯子,可以通過成本計算直接算出價格。
你說某某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貴,那是因為你假設蘇東坡這樣的古人,必須賣得比現在的人貴,但這個不一定有道理。其實市場價格有起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就像潮流一樣,潮起潮落,也許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個東西,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我認為這很正常。
買作品要聽專家意見嗎?
老魯:我和我的朋友都有過買藝術品的念頭,但是不知道去哪里買,也不知道買什么。
老朱:這是個新興的行業,還沒形成固定的統一市場,你想入手,肯定要交學費,我不敢保證你能買到很好的東西,學費是肯定要交的。
老魯:你一說交學費,我就怕了。。。
老朱:可以盡量少交學費。買作品最終還是要從你自身的需求出發,你的出發點是什么,如果是投資,那我無可奉告,因為那涉及到太多的因素。如果只是因為喜歡,那你作為消費者,不必有任何障礙。因為從很低到很高價格的作品都有,你可以上網去買,也可以去畫廊,挑選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老魯:可是我總覺得藝術這么高大上的東西,該聽專家的意見才好,我怕被人說趣味低俗。
老朱:我的建議只有一個:遵從你的內心。低俗也不要緊嘛,只有你內心接受,才會真的喜歡。如果行家告訴你好的,但你不喜歡,有什么用呢?我認為就是買行畫也沒關系,你買了一幅行畫,放在家里天天看,哪一天素養提升了,換更好的,這張畫就伴隨了你的成長。藝術品收藏是很互動、很個人化的事,我覺得其實不太需要去聽專家的意見,遵從內心很重要,藝術本質上是可以和你對話的。
老魯:不要在意題材是否老土,技法是否過時?
老朱:是的,不要考慮畫面以外的東西,就會輕松一點。如果是投資,需要了解的東西就會比較龐雜。如果不考慮升值的話,什么都無所謂。但是我覺得一定要強調購買,花錢購買是不一樣的。就算是行畫,放在家里,掛墻上,你會去閱讀,去學習,慢慢地買了第一張,就會買第二張,未來有些作品不需要了,也可以轉手,這本身就是個好玩的過程。盡量少去追求投資這件事情,投資中不可把控的東西太多了。
老魯:萬一將來我的藏品不要了,有什么流通渠道呢?
老朱:在我看來,今后藝術品市場會非常細分,從線上到線下,從賤到貴,不同藝術品都會有自己的流通市場。人以群分,當60%的民眾都有收藏喜好的時候,物與物的頻繁交流就會自然形成。以后像國外的這種小的跳蚤市場、社區網絡的交換,會非常多。
老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