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體育商業化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體育賽事轉播收入成為兩者的結合,成為促進體育賽事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踐中,體育賽事的轉播許可權的性質不清,轉播收入劃分不合理,相關的法律制度的缺失也造成了侵犯轉播許可權的糾紛不斷發生,阻礙了體育事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對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的性質的探究,從知識產權立法的角度,提出建議,旨在更好地保護賽事主辦方和廣播電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知識產權立法的完善和體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體育賽事 轉播許可權 鄰接權
所謂體育賽事的轉播許可權是指體育組織或體育賽事主辦單位在舉辦體育競賽活動時,許可他人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傳播工具進行直播、轉播并收取報酬的權利。豍在現代社會,體育賽事轉播的產生是體育和傳媒結合的產物,一方面,體育組織或體育賽事主辦單位通過出售轉播許可權獲取豐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過媒體的傳播,使更多的人參與觀看體育賽事,促進了體育事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條規定僅僅是針對廣播電臺和電視臺的權利保護,對于體育賽事的主辦方或組織者享有的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不能通過這一條規定加以保護。隨著我國體育運動市場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的法律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然而,有關我國體育賽事轉播的法制建設較為薄弱,法律實踐更為稀缺;許多問題無論在立法還是司法層面,許多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法中對主辦方或組織者享有的轉播許可權保護的立法目前仍處于空白狀態,使得對賽事主辦方或組織者的轉播許可權許可行為未得到保護和規范,由此也引發了各種糾紛并造成在司法實踐中法律適用的混亂。因此關于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的立法規范問題亟待解決。
一、體育競賽轉播許可權的客體與主體探究
(一)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的客體以及與廣播組織轉播權客體的區別
相對于廣播電視臺的廣播組織權之一的轉播權,體育賽事的轉播許可權是一種特殊的權利,其客體是體育比賽本身,具體包括比賽中的賽程安排,運動員的競賽表現,裁判比賽結果等構成一系列行為。而作為廣播組織權之一的轉播權的客體是經過廣播電視臺錄制制作的節目。
(二)體育競賽轉播許可權的主體的探究
最早正式提出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歸屬的是國際性文件是《奧林匹克憲章》,憲章明確規定:“奧林匹克運動會完全屬于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擁有其中有關的全部權利,特別是(而且沒有限制地)涉及該運動會的組織、開發、廣播電視和復制的權利。”豎國際奧委會成為奧運會轉播許可權的權利主體。從此,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由體育組織或賽事主辦者享有,作為一項國際慣例確定下來。雖然實踐中人們都對此運作習以為常,但在立法上卻并未有規定將此權利明確歸屬于體育組織或賽事主辦者。
二、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的性質探究
關于體育賽事的轉播許可權的法律性質,目前的理論界存在很大爭議,尚未達成統一意見。在歐美國家,對體育比賽電視轉播許可權法律性質的認識,在理論上經歷了從“賽場準入權說”、“娛樂服務提供說”到“企業權利說”發展的過程豏。
體育比賽電視轉播許可權的法律性質實際上是要解決它是屬于一般物權還是知識產權的問題,把它劃入不同的范疇則要援用不同的法律來保護它。豐本文主要是在知識產權的框架內討論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的知識產權屬性。在知識產權領域的討論主要集中在著作權法范圍。
首先,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不應是著作權法上的著作權。我國著作權法上的著作權主體是作者,指創作作品的自然人或單位。作品的形成是一個創造性的實踐過程,作者必須借助于客觀物質材料作為媒介,如語言、文字、色彩、線條、聲音等以便把頭腦中的主觀東西客觀化、形式化,構成作品豑。而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的主體是體育組織或體育賽事主辦單位,主要負責賽事的組織安排,很難說參與到具體的體育比賽的創作中。并且,僅僅有少部分的體育比賽為表演性比賽可以成為作品,大部分的比賽不宜作為作品加以保護。所以從主體和客體方面都不能將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歸入著作權的范疇。
第二,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應屬于鄰接權。因為轉播許可權與轉播權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通過許可協議聯系在一起,因此兩者在性質上具有一致性。鄰接權,即與著作權相關的權利,指作品傳播者所享有的權利。表演性比賽作為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作為比賽傳播者之一的賽事主辦者應該享有鄰接權。
三、對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保護的立法建議
(1)我國在今后立法中應當對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的主體加以明確,這有利于主辦單位取得收益的合法化,從而減少關于體育賽事的民事糾紛。
(2)體育賽事轉播許可權應當是一項單獨鄰接權,因此應當在立法中加以明確。廣播組織權與賽事轉播許可權有著密切的聯系。獲得賽事轉播許可權是授權轉播商對外播出賽事節目的前提,獲得這種權利后,一旦授權轉播商對外播出了賽事節目,便對該節目享有廣播組織權。賽事轉播許可權與廣播組織權也是一種前后相繼的關系,而不應將這兩種權利相混淆。我國知識產權法在立法時有必要區分這兩種權利分別加以保護。這樣有利于減少分歧,消除混淆,合理合法地保護體育賽事主辦方和廣播組織的權利。
四、結語
體育賽事的知識產權保護探究,主要圍繞體育賽事這一對象,在知識產權領域對其加以研究。體育賽事包含體育賽場現場的賽事以及經過廣播組織錄制轉化的體育賽事節目。本文通過對現場賽事本身分類的分析,筆者認為,為了更好的對體育賽事活動加以保護,應根據體育活動項目特征,將其區分為表演性比賽和非表演性比賽,這樣可以對部分體育比賽項目更好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注釋:
豍魏鵬娟.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法律性質探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5).
豎胡鋒,孔慶江.體育競賽轉播權的法律性質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4).
豏李雙元主編.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六輯)[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347-352.
豐熊任翔.論體育比賽電視轉播權的國際保護[J].湖南師范大學,2004(5).
豑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69,70.
參考文獻:
[1]胡開忠.知識產權法比較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2]李雙元.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6輯)[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