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在內容的修正上對檢察院監所檢察工作也有了重大的修改。在新刑事訴訟法正式實施1年多的時間里,檢察院監所檢察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局面和挑戰,介紹新刑事訴訟法實施下監所檢察工作在羈押必要性、強制醫療、社區矯正三個方面的主要狀況。
關鍵詞 羈押必要性 強制醫療 社區矯正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對檢察機關監所檢察部門的工作職能做出了重大改變。在新刑事訴訟法中,主要是增加了檢察機關監所檢察部門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職責,確立了監所檢察部門對社區矯正實施法律監督職責,新增監所檢察部門對強制醫療的執行活動的監督職責等。這些改變對以往的監所檢察職能的行使進行了相應修改,使得刑訴法對監所檢察職能的規定更趨廣泛,對刑罰執行的監督也更加全面,這就使檢察院監所檢察工作有了新的局面和挑戰。
一、新刑訴法增加了檢察機關監所檢察部門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職責
該項職能的確立使得在司法實踐中監所檢察部門成為了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歸口部門,最高人民檢察院監所廳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也明確了監所檢察部門在各個訴訟階段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規定豍。這就導致在實踐中監所檢察部門需要負責偵查階段、審查起訴、審判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該項工作的的開展在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監所檢察部門歷來存在人員少,年齡大的特點,而且也不具體參與案件的辦理。這就導致監所檢察部門在承擔原有的繁雜工作的同時就很難有閑暇時間來進行專門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即使承擔了羈押必要性案件的審查,由于平時并不參與具體案件的辦理,對案件信息的情況也不全面掌握,更加無法及時的掌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信息情況的及時更新,對羈押必要性案件的審查就會有一種無米下炊的感覺。(2)新的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對于羈押必要性案件的審查,人民檢察院對認為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這個規定就說明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在羈押必要性案件審查后只有建議權,而沒有真正的強制執行權。這就導致在實踐中我們的監所檢察部門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但最后僅僅是檢察建議的形式去建議相關的部門(如公安機關、法院等)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而最終是否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對于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來說是根本沒有說話權的。這樣的程序顯然是很難取得良好的監督效果的,甚至可以說這項工作的實質效果根本無法得以體現。針對以上2個問題,提出以下幾個建議,以期在實踐中監所檢察部門能更好的開展該項工作:(1)對于業內有著“小檢察院”之稱監所檢察部門切實加強人員的配置,以適應新形勢下監所檢察工作開展的需要。(2)需要加強監所檢察干警素質建設,特別是要加強對辦案業務和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力的培養,提高自身的辦案能力和應用技術的技能,再通過院內輪崗培訓的形式,更多的掌握其他相關業務部門辦案知識和能力,從自己做起,提高業務素質能力,真正適應新監所檢察工作的新局面。(3)對于羈押必要性案件的辦理,建議監所檢察部門在辦理過程中起一個牽頭和歸口的作用,即監所檢察部門在自行發現或者接受申請需要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時候,可以建議相關的部門(如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反貪、公訴等部門)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或者協同相關部門一起進行羈押必要性案件的審查,經過審查之后,再將處理結果一起歸總到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備案。這比當下羈押必要性案件全由監所檢察部門負責要切實可行的多。(4)建議法律必須明確賦予人民檢察院對于羈押必要性案件審查之后的實際執行權,認為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檢察院需要有執行權,而非現在的建議權,從根本上真正提高監所檢察部門監督的效益和質量。
二、新刑事訴訟法確立了監所檢察部門對社區矯正實施法律監督職責
社區矯正首次被寫入《刑事訴訟法》豎,這對于社區矯正制度在我國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中國刑事訴訟法在人權保障方面的又一大進步。社區矯正作為一項新的刑事司法和犯罪預防模式,符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和“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刑事訴訟法》這樣的基本大法中被明確下來,說明我國社區矯正工作將在未來的刑事司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監所檢察部門在未來應當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履行社區矯正法律監督職責上,這同時也是檢察機關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監所檢察部門也應該以一種創新的思維來開展該項工作。一方面對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法律監督,加強對社區矯正各個環節的執法監督:(1)依法加強對交付執行環節的監督。對監外罪犯的交付執行及交付執行的法律手續是否合法、完備、及時等進行監督。(2)加強對執行變更環節的監督。對執行機關是否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規定的監外罪犯依法給予處罰,是否對暫予監外執行條件消失的監外罪犯依法收監執行進行監督。(3)加強對執行終止環節的監督。對執行機關是否對執行期滿應當釋放、解除管制、恢復政治權利,或者執行期間死亡的監外罪犯依法按期履行相關手續等進行監督。另一方面,在監督的過程中要善于找到當下社區矯正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式,聯合司法局等行政司法機關不斷完善和創新社區矯正工作的方式方法,進而使社區矯正人員真正做到從社會回歸社會。
三、新刑事訴訟法新增監所檢察部門對強制醫療的執行活動的監督職責
新刑訴法第二百八十九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強制醫療的決定和執行實行監督。”這意味著檢察機關的監督觸角延伸到了強制醫療領域。而在人民檢察院內部承擔該項監督任務的又是監所檢察部門。在這1年多的時間里,強制醫療的案件發生的并不很多,本區內總共只有1件,監所檢察部門開展該項工作明顯經驗不足,幾乎也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對強制醫療的執行活動的監督應當如何開展提出一些淺見:(一)強制醫療執行監督的內容:1、對強制醫療交付執行活動的監督。人民法院作出強制醫療決定后,是否在法定期限內將強制醫療決定書和執行通知書送交公安機關執行,是否同時抄送同級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公安機關收到法院的執行文書后,是否按照規定將被強制醫療的人送交安康醫院等強制醫療機構。2、對實施強制醫療活動的監督。安康醫院等強制醫療機構收治的法律文書和其他手續是否完備;是否存在應當收治而拒絕收治的情況;在強制醫療過程中,是否存在毆打、體罰、虐待或者變相體罰、虐待被強制醫療人的情況;是否存在違反規定對被強制醫療的人使用械具、約束措施,以及其他侵犯被強制醫療的人合法權利的情況;強制醫療機構是否定期對被強制醫療的人進行診斷評估等。3、對解除強制醫療活動的監督。對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進行強制醫療的被強制醫療人員,強制醫療機構是否及時提出解除意見,報決定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批準等。4、對有關強制醫療控告、舉報、申訴的處理。人民檢察院應當受理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法定代理人的控告、舉報和申訴,并及時審查處理。(二)監督模式:派駐檢察或巡回檢察。具體來說,應該由安康醫院等強制醫療機構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承擔強制醫療執行監督職責。(三)監督方法:同步執行監督。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對強制醫療的執行進行同步監督。(四)監督手段:提出糾正意見和檢察建議。監所檢察部門對法律監督過程中發現的違法行為,通常以提出糾正違法或者不當意見、發出檢察建議作為監督手段,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
注釋:
豍最高人民檢察院監所監察廳工作指導規范.
豎新刑訴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
參考文獻:
[1]姚莉.刑事訴訟法學[M].2006.
[2]王希發,王曉雷.論強制醫療執行的檢察監督[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
[3]最高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廳.監所檢察工作指導.2013(2).
(作者單位: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