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環境友好型”煤炭企業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力創建環境友好型煤炭企業, 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企業發展的根基。人類生存所需的環境資源呈遞減狀態,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又不破壞自然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 統籌考慮當前與長遠發展的需要, 把環境保護、生態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把創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安排同布置, 創新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快推進科技創新, 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 為創建工作提供保證體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社會的任務,甚至涉及到每一個人的行為。煤炭企業具有礦區范圍大、與城鎮村莊相互包含、對礦區及周邊環境影響深刻等特點。在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時代潮流中,如何創建環境友好型礦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環境友好企業的提出及內涵
1992年發布的《21世紀議程》正式提出了“環境友好”的理念。國外對“環境友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的再循環、生態材料等領域;我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領域。國內關于環境友好企業的研究以案例研究為主,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環境友好型企業這一概念還沒有形成權威的定義。國家環保總局在創建“國家環境友好型企業”實施方案中,把考核集中到了三個方面:環境指標、管理指標和產品指標三個大的綜合性指標。環境友好企業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環境與經濟“雙贏”的企業典范,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具體實踐。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提出是在2003年, 創建“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目的是樹立一批經濟效益突出、資源合理利用、環境清潔優美、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企業典范,促進所有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深化工業污染防治,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二、建設環境友好型煤炭企業的緊迫性
煤炭開發過程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在長期的粗放經營方式下, 煤炭資源回收率不高,導致煤炭資源大量浪費。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低, 共生伴生資源破壞驚人。煤炭開發過程中環境破壞問題突出。煤炭開采造成了礦區土地塌陷, 地表擾動、崩塌,泥石流等嚴重地質災害。煤炭開采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較為突出的是煤矸石和礦井水帶來的污染。從國有煤炭行業的整體看,也是形勢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資源浪費嚴重,煤炭使用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低。突出表現為污染嚴重。主要問題是地表下沉、煤矸石污染、對水資源的破壞、以及在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有害氣體等等。主要產煤區的環境污染已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失衡。
三、構建環境友好型煤炭企業的對策與途徑
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它是以資源環境作為支撐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從人類經濟社會是生態環境的子系統這一根本認識出發,以實現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相容為目標,依據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物質代謝循環模式而創建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體系與形態。它要求所有的物質和能源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循環經濟倡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與環境和諧共處從根本上消除困擾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尖銳沖突。
科學規劃、合理設計是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的起點。循環經濟要求在產品設計中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結合起來,充分注意到物質的循環利用。煤炭中的有效成分是碳、氫、氧等,而其中的硫、氮等則是造成污染的有害成分,必須科學合理利用煤炭資源,按照循環經濟理論,采用先進科學的方法,從煤的類型和煤化程度兩個方面去深刻認識煤的結構與性質,實現煤中碳、氫、氧等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轉化和利用,使煤中硫、氮等污染成分得到最有效脫除,以滿足實現循環經濟型煤炭能源化工及建筑所需的技術開發和工藝優化的要求,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環境污染。
以煤為核心的產品聯產,是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產業集聚是現代區域經濟增長的一種特有現象,在產業集聚區內,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企業集聚在一起,下游企業使用上游企業排放的廢棄物作為原料,使得進入系統的物質被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煤炭本身是一次能源,同時它還可以通過不同的轉化方式變成電能、氣體燃料、液體燃料等潔凈能源。以煤炭企業為核心,在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生態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建設與現有企業配套互補的企業和項目,努力實現企業間資源的循環利用與廢物的零排放,通過產業、企業間的協調合作,逐步形成產品或廢物食物鏈(加工鏈) ,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效益的統一。如設計一個產業關聯度高、協調發展的煤、電、化工產業鏈;煤、電、養殖、種植一體化產業鏈;煤、矸石、建筑材料一體化產業鏈等,使產業間的原料、廢料盡可能被充分、綜合利用,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量轉化率。
科技創新是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的動力。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環節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術、廢物利用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是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因此,技術創新在循環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沒有技術上的可行性或現有技術水平下循環利用資源的成本很高,循環經濟就沒有可行性,也談不上資源的有效利用。要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就必須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的技術水平,使有限的礦產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
四、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堅守環保法律法規
企業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首先要做到守法。企業應當積極主動地研究國家相關政策,學習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使企業的所有行為都能依法而行。現實中確實存在“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特別表現在違反環境法方面。但是,這種現象是不能長久的,最終要受到嚴厲處罰的。無論從合法建設、合法生產、合法經營的要求來衡量,還是從企業長久的利益來考慮,守法都應當是企業的根本選擇。
在環保方面,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及標準。例如,企業若要新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否則不會得到立項批準,不會得到土地的使用權以及銀行貸款。企業還必須遵守《環境影響評價法》,請有資格的單位對新建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通過評審。否則將得不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許可,被一票否決。不經環評而擅自建設的項目將受到停止建設的處罰。企業若要進行技術改造,必須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設備,使用技術先進、能耗更低、資源消耗更少、污染排放更輕的工藝和設備。企業還應當響應國家循環經經濟的要求,積極開展廢物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實現資源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除此之外,企業須按照環保法“三同時”的要求,保障污染治理設施的如期完成、正常運行和達標排放等。當然,接受來自環保或相關管理部門的日常管理和監督也是企業應盡的義務。
五、皖北煤電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的具體做法及成果
瓦斯可以發電、煤矸石可以制磚、煤泥可以發電、廢水可以再利用、塌陷地可以養魚……昔日最讓煤礦企業頭痛的“污染源”, 如今變成了皖北煤電集團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滾滾財源。
一是實現瓦斯治理由單純抽放到綜合利用的轉變。瓦斯是熱值高、無污染的清潔能源和寶貴財富。皖北煤電把瓦斯抽放和提高企業效益、改善環境質量、讓員工從中得到實惠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強瓦斯治理和利用的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應用,迅速開展瓦斯綜合開發利用。皖北煤電祁東礦煤層中瓦斯含量高,總儲量達144.3億立方米。為化害為利,祁東礦組建了股份制的“順祥煤層氣綜合利用公司”,投資1500萬元,建成了全國領先、我省首家瓦斯發電項目。
二是實現固體廢棄物治理與綜合利用。礦井煤矸石多是露天堆放,存在自燃、崩塌等隱患,是發生災害事故和造成周圍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皖北煤電集團著力做好煤矸石治理和綜合利用,除利用煤矸石進行鋪路、鋪墊工業廣場外,還加強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重點發展煤矸石發電、煤矸石生產節能建筑墻體材料及制品等大宗用量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實用技術。“制磚不用土,燒磚不用煤”,是皖北煤電發展循環經濟的又一高招。如今,集團已經擁有祁東、劉橋、任樓、錢營4座煤矸石磚廠,利用煤矸石中的熱量自燃制磚,每年節省標準煤1.94萬噸,價值800萬元。
三是做好礦井水治理和開發利用。礦井水來自地下水系,未經污染前是清潔的水,是與煤炭生產伴生的寶貴資源。皖北煤電集團積極推進礦井水治理和利用工作,逐步實現礦井水從自然排放到治理排放,從排放到利用,從廢棄物到資源開發利用的重大轉變。截至目前,皖北煤電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在所屬礦井均建設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0.4萬噸。每年可節約水源井打井費、電費、水資源費、排污費等費用300多萬元。
四是實行采煤沉陷綜合治理。皖北煤電集團站在構建和諧礦區的高度,以對員工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統籌兼顧、全面推進。積極推進沉陷區新區工程建設,依據“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漁則漁、宜建則建”的原則和塌陷地實際情況,著力對塌陷地進行復墾,恢復農田,修建魚塘,建立林果基地,建設生態住宅示范小區,或者使之成為工業用地和城市景觀用地。 皖北煤電集團的實踐證明, 循環經濟是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 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資源效益最大化的最優模式, 發展循環經濟是煤炭企業發揮行業優勢, 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替代支柱產業, 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需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成為經濟效益突出、資源合理利用、環境清潔優美、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企業典范。
(作者單位:皖北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環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