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查處“小金庫”工作,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促進黨風廉政建設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中央雖三令五申,卻依然未能阻止小金庫的擴張和蔓延。鏟除“小金庫”這塊腐敗賴以生存的土壤,扭轉社會風氣,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小金庫指違反國家財經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侵占、截留國家和單位收入,化大公為小公、化小公為私有,未在本單位財務會計部門列收列支或未納入預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種資金。
一、小金庫的危害
(一)致使國有資產流失,擾亂經濟秩序。小金庫化大公為小公,使得資金游離于財務核算體系之外,為濫發獎金、補貼,請客送禮、招待應酬、報銷個人費用和職務消費開辟了通道,助長了奢侈之風,損害整體利益,擾亂正常財經秩序,造成財政收入和國有資產的流失,使原來緊張的經費更加緊張。妨礙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二)滋生浪費和腐敗,腐蝕領導干部。“小金庫”資金深藏不露,具有隱蔽性,只由少數幾個人領導干部掌管,可以隨意開支,不受監督和制約,于是很容易用它隱瞞報賬,大搞不正之風,用它行賄,將公家的錢轉換成聯絡感情、攏絡人心、撈取“政治前途”的籌碼。這就使“小金庫”成為一些個人特別是領導干部貪污、挪用公款的“溫床”。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誘發和滋生了一系列腐敗現象。
(三)損害黨和政府的整體形象,損害干群關系。“小金庫”主要存在于機關事業單位,它確實為一些單位領導帶來了方便,某種程度上便于他們做工作辦事情。但他們大肆揮霍資金,損害了領導干部形象,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同樣也嚴重損害了干群關系,使群眾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喪失信心。
(四)逃避稅收,誘發經濟犯罪。私設“小金庫”為了用于財務制度不允許的開支,國家規定工資及薪金超出核定金額應按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以小金庫超標準發放獎金、福利,偷逃了個稅;企業截留的經營收入,單位的出租資產收益等逃避了多種稅收。“小金庫”在公開的賬面上反映不出來,屬于監管的盲區, 很容易引起團伙犯罪和共同犯罪,一部分領導干部由金錢的過度收入,還容易引起思想、政治上質的變化,誘其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移,很容易發生賄賂、貪污等違法行為,誘發經濟犯罪。
二、檢查“小金庫”的主要方法
(一)突擊盤存法。對于私設“小金庫”的部門來講,除保管困難外,現金是使用起來最為方便、最為便捷的。對這種形式的“小金庫”,實踐中比較有效的檢查方法是突擊盤庫。對于盤點,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對象,盤庫前要根據對被檢查單位的基本情況、部門職責、行業特點、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等進行的綜合分析,進行周密安排,根據掌握的線索資料,準確判斷資金存放的地點;盤點時要注重兩個結合,一要與清理收費票據、現金支票、空白支票和轉賬支票存根、作廢存根等資料結合起來;二要與保管的實物資料相結合。盤庫時注意保險柜中保管的房產證、土地證、有關資料證明、筆記本、信封、鑰匙等實物資料。當判斷現金會存放在多個保險柜時,應安排幾個盤點小組同時進行。如果發現賬款不符現象,應追查到底,查清原因。對于存放于保險柜的存折、存單,不管是單位戶或是個人戶,都要進行深入查證,確定是否屬于“小金庫”。
(二)收入核實法。全面了解被查單位的行政管理、業務活動和經營管理活動情況,盡量掌握其各種收入的來源,以利于確認是否全部收入都已入賬,核對報表與收入總賬、明細賬是否相符,重點核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各類協會、學會的收入、投資分利、房屋租賃收入,出售低值易耗品、材料、廢料收入等是否入賬;審查有無非法收入或用不合法票據收費,有無截留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
(三)支出追查法。通過審查各項開支,檢查是否有虛報冒領款項轉做“小金庫”的情況,特別注意審查白條抵庫、大額和金額較整,有規律的支出,必要時延伸到關聯單位。盤查實際支出,賬面列支數額與實物的單價、數額是否相符,看有無報支發票而無物資,有無以購代領虛列支出的情況。
(四)賬戶核對法。審查被查單位的銀行開戶情況,同被查單位提供的資料進行核對。同時,核實銀行存款與銀行對賬單是否相符。
(五)清查票據法。檢查票據購買登記簿,清點所提供的票據存根是否完整;審核票據編號是否連續,填寫項目是否齊全,大、小寫金額、復寫字跡是否一致,有無涂改現象,作廢的票據是否加蓋“作 廢”戳記。可以以票據領購、使用、繳銷、結存登記為線索,通過計算機排序、計算或人工摸排審核尋找差異。
(六)審閱相關資料法。一是審查會計憑證后附的原始憑單,考究其真偽。二是審查合同、協議,特別注意保證金和押金的情況。三是查閱被查單位的會議記錄,因為會議記錄往往能反映一些單位違紀違規問題的蛛絲馬跡,可以通過審閱會議記錄來獲取一些問題的線索。四是查閱會計人員交接記錄。會計人員交接記錄是非常重要的檢查證據,能夠記錄交接過程中涉及到全部會計賬簿、資料等真實情況。認真檢查歷任會計、出納人員的交接記錄,可能會發現違法亂紀問題的線索。
(七)調查詢證法。通過詢問、調查有關部門或知情人員,并對其做思想工作,講明利害關系,調查、核實證據。
(八)分析比較法。一是對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二是對同一類型的事項進行比較,如果存在差異,分析差異存在的原因,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要注意被查單位歷年在對待同一件事的處理上是否一致。比較分析可以利用計算機來進行排查。通過對計算機數據的篩選、分析,能有效解決數據量大、流程復雜、時間緊等難題,提高檢查效率和檢查質量。
(九)現場勘察法。主要到被檢查單位辦公場所進行實地查看,觀察辦公場所有無閑臵租賃、電梯間有無移動傳媒廣告、通訊機站等情況,按照目前市場運作機制,這些情況都可能為被檢查單位帶來額外收入,盡管這些收入可能比較少,但這些收入往往能成為發現“小金庫”的重要線索。
(十)延伸檢查法。在分析判斷發現疑點掌握一定證據的基礎上,向資金往來單位或其下屬單位進行延伸審計。通過對現場的勘察和向有關人員詢問,結合財務資料和經濟資料,選擇與被查單位資金結算頻繁、經濟往來密切的單位進行調查。找出線索打開缺口。各調查組也應加強聯系,及時溝通反饋情況。就特定事項向資金往來單位調查取證,分析判斷、搜尋蛛絲馬跡,對查出“小金庫”至關重要。
(十一)利用舉報法。在開展“小金庫”的檢查時,公布“小金庫”檢查線索舉報電話和通信地址(包括電子郵箱地址)也很重要,一旦收到“小金庫”舉報信息,檢查組應對舉報信息的真實程度進行初步判斷,重點對舉報涉及的有關人員、資金流向進行調查,參考“小金庫”舉報信息進行實質性測試,可以提高檢查的針對性。
要從源頭上根治“小金庫”,必須要堅持“標本兼治、注重預防”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注重宣傳,加強管理,嚴格懲處,逐步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庫”的長效機制。廣泛宣傳,加強教育,強化廉潔自律意識,斬斷的思想根源,使其不想設立;理順流程,健全治理“小金庫”管理制度,通過健全內控制度,使其不能設立;加大“小金庫”責任追究力度,通過責任追究和高壓嚴懲,使其不敢設立;拓寬監督渠道,增加監督手段。
(作者單位:長江航運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