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糧食儲備與糧食價格的關聯性研究,發現糧食儲備可以顯著影響糧食價格,但存在滯后性;糧食價格不能顯著影響糧食儲備。這表明糧食市場并不是完全以價格為指導的自由市場經濟,糧食儲備運作由于滯后性政策效果不佳。因此,需要進一步推進糧食市場化改革,完善儲備糧運作,確保長期糧食安全。
關鍵詞 糧食儲備 糧食價格 關聯性 方差分解 脈沖響應函數
一、引言
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運用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對糧食價格與儲備之間的動態關系進行實證研宄,深入探討如何提高糧食儲備運作的效率,使得我國糧食儲備的運作能更有針對性的、更及時的對糧食市場進行調控,進一步完善糧食儲備保障體系。
二、數據描述與平穩性檢驗
本文所選取的樣本區間為1979-2010年共32個年數據。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糧食儲備變動量與價格、產量之間的關系,在糧食儲備規模數據無法獲取的情況下,參考了呂新業和孫瑜(2009)采用的糧食供求平衡公式:年初儲備量+產量+進口量=年末儲備量+消費量+出口量。在對該公式推導后可以得出糧食儲備年度變動量的公式為:糧食儲備變動量=產量一消費量+凈進口量,記為CS。糧食價格波動以商品零售價格分類指數中的糧食價格環比指數表示,記為P,利用統計分析軟件 Eviews 7.0進行實證分析。由檢驗結果可知,糧食價格和儲備量序列均是非平穩的。進一步對糧食價格和儲備量序列的一階差分進行ADF與PP檢驗發現,糧食價格和儲備量序列的一階差分是平穩的,這說糧食價格和儲備量均是一階平穩,即為 I(1)序列。向量自回歸(VAR)模型要求序列是平穩的,因此對糧食價格和儲備量的一階差分序列建立VAR模型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研究。
三、實證研究及結果分析
本部分主要對我國糧食儲備運作問題的實證研宄,主要利用Johansen協整檢驗協、格蘭杰非因果關系檢驗、基于VAR 模型的方差分解、脈沖響應函數,對糧食價格變化和儲備糧數量變化進行分析,根據極大似然比檢驗統計量的值可知, 2個值都大于5% 置信水平下的臨界值, 因而有不止一個協整關系, 說明了糧食價格和儲備糧數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二)格蘭杰因果檢驗
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得出儲備糧的數量可以顯著影響糧食市場上糧食價格。所以, 糧食市場上糧食價格與儲備糧數量之間存在單向引導關系。即儲備糧數量可以影響我國糧食貨價格,但是糧食價格卻對儲備糧數量沒有影響。這說明我國的糧食儲備運作是以穩定價格為主要目標的,當糧食市場價格發生波動時,政府則通過吞吐糧食儲備以達到穩定價格的目的,同時儲備的變動也確實引起了糧食價格的變動,但是效果如何還有待于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后得知。
(三)方差分解
根據參考方差分解的圖可以更直觀看出,糧食儲備變動主要來自于自身,極少來自糧食價格,而糧食價格的變動中糧食儲備有顯著作用,即可以認為糧食儲備數變動量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力更大,而糧食儲備數量本身并不顯著受糧食價格的影響。
(四)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根據糧食價格對于糧食儲備量擾動的響應情況。糧食價格對于糧食儲備數量波動的當日沖擊負值,但是很接近零,第2日才為達到最大,第3日正值,第4日減弱,第5日又重新收斂為零。根據糧食價格對于其自身的擾動的響應情況。糧食價格對于自身價格波動的當日沖擊最大值, 第2日沖擊為負的,在第3日沖擊減弱, 并向零收斂。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糧食儲備與價格之間的關系研宄,主要得出兩個結論:第一,我國糧食儲備運作是以穩定價格波動為主要目標的,并且糧食儲備運作對糧食市場價格有顯著影響,但該作用的效果在存在滯后性;第二,我國糧食價格對糧食儲備的影響很小,可以認為糧食市場并不是完全市場化,價格在配置糧食生產、消費、儲備方面并沒有發揮主導作用。
糧食儲備將在自然災害頻發、國際市場劇烈動蕩的背景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上述關于我國糧食儲備與糧食價格的實證研究,結合我國糧食儲備實際運作狀況的研究結果,本文認為:
(1)應當對糧食市場價格以及供求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的預測價格及供求走向,以便提前做出糧食儲備的吞吐操作,使其調控市場的效果達到最佳。
(2)短期來看,糧食儲備運作以穩定價格波動目標是適宜的,只要操作適合事宜,可以有效穩定價格。但是長遠來看,糧食市場化改革過程中,資源配置應該以價格為基礎,糧食價格對于糧食儲備的影響甚微也表明了過度追求穩定短期價格波動,將掩蓋真實的價格信息,或導致糧食供求的長期關系存在大的問題。因此,糧食儲備運作應適當的允許糧食價格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動,特別是一定程度的上漲,減少人為干涉,以市場價格引導生產、消費和糧食儲備,這將減少將來糧食供應出現更大波動的可能。
參考文獻:
[1]曹東勃.糧食主產區“憋糧”現象的背景與診斷[J].改革,2009(4):67-73.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