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中期以來,英國政府逐漸認識到職業教育對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發展的重要作用,開始采取多項政策和改革措施,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英國逐步建立起較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制度。為順應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國內政治進程的需要,進入二十一世紀,英國政府著眼于提高全社會勞動力素質,把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作為經濟和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實施了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其職業教育的發展走向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一、新世紀英國政府促進職業教育發展采取的政策和改革措施
2000年,英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1)宣布把國家培訓制度納入現代學徒制,改稱基礎現代學徒制,原來的現代學徒制更名為高級現代學徒制。完成基礎現代學徒制要求獲得2級國家職業資格,完成高級現代學徒制要求獲得3級國家職業資格。
(2)教育與就業部實施了新的高等教育資格計劃,建立了兩年制學位制度—基礎學位。二年制基礎學位與國家職業資格(NVQ)5級的水平相當。畢業時,根據個人的實際需要選擇就業、更高層次的職業資格深造或者繼續大學學位的學習。
(3)政府頒布《學習與技能法》,成立“學習及技能顧問委員會”和“成人學習視察團”等,為全民教育建立制度性保障機制。同時,面向19歲以上所有公民開設“個人學習賬戶”,全額資助成人的初次初等水平技能培訓,通過大量優惠政策鼓勵個人和雇主進行技能投資。同年,產業大學正式運行。產業大學主要面向成人和在職人員,通過衛星、光纜等各種技術手段和途徑將學習產品和服務輸送到社會的每個角落。通過上述措施,民眾參與技能教育與培訓的積極性得以提高,建構全民型學習社會的進程得到大力推進。
在2001年6月的大選后,英國政府把原來的教育與就業部改為教育與技能部,其目的在于創造機會,使社會全體成員開發潛力、取得成功。新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將提高全體勞動力技能水平作為政策核心,突出了對于技術教育的重視。
英國國家教育當局認為,忽視職業教育一向是英國教育的一個缺陷,學生從14歲開始進行職業教育是可行的,應對這個階段的職業教育予以高度重視并進行相應改革。2002年4月,教育與技能部發布《14-19歲,更多機會、更高水準》咨詢報告,提出延長義務教育時間,推進職業教育,提高社會勞動力素質的具體方案,職業教育被擺在14-19教育階段的重要位置。
2003年英國政府出臺的《21世紀技能:實現我們的潛能》,提出了一些應對技能挑戰的措施。該戰略旨在通過保證雇主具有支撐其業務成功的技能、雇員具有必需的就業技能和自我實現的技能,來加強英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國的地位。
2005年的《14—19歲教育和技能白皮書》旨在強調為青年人創造機會,開發他們的技能,使他們更加卓越。
2008年2月,英國國家科技藝術基金會發布了《超越創意產業:英國創意經濟發展報告》,強調了創意及創意產業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影響,指出,創意類職位收入高于平均收入,產業外就業人數多于產業內就業人數,廣泛論述了政府在推動創意經濟發展中的角色。發布“創意英國:新人才創造新經濟”的戰略計劃,不僅提出向文化創意產業投資7050萬英鎊,以此支持地方性、區域性和國際性的創意產業發展,更為青少年創意教育、幫助創意企業發展、推動英國成為世界創意中心起到了關鍵作用。
2009年2月,政府發布《學徒制、技能、兒童與學習法案》,法案提出,要給予所有能力合格的年輕人在工作中接受培訓的法定權利,滿足英國長遠的經濟與社會需求。其目標是:到2020年,使每5個年輕人中就有1人接受學徒培訓。
2009年11月,英國企業、創新和技能部發布了《實現2020目標:技能、工作和經濟增長》、《技能促進增長:國家技能戰略》和《英國2020目標:發展世界一流技能和工作》。在《2020目標》中提出,提高企業對勞動力技能投資的認可度,并提供相關支持機制,使企業更有效地運用技能,最終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戰略》將英國技能水平的增長與英國的社會未來緊密聯系在一起,計劃到2020年,低技能人員要減少到11%,高技能人才要增加到40%。
2010年底,英國全面實施新的“資格與學分框架”制度?!百Y格與學分框架”的資格標題反映了該資格的內容、難度和需要的學習時間三方面內容,分三種資格,單科證書、證書、文憑,達到一定學分就獲得相應的資格,和高等教育資格框架使用相似的學分定義,有利于不同種類資格的獲得者進入高等教育進行繼續學習。
2011年發布《新挑戰,新機會—繼續教育和技能體系改革計劃:建立世界一流的技能體系》中,提出了建立世界一流技能體系的戰略目標,因此要加強技能培養、就業同經濟政策之間的聯系,建立連貫、系統、完整的技能開發系統,發展多元靈活、反應敏銳的技能開發體系和就業體系。
2012年12月,英格蘭藝術委員會發起了一項“創意產業就業計劃”,并于2013年3月正式啟動。該計劃旨在為6500位16歲至24歲的年輕人(畢業生及在校生)提供帶薪實習和在職培訓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文化藝術方面的技能和工作經驗。
二、英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走向
(一)以政府辦職業教育為主轉變為以企業辦職業教育為主
在英國,大多數繼續教育學院和企業界、用人單位、當地社區組織都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F代學徒制和勞動準入制度的實施,使教育和培訓制度能不斷地適應科學技術發展以及市場和就業方式的變化,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企業對高質量勞動者和技術人才的需要以及廣大學習者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反映出英國把以政府辦職業教育為主轉變為以企業辦職業教育為主的發展趨勢。
(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更加科學規范
英國突破了傳統的學科分析體系,開發出職業功能分析法,將復雜的職業分解為簡單易行的單一的單元和要素等形式,為培訓、考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一個可以直接利用的基本框架。新型的、以企業需要為主導的職業資格標準,可有效地適應科學技術發展以及市場和就業方式的變化,在相當程度上滿足英國企業對高質量勞動者和技術人才的需求。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提高了制定職業資格標準的重要性、通用性、透明性和可比性,打破了職業流動的障礙,促進了勞動力市場上職業資格證書的互認;同時,有力地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
(三)職業教育的學習系統更加開放
英國職業教育當前建立起國際化遠程職業教育網絡,形成較強的輻射力,方便了國內各類學生進行職業教育方面的學習,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學生。目前英國已設立了一系列網上遠程職業教育服務項目,建立了服務于學生入學和學習的相關網站及多媒體遠程教學系統;建立了用于遠程職業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服務網站和管理系統等;構建了全國廣播網絡,建立地方廣播站系統網絡;形成了全國支持網絡。未來英國職業教育的學習系統將更加開放,教學方式也會更加靈活多樣,通過網絡授課,人們不管是在工作場所,還是在家里,均可接受高質量的最新課程。
(四)“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將成為職業教育的新熱點
英國將文化產業稱作“創意產業”,英國創意產業的定義是: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根據這個定義,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電視廣播等13個行業被確認為創意產業;此外,旅游、酒店、博物館和藝術館、文化遺產以及體育,也被認為與創意產業有密切的經濟聯系。2014年1月14日,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在其官網發布最新英國創意產業經濟評估報告,數據顯示,創意產業每年為英國經濟帶來714億英鎊收益,創意產業在2012年的總收益增長9.4%,超過英國其他產業,成為增速最快的產業。與此同時,創意產業還為168萬人提供就業崗位,占英國總就業人口的5.6%。目前,創意產業是英國經濟最為重要和最具活力的部分,創意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公眾的重視。因此,英國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將更加重視創意及創意產業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超越創意產業,發展創意經濟。創意經濟發展離不開創意人才,未來英國職業教育對創意人才的培養將成為新的熱點。
新世紀,英國政府實施的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其職業教育的發展走向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王雁琳.英國職業教育和新職業主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0,(2).
[2]史慶.英國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J].外國教育資料,1997,(6).
[3]匡英.英國普通國家職業資格簡析[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1).
[4]王雁琳.論英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關系[J].比較教育研究,2004,(2).
[5]陳宇,李懷康.英國的NVO制度[J].中國培訓,1999,(2).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