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城市化發展的迅速,工程建設項目也逐漸增多,然而其中部分工程項目涉及眾多高難度技術,且對工程基礎穩固性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在現今的新形勢之下,深基坑支護技術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為了在某種層面上提升各個建筑物的穩定性,那么就必須做好深基坑支護工程的安全管理,且提高其施工技術,從而確保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
一、深基坑工程的定義
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的有關規定,深基坑的定義如下:
1.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
2.開挖深度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周圍環境和地下管線復雜,或影響毗鄰建筑(構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
深基坑工程為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工程勘察前,建設單位應對相鄰設施的現狀進行調查,并將調查資料(包括周邊建筑物基礎、結構形式,地下管線分布圖等)提供給勘察、設計單位。調查范圍以基坑、邊坡頂邊線起向外延伸相當于基坑、邊坡開挖深度或高度的2倍距離。施工、監理單位進場后應熟悉設計文件,按照深基坑的定義,確定本工程是否屬于深基坑的范疇,并做好深基坑施工的相關工作。
二、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一)自然放坡
自然放坡適用于周圍場地開闊,周圍無重要建筑物的深基坑工程,一般出現在郊區,安全風險相對較小,因占地大、回填量大而較少采用,在此暫不討論。
(二)支擋式結構支護
支擋式結構具體形式有錨拉式支擋結構、支撐式支擋結構、懸臂式支擋結構。支擋式結構一般由排樁、地下連續墻、錨桿(索)、支撐桿件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

1.排樁和地下連續墻施工安全管理
支擋式結構的排樁包括混凝土灌注樁、型鋼樁、鋼管樁、鋼板樁、型鋼混凝土攪拌樁等樁型。采用人工挖孔樁作業時,應注意以下事項:①人工挖孔樁應編制專項方案,超過16m的還應進行專家論證。②孔壁支護。第一次護壁,應高出自然地面30cm;開挖非巖石層時,每鉆進1m左右時,立模澆筑混凝土護壁;如有滲水、涌水的土層,應每鉆進50cm,進行混凝土護壁;如有薄層流沙、淤質土層時,應每鉆進50cm甚至更淺的深度,采用鋼筋混凝土護壁;地質情況惡劣情況下,采用鋼護筒或者預制混凝土護筒進行扶壁支撐。③孔內送風,防止中毒。如云南省楚雄經濟開發區內某藥廠工地,在樁內下放鋼筋籠時,因未提前通風,孔內二氧化碳含量超標70倍,致使下井人員4人死亡,3人受傷。故《建筑樁基技術規范》規定下孔前必須進行檢測,井深超過10m時必須采用人工送風。④孔內設置防護板。為防止井內人員受物體打擊傷害,應在作業層頭頂2m左右的位置,設置孔截面1/3面積的防護板,并隨作業深度的加深而逐漸下移。⑤安裝防濺型漏電保護裝置。對于地下水豐富土層,需要設置潛水泵排水的,應安裝防濺型漏電保護器,且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15mA,原則上不得邊排水邊施工,防止觸電。
對于機械成孔,地下連續墻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機械傷害等主要事故類別。對此,機械施工應注意以下事項:①施工機械應有出廠合格證或年度檢測合格報告、進場驗收合格手續、安裝驗收。保證安全保險、限位裝置齊全有效。②機械作業區域平整、夯實,保證施工機械安放穩定,不會因施工震動而傾斜、甚至傾覆。③當排樁樁位鄰近的既有建筑物、地下管線、地下構筑物對地震動敏感時,應采取控制地基變形的防護措施。包括:間隔成樁的施工順序,設置隔震、隔音的溝槽,采用震動噪音小的施工設備等措施。④作業人員施工前,開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并進行試樁作業。
2.錨桿施工安全管理
錨桿施工過程中,由于土方超挖、錨桿固結體強度未達到15MP且設計強度未達75%以上進行張拉鎖定、錨桿抗拔承載力不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操作平臺不穩定等因素,可能發生基坑坍塌、操作人員高處墜落等主要安全事故。對此,錨桿施工應注意如下事項:
①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和規范標準要求進行施工,嚴禁超挖。一般一次土方開挖深度控制在擬施工錨桿以下1m左右,留出適當的操作面,便于錨桿施工。②錨桿固結體強度達到15MP且設計強度達到75%以上方可進行張拉鎖定,并進行錨桿抗拔力檢測。只有當錨桿抗拔力檢測值符合設計和標準要求后方可進行下層土方開挖施工。③搭設安全穩定的錨桿施工平臺。平臺底部平整、夯實、四周可根據情況設置支撐,平臺周邊設置防護欄桿。
3.內支撐桿件施工安全管理
內支撐桿件包括鋼支撐、混凝土支撐、鋼與混凝土支撐組合支撐。內支撐根據基坑的形狀、大小而異,有水平撐、斜撐、角撐、環撐等形式,合理的內支撐方式是保證基坑圍護結構穩定的重點。在安裝(或澆筑)、拆除過程中,可能發生坍塌、高處墜落等主要類別的安全事故。
例:2001年8月,上海市某地鐵試驗工程基坑施工過程中,發生局部土方塌方,造成4人死亡,事故調查發現,該工程基坑開挖范圍內基本上均為淤泥質土,而施工單位未按規范要求,采用連續式垂直支撐或鋼構架支撐方式,因支撐方式不合理,致使發生坍塌事故。(文獻,建設工程重大安全事故警示錄,p7,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對此,內支撐桿件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如下事項:
①內支撐結構施工應對稱進行,保持桿件受力均衡。②對鋼支撐,當夏季施工產生較大溫度應力時,應及時對支撐采取降溫措施;當冬季施工降溫產生的收縮使支撐斷頭出現空隙時,應及時用鐵楔或采用其他可靠連接措施。③內支撐結構的施工與拆除順序,應與設計工況一致,必須遵循先支撐后開挖的原則。④土方開挖應分層均勻開挖,開挖過程中,基坑內不能形成較大的高差,造成圍護結構、支撐桿件的不均布受力,形成應力集中。同時,土方開挖及運輸過程中應避免土方機械碰撞內支撐桿件。⑤搭設安全穩定的錨桿施工平臺。平臺底部平整、夯實,四周可根據情況設置支撐,平臺周邊設置防護欄桿。6支撐拆除前應編制安全專項方案,應急救援預案等,采用爆破形式進行拆除的另應辦理相關審批手續,拆除過程應注意成品保護,應力對稱、逐級釋放,確保拆除機械、人員安全。
(三)土釘墻支護
土釘墻一般由鋼筋或鋼管土釘、鋼筋網、噴射混凝土面層組成。當正常情況下穩定的土體發生一定變形后,變形產生的側壓力通過噴射混凝土鋼筋網、土釘,傳給深層土體,保證邊坡穩定,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邊坡坍塌、高處墜落、觸電等主要安全事故,因此土釘墻應注意如下事項:
①施工單位應在邊坡附近設置變形觀測點,觀測邊坡變形,安排專職安全警戒人員,設置警戒線,制定應急救援、搶險措施,保證施工及行人的安全。②搭設安全穩定的土釘施工平臺。平臺底部平整、夯實,四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