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產前超聲診斷胎兒主動脈縮窄的臨床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接受產前超聲診斷15840例胎兒為研究對象,對其中12例檢測結果為主動脈縮窄的胎兒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其超聲檢測的聲像圖特點。結果 "由產前超聲檢測診斷為主動脈縮窄的胎兒,經驗證,其中11例確實為主動脈縮窄,1例驗證結果為主動脈弓離斷,檢測準確率高達91.7%。結論 "產前超聲檢測對判斷胎兒是否患有主動脈縮窄具有確切的臨床效果,為優生優育提供了保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產前;超聲診斷;主動脈縮窄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13-02
出生缺陷嚴重影響著我國人口素質,先天不足也是新生兒死亡率增高的一項重要因素,因此,做好產前檢查是提高新生兒出生質量以及降低嬰幼兒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主動脈縮窄是指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癥,其主要表現形式為主動脈狹窄,血管腔道窄小,從而阻礙血液的流動,造成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屬于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其發病機制為,導管內的平滑肌細胞向主動脈內生長,導致導管內徑逐漸縮小,從而引發主動脈縮窄,主動脈中的血液在胎兒期主要流向腦部和上肢,因此早期的主動脈縮窄并不能引發明顯的血流動力學變化,這便為產前的檢測帶來了巨大的阻礙;而主動脈縮窄的發病率在先天性心臟病中高達8%左右,但少數是在產前診斷中確診的,因此探究有效的產前診斷辦法用于確診胎兒主動脈縮窄,具有重大意義,我院對使用產前超聲診斷,檢測出主動脈縮窄的胎兒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價值,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接受產前超聲診斷15840例胎兒為研究對象,其中15010例產檢正常, 830例胎兒產檢發現不同程度的先天缺陷,其中有12例檢測結果為主動脈縮窄。對這12例檢測結果為主動脈縮窄的胎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孕齡18~37周,平均孕齡(28.3±6.1)周。
1.2診斷儀器
采用PHILIPS IU22型及SIEMENS、Voluson E8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搭載V6-2、6C2或RAB4-8-D型號的探頭,探頭頻率為2~6MHZ。
1.2診斷方法
首先,孕婦在接受產前診斷時需仰臥或側臥,進行常規的超聲檢測,隨后對胎兒心臟四腔、主動脈、大動脈、動脈導管等進行觀測,使用超聲檢測儀觀察心臟和動脈處是否存在分流異常和反流的現象。若發現胎兒的右心室房有增大現象,則仔細觀察三尖瓣的附著點是否下沉、肺動脈和心臟右室的流出道是否狹窄,對有主動脈狹窄嫌疑的胎兒,對比主動脈弓彎曲的角度和狀態,確定狹窄段并對狹窄段、肺動脈、主動脈和動脈導管的內部直徑進行測量。
1.3診斷標準
主動脈縮窄的聲像圖表現為主動脈弓彎曲不夠正常、柔和,反而呈細小、僵直的狀態;已足月的胎兒顯示為右心房室、肺動脈和動脈導管的內徑增大,主動脈峽部的內徑小于3mm。
1.4診斷結果的驗證
在產前超聲診斷中,被確診為先天心臟功能不足的胎兒,由其父母選擇是否進行中止妊娠,選擇中止妊娠者,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對引產的胎兒進行尸體解剖,驗證診斷結果。對選擇繼續妊娠者,建議其定期進行彩超復查,并在胎兒出生后進行超聲檢查,驗證診斷結果,檢查后由醫務人員對其進行隨訪。
2結果
2.1在12例確診為主動脈縮窄的胎兒中,其中10例引產后進行尸體解剖,驗證結果為先天主動脈縮窄9例,主動脈弓離斷1例;2例繼續妊娠者,產后對胎兒進行檢測,確診為主動脈縮窄2例;主動脈縮窄的檢測準確率高達91.7%,詳見表1。
2.2胎兒主動脈縮窄的在不同孕周的聲像圖特點
2.2.1孕23周5天,主動脈狹部輕度縮窄內徑為0.22cm(圖1)
2.2.2孕29周4天,胎兒心臟左右房室大小比例失調(圖2),三尖瓣輕度反流,主動脈狹部縮窄內徑為0.21cm(圖3)。胎兒心臟大小比例失調,特別是左心室發育不良及左室流出異常時,應高度懷疑是否存在主動脈縮窄現象。
2.2.3孕32周6天,胎兒心臟左右房室大小比例失調(圖4),三尖瓣輕-中度反流,主動脈狹部縮窄內徑為0.19cm(圖5),彩色血流顯示主動脈弓部反向血流(圖6)。胎兒的主動脈縮窄中,大部分表現為主動脈弓彎曲不夠正常、柔和,反而呈細小、僵直的狀態,而已足月的胎兒則顯示為右心房室、肺動脈和動脈導管的內徑增大,主動脈峽部的內徑小于3mm。
3討論
通過此次研究發現,如果胎兒的聲像圖顯示其右心房室有增大的趨勢,并伴有動脈導管和肺動脈內徑的增寬,或動脈導管擴張、左心室發育不完全等,應首先考慮胎兒是否患有主動脈縮窄,若持續觀察,發現胎兒動脈弓彎曲不夠正常、柔和,反而呈細小、僵直的狀態時,則可確診為該胎兒主動脈縮窄。若足月胎兒的聲像圖中顯示該胎兒的右心房室、肺動脈和動脈導管的內徑增大,主動脈峽部的內徑小于3mm,則也可確診為主動脈縮窄。主動脈嚴重縮窄時,主動脈的橫弓切面圖顯示并不清晰,容易與主動脈弓離斷相混淆。
上述不同孕周胎兒聲像圖表明,主動脈縮窄在胎兒身上體現得并不明確與清晰,且病理特征的改變較緩慢,有的輕微型主動脈縮窄,可能在大齡兒童或者青年時期才會顯現出該病的病理特征,因此在胎兒時期很難檢測出來,這樣的漏診現象無可避免。因為主動脈縮窄在胎兒時期,并不會造成血流速度過快,因此頻譜類超聲儀對胎兒的檢測毫無作用,但彩色的血流現象方法有利于胎兒窄部血管的觀察;若發現胎兒左心室發育不良時,要注意是否伴有主動脈縮窄的現象;主動脈峽部位于主動脈橫弓和降主動脈之間的狹窄部位,因此在檢測時需要更加謹慎,持續觀察這個部位直至胎兒足月,避免因錯誤診斷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本組12例被檢測確診為主動脈縮窄的胎兒中,除1例經尸體解剖后證明為主動脈弓離斷外,其余11例經解剖后驗證診斷結果正確,準確率高達91.7%,其中1例診斷錯誤的原因是,主動脈弓離斷的超聲檢測現象的顯示與重度主動脈縮窄現象極其相似,其主動脈的橫弓切面圖較模糊,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這次的回顧性分析體現了,使用產前超聲診斷胎兒是否患有主動脈縮窄,并在不斷地檢測過程中總結聲像圖異常特點和檢測經驗,對檢測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系統的歸類和完善,使得臨床產前檢測手段更加成熟和準確,提高了人口素質,有效降低了胎兒的出生死亡率,值得在產前臨床診斷中加以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高文娟,王軍華,代培鳳等.超聲診斷胎兒主動脈縮窄伴室間隔缺損1例[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7):562.
[2]陳桂紅,張燕宏.產前超聲診斷主動脈縮窄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5):896-900.
[3] 蔣學文,李小燕,趙旺好等.胎兒主動脈縮窄的產前超聲診斷及預后評估[J].中國實用醫藥,2014,01(17):96-97.
[4]何韶錚,呂國榮,李伯義等.超聲心動圖檢測正常和主動脈縮窄胎兒主動脈及其意義[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5):420-422.
[5]許燕,接連利,劉清華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胎兒彌漫性主動脈縮窄一例[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0,07(7):1245-1246.
[6]孟保英,王濤,張青等.一期手術糾治嬰幼兒主動脈縮窄或離斷合并心內畸形[J].中華外科雜志,2011,49(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