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產后出血的臨床急救及其護理措施。方法: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0例產后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臨床急救及其護理經驗。結果:10例產婦全部康復治愈出院。結論:做好產后出血的病情觀察、防治休克、預防感染、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從而促進產婦健康。
【關鍵詞】產后出血;臨床急救;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mergency and care measur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10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deliveries in January 2011 - January 2014 "for the stud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summarize clinical emergency and nursing experience. Results: 10cases of maternal fully recovered,cured. Conclusion: good condition observa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shock prevention,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psychological care, help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 aid, thereby promoting maternal recovery.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 clinical emergency;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29-02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h內失血量超過500ml者,為分娩期嚴重并發癥,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首位,其發病率占分娩總數的2%~3%[1]。假若發現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將危及產婦生命。有鑒于此,故選擇產后出血10例病案為研究對象,總結分析產后出血的臨床急救及其護理經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產后出血產婦10例,年齡21~42歲,其中剖宮產8例,順產2例;輸血4例,使用欣母沛止血3例,使用水囊止血2例,全宮切除1例;宮縮乏力5例,合并妊高癥2例,合并子宮肌瘤1例,前置胎盤1例,地中海貧血1例,轉院1例。
1.2急救與護理
1.2.1病情觀察
從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產后2h內需留在產房接受監護,至少15~30min需按壓宮底并按摩子宮和監測記錄BP、P、R、子宮軟硬度、子宮收縮、傷口、陰道出血、膀胱充盈等情況一次,返回病房后再予觀察2h,每小時一次;剖宮產分娩的產婦予心電監護6h,2h內也需15~30min按壓宮底按摩子宮和監測記錄BP、P、R、子宮軟硬度、子宮收縮、傷口、陰道出血等情況一次,2-4h內可每小時一次或遵醫囑監測。產后24h是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危時期,每班需認真監測實時記錄,每次觀察時都必須用手按壓宮底,使用計血量產婦紙準確稱出血重量,并統計24h陰道出血量。按壓宮底時如果發現子宮收縮硬度變軟,陰道持續出血或涌出血塊,產后2h出血量≥100ml,產后2-4h出血量≥200ml時,產道出現血腫,腹肌變硬并有壓痛反跳痛,或產婦出現生命體征改變、面色蒼白、出冷汗等與休克有關的征象時,必須立即報告醫生,以便及時診斷和給予有效的對癥處理。
1.2.2防治休克
一旦發生產后出血,應迅速建產和開放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有效糾正失血性休克以及酸中毒,并針對出血原因,迅速予止血治療。如有產后胎盤已剝離滯留30min不能自娩時,要及時牽拉臍帶按壓宮底協助胎盤娩出,或行手取胎盤術;如胎盤剝離不全,應盡快行徒手剝離胎盤術取出胎盤;如胎盤部分殘留宮腔,徒手不能取出時,應協助行清宮術。若子宮狹窄環所致胎盤嵌頓,要配合麻醉師使用麻醉劑,待環松解后用手取出胎盤;胎盤植入者,應及時做好子宮切除準備。如果是軟產道撕裂傷導致的產后大出血,應及時準確地修復縫合,若為陰道血腫所致要首先切開血腫,清除血塊,縫合止血。如為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出血,應及時有效地按摩子宮,予加強宮縮藥物治療,如肌注或宮頸注射10U催產素,米索前列腺醇含服或塞肛,靜注鈣劑,靜脈滴注10~30U的催產素以維持患者子宮具有一個相對理想的收縮狀態[3]。經處理后子宮收縮硬度仍不理想時再予欣母沛宮肌注射,使子宮發生強烈收縮而止血;或予宮腔紗條填塞、水囊壓迫止血。如果是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的大出血,應及時找到和消除病因。如果經以上處理均無效,則需要積極做好腹部手術術前相關準備,以備行盆腔血管結扎、髂內動脈或子宮動脈栓塞、子宮切除,從而實現有效止血。如果出現休克,則需要按照失血性休克進行搶救,盡快建立和開放2條以上的大靜脈輸液管道,至于輸血量和速度應結合休克嚴重程度而定[4]。正式輸血前可使用70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暫時維持產婦的血容量。
1.2.3預防感染
急救護理時要沉著鎮靜忙而不亂,嚴格無菌操作是控制感染的關鍵,接生用具及手術器械應該經高壓消毒滅菌;對進行侵入性的操作要認真執行無菌原則,戴無菌手套;對宮腔紗條填塞或留置的水囊,要視病情于24~48h內取出,不可放置過久,“或漏取紗塊,要做好交接班”;進行縫合傷口或手術完畢時,要認真清點止血紗數目,不能遺留在陰道或宮腔;對有胎盤滯留、殘留等異常情況,需在嚴格消毒下行宮腔探查或手術,按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1.2.4健康教育
受產后出血的影響,產婦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指導產婦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飲食,多進食富含鐵、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以有效地糾正貧血,增強體力,并根據不同病情講解不同的護理注意事項;產褥期生殖器官未完全復原,指導做好個人衛生,禁性生活和盆浴2個月,以免引起感染;排卵可在月經復潮前先恢復,指導避孕措施,正常分娩者產后3個月可放宮內節育環,剖宮產者一般產后6個月時放,哺乳期以器具避孕為好,不宜口服避孕藥,剖宮產術后宜避孕3年,以防子宮破裂;產后身體復原需一段時期,指導產后42天返院檢查,以了解全身及生殖器官恢復情況,有產后訪視及保健咨詢服務,如有不適可隨時電話咨詢或就診。
2.結果
10例急救產婦,其中產后出血在550-1000ml范圍有6例,2000ml有1例,2500ml有1例,3000mml有1例,3500mml有1例,經住院治療2-10天,病情都得到控制,生命體征平穩,傷口達Ⅱ/曱愈合,全部康復治愈出院。
3.討論
產后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產后宮縮乏力、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以及凝血機制障礙等,其中產后宮縮乏力是最主要原因,在產后24h內,應對其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以便病情得到及時發現和控制。現階段對出血量進行統計,通常是采用稱重法、容積法以及面積法等,應合理選用以保證出血量計算的準確性。
進行臨床急救時,不能疏忽檢查軟產道裂傷情況,因癥狀比較嚴重的產婦軟產道側切向下有可能延伸到直腸壁,向上甚至可能延伸到側穹窿,從而造成產后出血;對剖宮產術后的產婦也有可能發生盆腔內出血、闊韌帶和腹膜后血腫,病情沒有典型性,外出血癥狀也不是很明顯,因而給及時診斷與后續處理制造了諸多不便。軟產道裂傷以及盆腔內出血均屬于內出血范疇,會導致患者相關生命體征發生明顯變化,如脈率大幅增加而血壓卻幾乎維持不變,休克癥狀表現和外出血量之間存在明顯不一致,需要結合患者腹部體征以及超聲檢查予以診斷。
在本研究中,10例發生產后出血的患者經過及時且有效的急救與護理之后,全部得以治愈,治愈率高達100%。由此可見,在產科臨床上,重視和做好產后出血的病情觀察、防治休克、預防感染、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05.
[2]張守香,潘麗芹. 宮縮乏力性產后大出血的急救及護理體會[J]. 中國衛生產業,2012,25(31):37.
[3]朱靖蓉. 產后大出血患者的急救及護理干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3(0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