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肺間質性病變采取多層螺旋CT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確診的肺間質性病變的病人一共有31例,對其采取多層螺旋CT、X線胸片以及常規CT進行檢查,同時和臨床病理結果相對比。結果:多層螺旋CT檢測敏感一共有26例,占總體的83.87%;特異性一共5例,占總體的83.33%;準確率為83.78%。另外,多層螺旋CT敏感度與準確度都要明顯優于X線胸片以及常規CT(Plt;0.05)。結論:肺間質性病變采取多層螺旋CT進行診斷,可以觀察到其細微變化,及時對病理變化性質以及范圍進行確定,對初期診斷以及治療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肺間質性病變;診斷;多層螺旋CT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Methods: Selected 3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 2010 to Nov 2013, and they would take multi-slice spiral CT, chest X-ray and conventional CT to inspect, then compared the clinical pathology with the results. Results: The multi-slice spiral CT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 total of 26 cases, accounting for 83.87% of the total. The specificity of a total of 5 cases,accounting for 83.33%, the accurate rate was 83.78%. In addit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were evide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hest X-ray and conventional CT (Plt;0.05). Conclusion: "Multi- slice spiral CT diagnosis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an observe the subtle changes,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nature and scope timely, which plays a very key role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has the clinical value.
[keywor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diagnosis; multi-slice spiral CT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32-02
ILD(肺間質性病變)指的是肺泡炎癥、彌漫性肺疾病以及間質纖維化為主要的病變,其癥狀包括有干咳、乏力以及勞力性呼吸困難,因其相關表現、體征沒有明確的特異性,給臨床診斷帶來非常大的困難。目前,對ILD主要采取肺部活體檢查或者病理學檢查,可是由于具有創傷性,無法在眾多醫院廣泛開展[1]。本文筆者選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確診的肺間質性病變的病人一共有31例,對其采取多層螺旋CT、X線胸片以及常規CT進行檢查,同時和臨床病理結果相對比,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37例高度疑似ILD病人的相關臨床資料,通過病理檢查以及跟蹤隨訪確定診斷為31例。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結核以及支氣管擴張。當中,男19例,女12例。年齡在31-68歲,平均年齡為48.1±5.6歲。臨床診斷疾病類型包括有風濕性疾病、紅斑狼瘡、特異性肺間質纖維化以及原發性干燥綜合征,它們依次為9例(29.03%)、13例(41.93%)、7例(22.58%)、2例(6.45%)。
1.2臨床診斷方法
對37例高度疑似肺間質性病變病人進入醫院7天當中全部采取X線胸片、HRCT以及常規CT檢查。
臨床X線效能廣譜采取PHILIPS Essenta DR數字化攝影, 采取常規胸部后前位平片。常規CT掃描采取SIEMENS(西門子)16排螺旋CT掃描機,層厚10毫米,螺距1.0,標準重建10毫米常規掃描。HRCT掃描:常規CT掃描以后對感興趣區域采取容積掃描,參數:110KV-130KV,有效劑量:50mAs-80mAs,螺距:0.9,采集16line×0.6mm,以0.75mm薄層,高空間分辨率骨算方法重建,層距4-10毫米。
臨床X線胸片以及CT閱片由CT科室以及放射科各兩名相關臨床經驗豐富醫師進行閱片,一旦出現不同意見,通過兩名醫師一起探討以后作出診斷。
1.3臨床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多層螺旋CT檢測敏感一共有26例,占總體的83.87%;特異性一共5例,占總體的83.33%;準確率為83.78%。另外,多層螺旋CT敏感度與準確度都要明顯優于X線胸片以及常規CT(Plt;0.05),詳見表1。
3討論
肺間質性病變的發病機制尚沒有完全明確,當前,已確定包括有兩個病理過程,(1)肺泡壁以及肺泡腔的炎性過程;(2)肺間質瘢痕形成以及纖維化過程,隨著特定誘發因素以及病程長度,其炎癥以及纖維化的比重也存在差異,可是2個過程大多數的肺間質性病變都會同時或者相繼出現。參與到炎癥病理變化的細胞有巨噬細胞、嗜酸性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以及中性粒細胞等,其特定誘發因素造成的肺間質性病變的浸潤細胞也許其當中一種或者多種細胞為優勢,同時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
ILD在發病的時候具有隱匿性,其臨床癥狀包括有干咳、乏力以及勞力性呼吸困難等。其臨床體征包括有急促呼吸,嘴唇和手指紫紺、雙下肺爆裂音等。因為肺間質性病變以上的相關表現、體征都缺乏一定的特異性,給臨床診斷增添較大的難度,大部分病人由于長時間無法明確診斷,進而措施最佳的治療時機,最終造成預后不良。所以,必須要采取及時、有效的診斷方式,是治療ILD的關鍵[2]。
目前,ILD的診斷金標準為肺活體檢查,可是因為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同時也許會出現各種并發癥,因此,無法廣泛推廣應用,因此,螺旋CT是當期診斷ILD的主要方式。其打破以往臨床CT的設計,采取滑環技術,把電源電纜以及部分信號線和固定機器當中的金屬環相連接運動的X射線管、探測器滑動電刷和金屬環相導聯。球管以及探測器不會受到電纜長度的影響,沿著機體長軸連續旋轉,掃描床同時勻速遞進,掃描軌跡呈現螺旋形狀前景,可以迅速、持續的完成整個掃描,對肺部組織檢查和次級肺小葉水平相同,可以將其細微結構肺內當中的細小病理變化清晰的顯示出來,為ILD的診斷和鑒別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3],對32例結締組織疾病的X線胸片與多層螺旋CT對比研究當中,HRCT敏感度以及準確率明顯要比X線胸片高(Plt;0.05)。本文結果顯示,多層螺旋CT檢測敏感一共有26例,占總體的83.87%;特異性一共5例,占總體的83.33%;準確率為83.78%。另外,多層螺旋CT敏感度與準確度都要明顯優于X線胸片以及常規CT(Plt;0.05)。因此,能夠表明,ILD采取多層螺旋CT進行診斷,可以使臨床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并臨床操作簡便等相關優勢,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1]蘇毅,倪傲,李源.高分辨 CT 掃描技術在肺間質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6):996-997.
[2]張曉榮,唐震.HRCT結合免疫組織化學對間質性肺疾病分期的初步研究[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26(9):872-875.
[3]劉東紅,雍敏,畢純龍,等.多層螺旋CT在結締組織病肺部病變診斷價值的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