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區護理管理過程中,建立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通過對現有和潛在的護理風險制定風險防范、風險處理等全方位管理措施,提高社區護理質量,將風險減至最低限度。
【關鍵詞】社區護理;風險;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47-01
一、社區護士對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1.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主要表現形式,社區護理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社區的老弱殘障。社區護士深入到社區內部,以社區內的家庭及社區內的每一位居民為服務對象,直接參與社區內組織的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及護理保健等各方面的活動。
社區護士不同于一般醫院科室臨床護士,社區護士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服務,服務對象多而雜,而且社區護士進行的不光是生病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還有健康居民的健康指導、營養保健工作。社區護士扮演的角色也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而不同,在多數時候護士扮演的是照顧者的角色,如在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時,有時候扮演的又是健康教育者的工作,如在進行健康指導、營養保健工作指導時,也有技能指導者的角色,如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時需要有更專業的指導才能快速有效的康復。患者在不同的階段,社區護士的角色就會產生一定的變化,這也要求護士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
3.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人們的自我保健與疾病預防意識也不斷加強。對于老年人的慢性病護理,臨床護士一個人很難獨立完成。社區護士是針對社區內每個家庭、每個人進行健康指導和康復護理服務的,順應了社會發展,滿足了人們的衛生需求。
二、社區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
1.社區護士整體素質缺陷
①法律意識淡薄,風險防范意識差。對社區醫療的潛在風險認識不足,思想意識上麻痹大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②專業知識、技能缺乏。社區護士多是由醫院相應科室抽調的護士轉型,專業知識涵蓋的深度有限,預見能力、應急能力以及語言、行為控制的尺度掌握不一。③護理操作技術不規范。社區護士在執行護理操作時違反操作規程,簡化操作流程。如不佩戴口罩,操作前后不洗手,壓脈帶重復多次使用等,存在潛在的院內感染,同時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社區衛生服務的不信任感。④服務態度差與溝通不良。護士態度冷淡、語言不慎、動作粗魯或服務不周到;不能準確地調節不同的角色轉換;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等。
2.護理人員人身風險
社區護士提供的衛生服務存在服務人群的多樣性,護理工作的廣泛性、復雜性,護理程序和操作規范的因地制宜的變通性。另外,大部分的護理是單獨在護理對象的家庭中進行,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就涉及社區護士的自身安全問題。
3.護理文件書寫不完整、欠規范。社區護理記錄簽名存在漏簽、代簽現象,護理記錄不及時,與上門時間不吻合,缺乏病情變化的動態記錄或記錄不全,所記錄的內容不具體,與提供服務的內容不吻合,提出的護理問題未及時反饋,效果評價不及時。
4.管理體系不完善
社區護理規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監控力度。社區護理基本處于自發的無規范、無評價狀態。屬于探討性管理。思想上不重視,對潛在風險缺乏預見性;不善于把握全局,忽視社區護理過程中的異動因素;對護士教育培訓不夠重視。
三、完善社區護理風險管理的策略
1.管理者重視風險管理
管理者對本科室的高危因素了解,對易出問題的環節、人群、時間、環境、物品、醫療設備、服務流程做到心中有數,能合理使用人力資源,根據不同年資、能力、專長合理搭配、優勢互補,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減少護理缺陷。護理部定期聘請專業人員為護理人員提供《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配套法律法規、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預防的講座醫?教育網整理搜集,增強護士的法律意識,正確認識和積極預防,使護士具備預防護理缺陷和自覺糾正護理缺陷的能力,提高護士防范和化解社區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2.完善規章制度,制定緊急風險預案
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實施風險管理的有效保障,對社區護理中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分析,制定相應的社區護理缺陷管理措施和處理流程,如出診出現緊急情況的分析及對策、家庭護理易出現的問題、計劃免疫不良反應的應對等,使社區護理風險防范有的放矢,把風險損害降到最低點。
3.加強質量監控管理
質量控制小組加強對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的風險監控,尤其是對重點護士(如新上崗的護士、情緒化指數高的護士)、重點患者(如老人、兒童、肢體功能障礙、特殊患者)、重點時段(如交接班和節假日)、重點環節(家庭治療、計劃免疫、健康教育、消毒隔離、藥品管理)的質量控制。每月召開護理科務會,及時反饋護理工作情況,對發牛的特殊問題、特殊病例及事件進行通報。對出現的護理缺陷按不同類型、性質、發生原因、風險系數收集整理,并按照低、中、高將風險歸類,目的在于找出原因,吸取教訓,避免同樣的錯誤再重復發生。與上月質檢進行比較,以判斷是否有效絕控制了風險。堅持質量持續改進,使之更合理化、人性化、科學化。
4.完善風險處置預案
當護患雙方發生分歧、矛盾、糾紛后,及時妥善處理,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注意收集、保管好有關護理記錄,應以事實為根據,以相關的護理記錄為憑證,必要時借助專業部門鑒定。對患者的不滿或投訴迅速做出反應并及時協調,常可免除訴訟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降低風險保證搶救物品齊備、完好,建立有效的雙向轉診機制,保證患者安全,合理規范收費等。回避風險、風險取消管理者應預見性評估護理工作中的缺陷,盡量減少非醫療場所有創操作。社區醫生在把握病情指征進行治療時要考慮社區實際護理監測水平,規避風險。
四、結語
總而言之, 護理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具有不可避免性,但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可控制護理風險的發生,將風險降至最低,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并可通過風險預防,從根本上提高社區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沈健.社區護理[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春玉.國內外社區護理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J],中華護理雜,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