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吸毒人群已經作為我國艾滋病防治的主要干預對象,但是該群體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仍然得不到控制。本文就對影響吸毒人群對于艾滋病的接納和認同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尋找出全新防治艾滋病的思路。研究發現,影響吸毒人群的防治艾滋病的主要因素有社會支持、認知水平、人生態度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有關,基于此可以將吸毒人群視為弱勢群體,從而給予關愛,然后從個人的需求著手,實施防治措施,以更好的控制艾滋病的傳播。
【關鍵詞】吸毒;艾滋病的防治;接納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52-0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缺乏有效而直接的干預,另外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根本沒有具有預見性的對策,這諸多問題,因此使得防治工作的成效非常低下。究其原因,首先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不能和實踐應用良好的結合,其次是所謂的研究僅僅局限于只有描述性的社會調查,對于艾滋病的預防干預的目的性不夠明確,同時也缺乏對于實證對策的研究。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研究適合我國的艾滋病防治措施,然后提出預見性防治策略,以務實的態度去實施。
HIV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靜脈注射吸毒傳播和性傳播。調查顯示,我國經注射吸毒傳播HIV病毒的比例達到了42.0%,經性傳播HIV病毒的比例為41.2%,而且目前這些高危人群逐漸向一般人群滲透和擴散。本文就對部地區的吸毒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初步了解了吸毒人群對于防治艾滋病措施的接納情況,總結了一些主要的接納因素,從而為我們制定防治艾滋病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概念與資料回顧
增權,即幫助團體、家庭甚至是個人,來提高他們的人際關系、政治和經濟能力,因而達到改善自身狀況的目的。增權的概念即有權和無權,有權就是人們可以借此達到自己的目標的能力體現,有權力使得人們在主觀上存在權利感;無權,就是缺乏支配和追求目標的權利,讓人們一直陷入到無權的循環之中無法自拔。將弱勢群體比如吸毒患者,經受的歧視和排斥,使這個無權狀況不斷的加深,使患者自暴自棄,對于社會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因此給予人類健康角度看待問題,可以給該群體重新賦予權利,因此能夠使他們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
(1)吸毒人群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權力”構成與現狀。權力的構成:①個人權力。指的是個人所想得到某件東西的能力;②社會權利。影響人們的行為、思想以及信任的能力;③政治權力。在團體組織中能夠影響整個資源分配的能力。然而本次研究的群體限定為吸毒人群,賦予吸毒人群的權力就是防治艾滋病的能力,然后再將其細化,從權和能兩個方面來思考。所謂的權就是對于艾滋病檢測的行為和態度;吸毒的態度和行為;保護措施的性行為的態度和行為;以及認知水平;社會支出程度等。
(2)吸毒人群在艾滋病防治中“無權”的原因及“增權”的思路。吸毒人群會受到來自社會的歧視和家庭親友的壓力,因而會對自身的價值進行否定,從而產生孤立和無權感。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設施,均能影響吸毒人群在防治艾滋病權力狀況,因此研究的手段就是通過“無權”的具體表現狀況,另一方面還將通過“能”分析無權的具體表現和“權”“能”兩個維度來進行分析。探討吸毒人群在達到預防艾滋病這一目的時所需要的資源,從中發現影響吸毒人群自愿接納艾滋病防治的因素。然后將這些因素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找到問題的著手點,找到增權的路徑。
三、調查方法和樣本結構
調查的方式是進行取樣調查,選取某地的2所戒毒機構中進行戒毒改造的100名男性人員,和100名女性人員,進行抽樣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共獲得200份有效樣本。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
四、結果分析
1、吸毒人群在艾滋病防治中權利現狀
調查顯示對于不共用針具注射毒品的比例為65.2%,而每次性行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僅為8.3%,因此表明吸毒人群經性傳播艾滋病毒的幾率非常高;再者政府支持的題項比例相對比較低,比如社會保障所占的比例僅為7.8%,醫療服務比例為39.8%,由此說明吸毒人員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另外醫療服務設施不能提供很好的支持;社會支持的比例中,相對于人際支持的42.6%,社區支持的53.8%,表明吸毒人群的社會保障不夠完善,社區支持、人際支持更能使得吸毒人群產生信任感,從而接受艾滋病的防治措施。
2、影響吸毒人員對艾滋病防治措施認同與接納的因素分析
①認知變量,對于安全使用避孕措施和公用針具注射毒品都有著明顯的影響,認知的提高使得吸毒人群均會認識到艾滋病的恐怖。但是對于防治方法和傳播途徑的認知對于艾滋病的防治影響不明顯。②社會支持變量,社會支持對于共用針具和使用安全套均影響顯著,表明社區的支持能夠更好地獲得吸毒人群的信任,從而進行積極配合防治。③政府支持變量,宣傳教育以及醫療服務均對艾滋病的防治措施有顯著影響,通過宣傳吸毒人群能更好的接受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④人生態度變量,吸毒人員的希慎情緒對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影響顯著,積極的人生觀能更好的區配合艾滋病的防治。
五、對于吸毒人群防治艾滋病的新方向
(1)對吸毒群體進行增權。吸毒人群時弱勢群體,他們的權利在文化和制度的擠壓排斥下“權力”漸漸喪失,在失去健康的同時也逐漸活在惡性循環的環境之中,從此生活失去希望,對社會充滿憎恨和報復。在失去權力之后我們在通過增權的方式讓他們獲得曾經的權力,然后喚醒他們的責任感和良知,從而更好的去積極防治艾滋病。(2)從打擊、干預走向合作。合作即就是平等和尊重,然后根據吸毒人群的自身需求制定出多樣性的防治措施,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社會防治艾滋病的工作中去,主要他們能夠積極的主動的投身于防治工作中,艾滋病的傳播一定會很有效的得到控制。(3)社會工作及非政府組織的介入。社會工作的手法具有優越性,首先社會工作或者社會志愿者,他們在對待吸毒人群時態度是真誠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能夠充分理解吸毒人群的處境,所以比較容易取得吸毒人員的信任,從而長期合作;其次社會工作者的服務理念是以人為本,從吸毒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實施多樣化的防治措施更容易使得吸毒人員的接納。
參考文獻:
[1]沈暉,耿柳娜.吸毒人群對艾滋病防治的接納現狀與影響因素[J].人口學刊,2010,7(5):56-57.
[2]周曉春.社會排斥、社會工作與艾滋病防治[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6(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