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通過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理及臨床特點,了解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措施。方法:選取在2013年秋季來我院就診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加以細致入微的護理治療,時刻護士伴隨及觀察情況,分別比對兩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護理后,對患者在心情是否愉悅,飲食是否正常,能否自主運動,舒適程度等。結果:患者在心情是否愉悅,飲食是否正常,能否自主運動,舒適程度方面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對消化道出血精心護理后,可以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結論: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的急癥,有必要進行精心的護理。經過護理可有效減緩患者病情.
【關鍵詞】護理;消化道出血;體會
【中圖分類號】R3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60-02
消化道出血是在臨床上常見的急癥之一,而誘發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并發生破裂現象,而其他原因則有繼發性出現消化性潰瘍,門脈高壓性胃病癥狀,或者急性出血彌漫性胃炎等癥狀。具有病情急,變化快的特點,并伴有多種并發癥。如果不對患者進行及時而有效的處理,則會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巨大的威脅,因此,除了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之外,還要對患者進行熱心周到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包括心理,飲食,基礎,對癥的護理,和一些對患者必要的用藥指導并告知其一些不良反應,并給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使患者可以盡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而通過一定的心理干預,使得患者可以以一個放松的心態來接受治療,從而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使得患者的存活率得到提高。因此,了解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是十分必要的。針對以上問題,我院針對消化道出血進行針對性護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3年秋季,來院就診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共78例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6例,平均年齡38歲,有胃潰瘍病史43例,肝病、腎病等15例。臨床癥狀78例中,有23例表現為柏油樣便,大便潛血試驗陽性,有18例除有柏油樣便外還伴有嘔血,嘔吐咖啡色的胃內容物并脈搏快速面色蒼白,四肢循環末稍供血不足等供血容量休克癥。還有其他患者癥狀為受涼后咳嗽三天,有黑便,嘔吐咖啡渣樣液體,稍有頭暈,無腹痛腹脹,未解大便,神志清,精神軟,仍有陣發性咳嗽,咳少許白粘痰,無頭暈頭昏,無惡心嘔吐,無腹脹腹痛。
1.2方法
選取這78例患者為對象,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加以細致入微的護理治療,時刻護士伴隨及觀察情況,分別調查其入院時心情是否愉悅,飲食是否正常,能否自主運動,舒適程度等方面以及進行護理治療之后這幾方面的情況。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疾病史、身體狀況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gt;0.05)。
1.3護理
臥床休息,保持情緒穩定,并給予心理安慰,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必要時給予兩路靜脈補液以補充血容量,適當加快輸液速度,遵醫囑給予止血藥,并觀察用藥后的反應,觀察并記錄病人嘔血及黑便的量,性質,密切觀察病人的面色,皮膚的溫濕度T 、P、R、BP及24小時的出入量并隨時測量記錄。,遵醫囑補液,并監測電解質的變化,告知患者可進食含鉀高的食物,如橙汁,鯽魚湯等。還要注意要經常巡視病人,及時了解并解決病人的身心需要,常需要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取放處,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活動,保持床單元的平整,清潔,使病人感到舒適,等病情好轉,鼓勵病人逐漸增加活動。
消化道出血的臨床過程病因相異,應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和誘因、預防、治療和護理知識,以減少再度出血的危險。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保持樂觀情緒,保證身心休息。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勿自我處理。避免長期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病人及家屬應學會早期識別出血征兆及應急措施,出現頭暈、心悸等不適,或嘔血、黑便時,立即臥床休息,慢性病者應定期門診隨訪。
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很多患者都會對自己的疾病情況產生恐懼心理,要梳理好患者的心情,讓他們知道得病并不可怕,被恐懼壓倒才可怕。發生消化道出血者體位不宜取頭低位,以免影響呼吸。現主張采取平臥位,并將下肢抬高30°,嘔吐時將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在飲食方面,大出血伴有劇烈嘔吐者禁食8 小時到24 小時,小量出血考慮給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碳水化合物的中性、偏堿性流質或軟食,以緩沖胃酸,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1.3判定方法
兩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護理后,對患者在心情是否愉悅,飲食是否正常,能否自主運動,舒適程度等方面做調查統計。
2.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分析,研究數據的可靠性,更具數據反映的情況理性評估。plt;0.05為差異即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患者有65人很愉悅,66人飲食規律正常,78人全部能自主運動,生活自理,平均感覺舒適度85%;而對照組13人心情比較愉悅,只有6人飲食正常,其他大部分人沒有食欲,65人可以自主運動,舒適度為34%。從此得出結論,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經過理論系統化的護理之后,病情不但有所好轉,而且心情等方面都有所獲益。
4.討論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中常見的癥狀之一,其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韌帶為界限,treitz韌帶上方的胃十二指腸和膽胰等引起的病變成為上消化道出血,而treitz韌帶下方的腸道病變則為下消化道出血,①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炎癥,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等因素,因此在護理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定針對性的進行護理。由于患者在患病后心理會出現焦慮與恐慌的心理,而這種心理會影響患者的免疫力,可能會使患者再次導致消化道出血,②這對患者后期的治療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要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使患者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并且用嫻熟的技術為患者進行操作,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除了心理干預的護理方法外,了解其他的護理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患者進入醫院后,就要對患者有熱情周到的服務,讓病房保持安靜舒適,并且讓患者盡可能的臥床休息,從而減少出血,對于病重患者,則需要采取抗休克體位或者下肢太高30度的方法從而保障腦內的供血。
綜上所述,通過護理人員過硬的技術與熱心的服務態度還有患者的積極配合,最終會使得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林平,武正權,吳榮娟.氣溫與節氣對上消化道出血影響的臨床分析.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4:8-11
[2] 王紅衛,李世躍,羅雄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季節變化觀察.臨床軍醫雜志,2005,33:42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