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術后;突發;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3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66-01
深靜脈血栓(DVT)是最為常見的血管疾病之一,好發于下肢(左下肢多見),且多發生于制動狀態(尤其是骨科大手術后),為靜脈血管內血栓形成,致管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引起一系列的癥狀,嚴重者可因肺梗塞而死亡。為了使廣大醫務工作者重視此病,特報道病例如下:
病例:患者,女,70歲,因“腰部疼痛伴四肢麻木乏力2+年”入院,入院后診斷為“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高齡且體型肥胖,曾在四川省人民醫院行頸、腰椎手術(術式不祥),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術前曾行四肢血管彩超檢查,檢查時患者雙下肢無腫脹,超聲提示受檢動脈粥樣硬化,靜脈未見確切異常。術后三天,患者左下肢無明顯異常。術后第四天,患者述左下肢麻木、腫脹,查體發現患者左大腿中部平面以下明顯腫脹,足背動脈搏動可捫及,遂請省醫院專家會診,專家初步判斷為深靜脈血栓形成,急診彩超檢查證實了專家的判斷。
討論: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有靜脈壁損傷,靜脈血流滯緩和血液高凝狀態,靜脈壁損傷后可啟動外源性凝血途徑促進血栓形成。長期臥床、妊娠后期以及左下肢靜脈的解剖因素等均可造成高凝狀態。該患者體型肥胖,有手術史,且有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突發左下肢水腫,水腫平面在左大腿中部平面以下,根據病史可以判斷為深靜脈血栓形成。超聲診斷深靜脈血栓的標準有三:管腔不能被壓癟、管腔內實性回聲充填、管腔內血流信號充盈缺損或完全消失。
近年來,我院多例住院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其中一位長期住院患者突發死亡,尸檢證實為深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梗塞死亡。上述患者專家建議安放下腔靜脈濾網以防肺梗塞的發生,并于29日上午到四川省人民醫院安放了下腔靜脈濾網,現病情平穩。
深靜脈血栓的治療效果較差,且容易發生肺梗塞等嚴重情況。所以,對于深靜脈血栓重在預防,應對所有下肢大型手術病人進行一級預防:避免術后在小腿下墊枕,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的血液回流;鼓勵病人的足和趾經常主動活動,并囑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讓病人盡早下床活動,必要時穿著醫用彈力襪;對老年或心臟病患者要更加重視,術前要常規做下肢血管彩超檢查,長期住院的患者,應定期復查。
參考文獻:
[1] 劉蘭芬 張素閣 王惠.《急診超聲指南》.人民軍醫出版社
[2] 陳孝平 易維林.《普通外科疾病診療指南》.科學出版社
[3] 邱少東 叢淑珍.《淺表器官和周圍血管超聲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