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LEEP錐切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治療方法,分析LEEP錐切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10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宮頸冷刀錐切進行治療,研究組則采用LEEP錐切治療,分析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的平均術中出血量為(9.0±3.0)mL,對照組平均術中出血量為(44.3±11.2)mL,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的手術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1個月,研究組宮頸形態恢復良好42例,對照組19例,研究組宮頸形態恢復良好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多量出血例數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治愈率、復發率、切緣陽性率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LEEP錐切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治療具有簡單、快速、安全、出血量少、恢復快、療效高等特點,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LEEP錐切;宮頸上皮內瘤變;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70-02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的統稱,宮頸上皮內瘤變一般無明顯的癥狀和體征,部分患者有白帶增多、白帶帶血、接觸性出血及宮頸肥大、充血、糜爛、息肉等慢性宮頸炎的表現[1]。本文主要探討LEEP錐切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治療方法,并分析LEEP錐切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間的10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病理確診,年齡在30歲至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0±6.2)歲,所有患者均無嚴重的內外科并發癥,且均經心電圖、血常規、陰道清潔度、血糖、肝腎功能、盆腔超聲、凝血功能等臨床檢查,所有指標均正常。所有患者經病理分級:其中10例患者屬于宮頸上皮內瘤變Ⅰ級,50例患者屬于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40例患者屬于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包括5例原位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孕產史、病理分級等一般臨床資料上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月經干凈后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內給予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宮頸冷刀錐切進行治療。
研究組患者均采用LEEP錐切進行治療,本組患者均采用頻率為3.8MHz,功率為40W的美國ELlman多功能高頻電波刀進行手術治療,本組患者在術前均充分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取仰臥位,常規消毒患者的陰道、外陰,以及宮頸,鋪好無菌鋪巾,且充分暴露患者的宮頸,然后于陰道鏡下取碘液(碘液濃度為3%)輕輕擦涂患者宮頸表面,靜靜等待一分鐘后觀察和確定患者病變的范圍,確定宮頸切除的范圍后將移行帶的功率調到30W-40W之間,并根據患者宮頸糜爛的程度選擇不同功率的的環形電圈,從病變范圍外的0.5cm處進入,直至15mm至20mm開始由左向右,慢慢的、均勻的連續移動環形電圈,從而切除病灶,切除的深度在0.2cm至1.0cm之間,成功切除病灶后常規給予電凝止血,以及取云南白藥噴涂于患者的創面上[2-3]。
所有患者在手術成功后均口服消炎止血藥,連續服用3天,且在3個月內禁止同房和盆浴,在術后3個月、術后1年、術后2年所有患者均給予TCT檢查[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多量出血例數、術后1個月宮頸形態恢復良好例數、切緣陽性率、治愈率、術后2年復發例數等。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當P<0.05時,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的平均術中出血量為(9.0±3.0)mL,對照組平均術中出血量為(44.3±11.2)mL,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的手術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均經不同的手術治療后,在術后1個月,研究組宮頸形態恢復良好42例,對照組19例,研究組術后1個月宮頸形態恢復良好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多量出血例數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治愈率、復發率、切緣陽性率中的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女性子宮的健康越來越重視,而宮頸上皮內瘤變也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宮頸上皮內瘤變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的統稱,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宮頸上皮內瘤變一般無明顯的癥狀和體征,部分患者有白帶增多、白帶帶血、接觸性出血及宮頸肥大、充血、糜爛、息肉等慢性宮頸炎的表現[5]。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和對比了LEEP錐切與宮頸冷刀錐切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中臨床療效,研究發現,采用LEEP錐切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均明顯優于采用宮頸冷刀錐切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術后多量出血與宮頸形態恢復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相關報道相符[6]。研究組患者經LEEP錐切治療后有35例患者在術后半年內均完全治愈,治愈率為70%,研究組中有2例患者發生復發現象,復發率為4%;而對照組的治愈率為72%,復發率為6%,可見兩組治愈率和復發率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分析雖然宮頸冷刀錐切也具有較高的治愈率,但是宮頸冷刀錐切的術中出血量較多,手術時間長,這無疑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手術風險,而且采用宮頸冷刀錐切患者的宮頸形態恢復較慢,且術后還會出現多量出血,從而增加了患者的身體痛苦。經統計分析發現,兩組患者的復發例數均在術后第1年內發生,可見,在術后1年內復發率最高,因此,在術后1年內要充分做好預防復發的措施,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對術后禁止的行為、飲食等應嚴格執行。但是對于大部分的CINⅢ、原位癌、微小浸潤癌、CIN合并妊娠的治療,及要求切除深組織者,不宜選用Leep術。
綜上所述,LEEP錐切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治療具有簡單、快速、安全、出血量少、恢復快、療效高等特點,非常值得臨床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郝力,陳金春,虞如芬.LEEP和微波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1):97-103.
[2] 陳淑貞.LEEP、冷刀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療效對比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34):6.
[3] 劉小英.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128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0,(10):93-94.
[4] 何秋.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療效與術后并發癥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6):840-841.
[5] 盧丹,尹香花.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181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7(6):590-591.
[6] 張憲軍,畢鳳玲.應用LEEP錐切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43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