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 的 "研究分析產婦行剖宮產治療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治療的措施和效果,以有效的指導臨床實踐和研究。方 法 "本研究開展的時間為2013-05至2014-06,組中共入選研究對象60例,均為該時期內在本院接受剖宮產治療的患者。按照患者治療期間接受的不同治療方案,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臨床期間行單純剖宮產治療,觀察組患者30例,剖宮產治療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情況,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結 果 "經臨床觀察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但是在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和出血情況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結 論 "在剖宮產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治療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時間;出血量;排氣時間
【中圖分類號】R3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74-02
剖宮產是婦產科臨床中十分常見的治療方式,在經濟和醫療技術進步的同時該項技術日臻成熟。子宮肌瘤在生育期女性中十分常見,是良性盆腔腫瘤的一種,據相關數據資料分析,肌瘤同時合并妊娠的患者約為子宮頸肌瘤患者的0.5%-1.0%【1】。目前,臨床中對能否在剖宮產手術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尚存在一定爭議。本文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子宮肌瘤合并妊娠的患者(60例)為對象,探討其治療措施和效果,現將治療和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開展的時間為2013年5月-2014年6月,組中共入選研究對象60例,均為該階段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子宮肌瘤合并妊娠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嚴格的檢查和診斷,并符合手術治療的指征。根據患者臨床期間選擇的不同治療方案,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中入選研究對象30例,患者年齡在21歲至37歲之間,年齡中位數為(31.25±1.50)歲,孕周為35周至42周,平均時間為(38.15±2.10)周;對照組患者中共30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38歲,平均年齡(30.12±2.05)歲,孕周36-38周,平均(32.10±2.15)周。初步統計兩組患者的信息情況,兩組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能夠進行進一步對比分析。
1.2方法
所有患者臨床期間均給予腰硬聯合麻醉進行麻醉處理,剖宮產手術行經腹恥骨聯合上橫切口入路,在子宮下段進行橫行切口。免出新生兒后給予縮宮素(20U)常規注射。對照組患者經常規剖宮產手術治療后,給予生理鹽水(0.9%)進行宮腔清洗,再作子宮縫合。觀察組患者先經剖宮產將胎兒、胎盤娩出后,再給予子宮肌瘤剔除手術治療。通常胎兒分娩后詳細檢查其宮腔情況,先切除肌瘤,再縫合子宮下段切口。如探查宮腔無異常,則先縫合子宮下段切口,然后將子宮娩出腹腔,確定肌瘤類型后,予垂體后葉素12 u+生理鹽水5 ml在肌瘤周嗣及基底部注射,漿膜下肌瘤用血管鉗鉗夾蒂部,切斷后直接1—0聚醇酸手術縫線縫扎。肌壁間肌瘤則按肌瘤生長的部位不同選擇不同的切口。切開子宮的漿肌層深達肌瘤表面,鈍、銳性分離肌瘤的包膜,然后完整剝出肌瘤。肌瘤殘腔用1—0聚醇酸手術縫線連續縫合。如果肌瘤殘腔深者分兩層縫合,先用1—0聚醇酸手術縫線“8”字間斷縫合,然后再連續縫合。如果多發性肌瘤,則用同法逐一剔除。檢查創面,若無滲血,則將子宮送回腹腔,若針眼處滲血,予以局部按壓,宮肌注射縮宮素或止血綿壓迫至血止,如術中出血多,可再宮肌注射縮宮素或陰道塞米索前列醇片加強宮縮治療。通常肌瘤瘤體在3厘米以上的行剔除手術治療,并行10U縮宮素基底部注射,再進行瘤體剝除治療。給藥后使用微喬線(0號)進行八字縫合【2】。
1.3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患者臨床階段的各項指標變化,詳細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時間、術后排氣時間等。
1.4統計分析
研究中設計的所有數據均經SPSS15.0軟件處理分析,(n,%)表示計數資料,均數±平均數(±s)表示計量資料,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α=0.05表示P<0.05,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患者臨床期間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分析,觀察組患者手術治療的時間較之對照組長,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患者的術中輸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兩組具體數據信息分析如表1。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群體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腫瘤疾病,是婦科良性腫瘤的一種,又被稱之為子宮纖維瘤或纖維肌瘤。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無臨床癥狀表現,只是在盆腔檢查或者超聲檢查階段會被發現,患者的癥狀表現和肌瘤的生長速度、部位、有無并發癥和變性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與肌瘤的數目和大小的關系不大。臨床癥狀以疼痛、白帶增多、不孕、流產、子宮出血、腹部包塊、貧血等癥狀【3】多見。
怎樣在剖宮產手術中處理子宮肌瘤頗具爭議,在醫療技術逐漸發展進步的同時,子宮肌瘤的檢出率顯著增加,且有許多學者贊成在剖宮產治療的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治療。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但是兩組患者手術期間的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可見在剖宮產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治療的可行性,對于減少患者的手術次數,降低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義【4】,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荊紅珊,王瓔.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82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4):455-457.
[2]楊麗曄,崔友紅,張梅等.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160例臨床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2):361-362.
[3]尚麗新,陳震宇,孫靜莉,等.剖宮產術中子宮肌瘤核除術405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10):633—634;
[4]董英.剖宮產術同期行子宮肌瘤剔除術70例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1,08(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