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回顧性分析腦室-腹腔分流術和神經內鏡下手術治療的外傷性腦積水的特點與效果。方法:110例外傷性腦積水患者根據術式分為腦室-腹腔分流術52例和神經內鏡下手術58例,比較兩組療效及并發癥。結果:神經內鏡下手術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腦室-腹腔分流術組,數據間經統計學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lt;0.01)。神經內鏡下手術組導管堵塞、顱內出血和創口感染的發生率顯著低于腦室-腹腔分流術組,數據經統計學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lt;0.05);兩組間顱內低壓和硬膜下積液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gt;0.05)。結論:神經內鏡下手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可提高療效和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外傷性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術;神經內鏡下手術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103-02
外傷性腦積水為神經外科臨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類型,尤以伴發腦挫裂傷、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出血等重型腦損傷患者更易見腦積水的發生[1]。臨床對外傷性腦積水的發病機制尚無定論,多數觀點認為是腦室內壓力增大和腦挫傷所致[2]。腦積水不僅對患者預后產生巨大影響,還可能是致死的重要原因。現對神經外科分別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和神經內鏡下手術治療的外傷性腦積水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各術式的特點與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110例,為重型顱腦損傷后發生腦積水,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齡1-72歲,平均(48.2±14.8)歲;致傷原因包括墜落傷32例,車禍68例,毆打傷10例。致傷至腦積水發生時間3 d-4周,平均(2.2±0.8)周;包括急性外傷性腦積水28例和遲發性腦積水82例。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意識障礙、重要臟器嚴重損傷、其它嚴重疾病患者。患者根據臨床治療術式分組:腦室-腹腔分流術組52例,神經內鏡下手術組5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如表1所示,無統計學差異(Pgt;0.05)。
1.2方法
腦室-腹腔分流術組:患者全麻,取枕角或者側腦室額角穿刺,將腦室-腹腔分流管經穿刺路徑送入腦室,作好固定,經皮下隧道沿腹直肌向下切口直至腹部,分流管腹腔端作好固定,縫合切口。
神經內鏡下手術組:氣管插管麻醉,患者仰臥并將頭部墊高20°。混合型腦種水患者與交通性腦積水患者于神經內鏡下實施腦室-腹腔分流術;非交通性腦積水患者行第三腦室底造瘺術:于腦右側冠狀縫前2 cm處、中線旁2 cm交叉點穿刺,行顱骨鉆孔,硬膜切開。于右側腦室額角以腦穿針穿刺,送入內鏡。脈絡叢、丘紋靜脈、膈靜脈的結構位置確定室間孔,取漏斗隱窩后無血管半透明區和雙側乳頭體前房行造瘺處理,室間孔內置入擴張球囊導管,擴張至5 cm。平衡液沖洗瘺口,觀察液體的流動情況,以確定瘺口通暢。
1.3觀察指標
參照改良Salmon標準評價療效[3]:顯效,患者腦積水現象完全消失,各類相關檢查結果正常,且無不適癥狀;有效,患者腦室體積縮小,僅有較輕的不適癥狀;無效,患者腦積水未有明顯改善。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導管堵塞、顱內低壓、顱內出血、創口感染、硬膜下積液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AS12.0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Plt;0.05時數據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療效結果
如表2所示,神經內鏡下手術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腦室-腹腔分流術組,數據間經統計學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lt;0.01)。
2.2并發癥
如表3所示,神經內鏡下手術組導管堵塞、顱內出血和創口感染的發生率顯著低于腦室-腹腔分流術組,數據經統計學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lt;0.05);兩組間顱內低壓和硬膜下積液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gt;0.05)。
3 討論
學界認為外傷性腦積水的發病機制多樣,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4-5]:(1)由于腦室穿通傷及腦室內出血,積血易造成室間孔、第四腦室正中孔、導水管等的堵塞,進而致使腦脊液無法回流至蛛網膜下腔,形成腦積水;(2)由于腦脊液循環通路直接被血塊堵塞,或者為蛛網膜絨毛因紅細胞阻塞而致使腦脊液正常的吸收受阻,引起腦積水;(3)由于顱內血腫、腦水腫、腦膨出、腦疝等對腦池以及蛛膜膜下腔等產生壓迫,致使腦脊液正常的循環與吸收障礙,從而引發腦積水;(4)由于外傷致顱腦損傷后,患者顱內壓迅速上升,致使上矢狀竇壓力增高,進而引發腦脊液的吸收減少,形成腦水腫。
腦室-腹腔引流術的原理是將腦脊液利用腦室-腹腔引流導管引至腹腔內,并被人體吸收和排出體外。但分流管易固定不當,術后患者易發生感染等并發癥,且導管易發生堵塞,影響引流效果。神經內鏡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腦積水臨床的治療成功率,有報道稱應用神經內鏡的成功率高達90%[6]。神經內鏡下手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較傳統的腦室-腹腔引流術更具有優勢:(1)其操作簡單,手術創口小,且安全性高;(2)術中無植入物,避免了植入物可能對手術安全性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風險;(3)手術過程中可同時采用多種治療方式,以綜合提高治療效果。
本組研究對兩種術式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發現神經內鏡下手術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腦室-腹腔引流術組,且導管堵塞、顱內出血、創口感染的發生率顯著低于腦室-腹腔引流術組,證實了神經內鏡下手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可提高療效和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楊武軍,譚德彩,譚遠光,等. 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32例[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0,15(2):104-106.
[2] 李金庫,李洪哲,梁紹棟,等. 神經內鏡下和傳統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療效對比[J]. 中國實用醫藥,2014,9(16):107-108.
[3] 楊喜科,王新軍.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上傷性腦積水效果對比[J]. 中國中醫藥資訊,2011,3(8):118-120.
[4] 楊冬武. 外傷性腦積水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的觀察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8):25-26.
[5] 雷粵彬,劉朝華. 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針藥治療外傷性腦積水38例[J]. 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218-219.
[6] 紀杰. 應用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外傷腦積水的療效與安全性評價[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