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體檢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的結果進行探討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4月~2013 年10月在本體檢中心接受宮頸病變三階梯診斷技術篩查的育齡婦女684例,按照2012年第二版《NCCN 宮頸癌篩查指南》,由專業培訓醫師規范性取材,進行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制片,由細胞學專職醫師進行TBS描述性報告方式報告結果。結果:684例宮頸病變篩查中,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高發年齡為36歲~45歲,接觸性出血為主訴的篩查對象中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自覺癥狀,肉眼觀察宮頸光滑、外觀無異常的高度病變、宮頸癌的發病率高于其他慢性宮頸炎。結論:36歲~45歲已婚育齡婦女為宮頸病變高發年齡,加強重點篩查,特別對臨床上無自覺癥狀但婦科檢查宮頸光滑、外觀正常者不容忽視,應加強管理和隨訪。
【關鍵詞】體檢;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陰道鏡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118-02
宮頸癌在婦女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位居第二,僅次于乳腺癌。根據有關數據表明,宮頸癌的發病率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而且數據還在不斷上升。全世界每年有近53萬新發病例和27.5萬死亡病例,其中85%以上病例來自發展中國家,我國約占20%。宮頸癌的發生、發展屬于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國家提出的宮頸病變三階梯篩查法可以比較有效的隔斷這個發展過程,避免疾病的惡性發展。由于基層的醫療機構、資源等比較匱乏,因此宮頸細胞學篩查對于宮頸病變的規范化診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對體檢者的宮頸情況進行準確的檢查,可以有效防止宮頸癌的發生。研究表明,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宮頸病變的檢出率。本文回顧性分析2013年4月~2013 年10月在本體檢中心接受宮頸病變三階梯診斷技術篩查的育齡婦女684例,對育齡婦女發生宮頸病變的原因進行分析,為進一步做好防癌普查提出有效建議。
1、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4月—2013 年10月在本體檢中心接受宮頸病變三階梯診斷技術篩查的育齡婦女684例,其中有臨床自覺癥狀者205例,婦科檢查同一檢查對象的宮頸會同時存在一種或兩種及兩種以上的臨床體征,組合共1169種,年齡23歲~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2±5.1)歲。所有檢查對象均有性生活史,均處在非月經期、非妊娠期及非哺乳期,檢查前3d未進行陰道沖洗及上藥,檢查前24 h 內無性生活,3個月內未行宮頸相關檢查。
1.2 方法
1.2.1 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
對患者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篩查對象中月經規律者選取月經中期取材,不規則出血史或其他原因者即刻取材。由經過培訓的婦科醫師負責取材,盡量保證細胞數量足。由專職細胞學醫師操作、染片、讀片,以TBS分類法報告結果。
1.2.2 陰道鏡檢查及病變組織活檢
按照宮頸病變規范診治流程圖,最佳初篩方案,對細胞學陽性結果進行陰道鏡檢查,涂鹽水觀察,以5%醋酸做醋酸試驗,仔細觀察陰道鏡圖像約3 min,再用綠色濾光鏡進一步觀察血管形態,然后行碘試驗。醋酸白色上皮,碘試驗不著色區或異型血管等區域行多點或可疑處活檢。若無可疑部位,常規取3,6,9,12 點鐘組織活檢,所取的組織均送市級腫瘤醫院行病理學檢查,診斷報告采用WHO 宮頸腫瘤組織學分類,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2、結果
2.1 液基細胞學檢出情況
對684例對象宮頸刷片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測,細胞陽性結果119例,檢出率為17.398%。其中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鱗狀細胞為75例,占10.96%;非典型鱗狀細胞為19例,達到2.78%;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為9例,占1.32%;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為9 例,達到1.32%;鱗癌為7 例,達到1.02%。
2.2TCT診斷、陰道鏡擬診斷及病理學診斷結果對比
2.2.1 TCT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
LSIL檢出率為52.94%,LSIL漏診率為47.06%; HSIL檢出率為81.82%,HSIL漏診率為18.18%,CC 檢出率為100%,CC漏診率為0。
2.2.2 陰道鏡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結果顯示,LSIL檢出率為94.12%,LSIL 漏診率為5.88%;HSIL 檢出率為90.9%,HSIL 漏診率為9.09%,CC 檢出為100%,CC 漏診率為0。具體情況見表1。
3、討論
根據近年來的有關數據統計,宮頸癌發病率逐漸呈現輕化趨勢,而且發病幾率不斷上升。宮頸癌的發生、發展屬于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國家提出的宮頸病變三階梯篩查法可以比較有效的隔斷這個發展過程,避免疾病的惡性發展。由于基層的醫療機構、資源等比較匱乏,因此宮頸細胞學篩查對于宮頸病變的規范化診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對體檢者的宮頸情況進行準確的檢檢查。
綜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婦科體檢的體癥,自覺癥狀在宮頸癌中的檢出率是比較高的,而且在婦科體檢當中,HSIL和CC在宮頸光滑中的檢出率也比較高,而且自覺癥狀、婦科體檢、TBS細胞學分類,三者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因此婦科醫生遇到陰道出血的患者,需要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找出患病源頭,對高危年齡人群要逐步篩查宮頸、子宮內膜等情況,避免發生誤診的情況。對疾病發展為細胞學組織的理論有所認識,對于宮頸表面光滑、家族有癌癥史的患者,需要以雙篩為主,從而防止漏診;同時醫生要提高個人技能,避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過度干預和過早的干預,給患者帶來思想負擔及精神壓力。因此需要規范篩查、分以及相關的診治。
TCT細胞學檢測和陰道鏡檢測兩者結合起來,診斷宮頸病變,不但結果比較準確可信,而且對于宮頸病變的篩查有很重要的作用。經過研究發現證明,TCT細胞學和陰道鏡是兩種互相補充的檢查方法,按照宮頸病變三階梯的篩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宮頸病變的檢出率以及檢查的準確性,從而讓很大程度上減少漏診率和誤診率,從而對患者進行早期診斷一斤治療,更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恢復。
參考文獻:
[1]張愛薇.體檢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684例結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6(14):26-30.
[2]周月芬.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在健康體檢中的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8(7):55-59.
[3]張親鳳.液基薄層細胞學聯合陰道鏡篩查宮頸病變結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11,6(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