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方式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88例新生兒黃疸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將患兒分為間歇藍光照射組(94例)和持續藍光照射組(94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率。結果 間歇藍光照射組總有效率為92.6%,持續藍光照射組總有效率為93.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間歇藍光照射組不良反應率顯著比持續藍光照射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間歇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少,因此更具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間歇藍光照射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150-02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發生黏膜、鞏膜、皮膚黃染等臨床癥狀,屬于常見疾病,多發于早產兒身上[1]。嚴重黃疸可對患兒智力水平和發育水平構成直接影響。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多采用藍光照射方法,它能夠迅速將患兒體內間接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衍生物,且這部分衍生物屬于無毒物質,進而減少患兒體內血清膽紅素的含量,對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和發展起到預防作用。目前,臨床上藍光照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間歇藍光照射,二是持續藍光照射。為進一步探討兩種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結果,本文選擇我院152例黃疸患兒作為觀察對象,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88例新生兒黃疸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嬰101例,女嬰87例,體重2.3~4.9 kg,平均日齡為(12±1.8)d,平均病程(8.4±2.6)d。所有患兒均符合新生兒黃疸相關診斷和治療標準,隨機將患兒分為間歇藍光照射組(94例)和持續藍光照射組(94例),其中間歇藍光照射治療組男嬰42例,女嬰52例,持續藍光照射治療組男嬰59例,女嬰35例。兩組新生兒出生時健康,并無產傷、先天畸形等癥。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體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口服益生菌、酶誘導劑,并同時給予補液、糾酸等內科治療。若存在貧血嚴重者,則相應給予輸血治療。在黃疸高峰期對兩組患兒實施抽血,測定血清間接膽紅素水平。并在48 h后再次抽血,復查血清間接膽紅素水平。照射方法、時間:間歇藍光照射組予藍光照射8h,停4~6h,72h照射完畢;持續藍光照射方法為不間斷藍光照射,直到臨床黃疸癥狀逐漸消退為止。
1.3療效判斷標準
本次課題研究療效判定標準參照《新生兒學教材》[2]相關內容,將治療效果分為3個層次,痊愈、有效和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實驗數據錄入到SPSS 17.0統計軟件中,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檢驗標準為α=0.05,當P<0.05時,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比較
間歇藍光照射組總有效率為92.6%,持續藍光照射組總有效率為93.6%,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1。
2.2膽紅素比較
據統計,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間接膽紅素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膽紅素比較也無明顯差異,P>0.05,結果詳見表2。
2.3不良反應比較
間歇藍光照射組不良反應率為7.4%,顯著低于持續藍光照射組(19.1%),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3。
3.討論
黃疸屬于新生兒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其好發于早產兒身上。臨床上既可以將黃疸視為新生兒正常生理反應,也可將其看作各種病癥臨床表現。新生兒黃疸發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兒出生時,其自身血腦屏障發育不全,導致黃疸出現。若患兒黃疸指數偏高,且不能及時救治,不僅會給新生兒智力發育構成重大影響,也可能導致患兒出現嚴重膽紅素腦病,進而損傷患兒大腦,這種損傷往往是不可逆性的[3]。因此,臨床上要對預防、治療新生兒黃疸給予充分關注。藍光照射方法治療新生兒(尤其早產兒)黃疸療效確切,安全可行,已被廣泛應用在臨床實踐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藍光照射方法逐漸在臨床實踐中發展為兩種主要治療方式,即間歇藍光照射和持續藍光照射。間斷藍光照射治療原則是通過藍光照射增加患兒體內膽紅素,并使其不斷上升。到達一定程度后,膽紅素會自行分解,最后體內膽紅素水平將趨近于正常水平。
本次課題研究旨在探討兩種不同照射方式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兩種藍光照射方式臨床治療效果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間接膽紅素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血清膽紅素比較也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間歇藍光照射和持續藍光照射在治療新生兒黃疸疾病上具有相同的療效。而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我們卻發現間歇藍光照射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持續藍光照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表明間歇藍光照射方式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因此更具臨床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代其芳.間歇藍光照射治療嬰兒黃疸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2,6(14):215~216.
[2]毛靜月,李彩云,張崢程.新生兒黃疸日光早期干預的療效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0(15):65~66.
[3]李志英,張若然,劉曉玫.兩種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36例療效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6(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