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臨床貧血鑒別診斷當中采取血液檢驗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進行血常規檢測貧血病人一共有78例,根據臨床貧血類型分為缺鐵性貧血(研究1組)和地中海貧血(研究2組)。另外,抽取同一時間健康人39例當做對照組,對三組病人血液當中的各項觀察指標給予密切觀察,同時給予對比分析。結果:研究1組病人的RBC和Hb指標明顯要比研究2組以及對照組低,而RDW明顯高于其他兩組(Plt;0.05);研究2組病人的RBC和RBC/MCV明顯要比其他兩組高(Plt;0.05);研究1組和研究2組病人的MCV以及MCH明顯要比對照組低(Plt;0.05)。結論:臨床血液檢驗能夠為貧血疾病診斷與鑒別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據,可以對不同類型貧血鑒別,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鑒別診斷;臨床貧血;血液檢驗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189-01
貧血指的是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范圍下限的一種臨床癥狀。因為紅細胞容量測定相對較為復雜,在臨床當中經常采取Hb(血紅蛋白)濃度來代替。凡是循環血液單位體積中紅細胞總數、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容低于正常值時稱為貧血根據臨床發病機制的不同,貧血主要分為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以及出血性貧血等,由于貧血的類型不同,臨床療法也存在差異,因此,在臨床治療之前首先應該對其給予鑒別與診斷。目前,對其主要采取血液檢驗,并被眾多基層醫院廣泛應用。本文筆者抽取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進行血常規檢測貧血病人一共有78例,根據臨床貧血類型分為缺鐵性貧血(研究1組)和地中海貧血(研究2組)。另外,抽取同一時間健康成人當做對照組,對三組病人血液當中的各項觀察指標給予密切觀察,同時給予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進行血常規檢測貧血病人一共有78例,當中男51例,女27例。年齡在13-61歲,平均年齡在35.1±2.1歲。根據通過臨床血常規檢測結果分為缺鐵性貧血(研究1組)和地中海貧血(研究2組),每組各39例。兩組病人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暈、心慌、乏力以及食欲不佳以及皮膚蒼白等。另外,抽取同一時間健康人39例當做對照組。三組病人之間的相關臨床資料差異不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gt;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臨床檢驗方法
對三組病人采取空腹肘部靜脈采集血液,采血量為2毫升,血液標本與抗凝劑混合以后給予臨床檢測。采取希森美康XS-5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血常規檢測,在檢測期間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操作[1]。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三組病人采取血細胞檢測,對三組病人血液當中的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血紅蛋白(Hb)、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RBC)、紅細胞/紅細胞平均體積(RBC/MCV)的差異給予觀察。研究1組病人以血清鐵蛋白檢測結果作為標準,研究2組病人以地中海基因臨床檢查結果作為標準。
1.4臨床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1組病人的RBC和Hb指標明顯要比研究2組以及對照組低,而RDW明顯高于其他兩組(Plt;0.05);研究2組病人的RBC和RBC/MCV明顯要比其他兩組高(Plt;0.05);研究1組和研究2組病人的MCV以及MCH明顯要比對照組低(Plt;0.05),詳見表1。
3討論
缺鐵性貧血是因機體鐵的需要量增加和(或)鐵吸收減少使體內儲存鐵耗盡而缺乏,又未得到足夠的補充,導致合成血紅蛋白的鐵不足而引起的貧血。
造成機體合成血紅蛋白的能力明顯下降,最終導致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出現。除此之外,因為人類機體鐵元素長期處在一個不穩定的供應狀態,并隨人類機體缺少鐵元素程度變化而產生變化,進而造成紅細胞充盈程度出現變化,最終導致紅細胞體積出現改變,呈現大小不均勻的現象。
地中海貧血指的是由于血液當中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缺陷,引起血紅蛋白珠蛋白肽鏈中一種或幾種合成不平衡所致。由于基因缺陷呈現復雜性以及多樣性等相關臨床特點,因此,合成血紅蛋白當中的珠蛋白肽鏈也會出現不同類型,所以,病人在患有疾病的時候也許無任何明顯癥狀,嚴重的病人還會出現慢性溶血性貧血癥狀[2]。
當期,在臨床當中對其相關類型鑒別沒有給予高度重視,通過血液檢驗進行鑒別與診斷其類型也相對較為困難,必須要采取基因測定等相關方法給予判定,但是大多數醫院還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對病人血液檢驗結果應該給予仔細分析,采取臨床操作簡便、費用低廉的方法對貧血類型給予鑒別與診斷,進而使貧血篩檢查診斷水平進一步提高[3]。本文結果顯示,研究1組病人的RBC和Hb指標明顯要比研究2組以及對照組低,而RDW明顯高于其他兩組(Plt;0.05);研究2組病人的RBC和RBC/MCV明顯要比其他兩組高(Plt;0.05);研究1組和研究2組病人的MCV以及MCH明顯要比對照組低(Plt;0.05),所以,對三組病人血液檢驗結果給予分析,為貧血類型的鑒別與診斷提供至關重要的依據。
總之,臨床血液檢驗可以為貧血鑒別與診斷提供非常關鍵的依據,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1]張潔.32例貧血患者的血液檢驗結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09( 12): 108-109.
[2]潘颯,崔娜.血液檢驗在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32(14):218-219.
[3]于長英.探討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