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和對照組(單獨給予常規基礎護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兩組患者經相應護理干預后的SAS評分、SD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Plt;0.05),但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Plt;0.05);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綜合護理干預;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21-01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精神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常見于青壯年群體,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為情感、思維、意識及行為等方面障礙,并不會伴有智力、意識障礙[1]。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但是并不能降低疾病的復發率,也沒有有效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近年來,相關學者研究發現[2],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進一步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本文對我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進入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表現出明顯的精神分裂癥癥狀。現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31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3例;患者年齡最小20歲,最大60歲,平均(38.2±3.1)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4例;患者年齡最小21歲,最大59歲,平均(38.3±3.2)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對比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采用常規藥物治療以及常規精神科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面對患者的過程中,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態度應親和、真誠,應學會尊重患者,自覺向患者承諾會保護患者個人隱。在進行每一項護理工作前,應向患者做出詳細解釋,使患者明確護理的流程、內容、目的以及意義,盡可能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確保順利進行治療。每天護理人員應和患者交流、溝通30min以上,引導患者主動說出自己的心聲,耐心傾聽,適當給予一些建議和引導。關鍵應教會患者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1.2.2健康教育。應定期進行集體宣講,每周可以組織3次這樣的活動,具體講解的內容包括精神分裂癥的病因、發病機制、治療、預防措施以及抗精神病藥物的重要性等相關知識。同時,應多向患者灌輸一些醫學心理知識,如心理咨詢、身心健康等,指導患者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系。其次,應使患者明確不良習慣及不良行為的危害,自覺糾正自己的行為、習慣。
1.2.3加強生活技能指導。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養成定時飲食、洗漱、作息等正常的生活秩序,能夠獨立處理自己的生活瑣事。同時,積極鼓勵患者多參與一些文娛活動,和其他患者多做一些集體活動,積累和其他人相處的經驗、技能。如果患者的病情相對穩定,可以讓患者家屬帶患者回家休養或者進行外出郊游活動,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盡早回歸社會。
1.3 評價指標: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按照QOL-100評分標準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5.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用(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檢驗,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 lt;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治療前后變化情況。兩組患者經相應護理干預后的SAS評分、SD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Plt;0.05),但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Plt;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5),具體如表2所示。
3 討論
隨著醫療護理模式的轉變,人性化護理理念越來越突出,傳統的護理模式并不能體現護理的人性化關懷。本組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結果SAS評分、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lt;0.05),而且生活質量評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5)。這與劉琳等[3]研究報道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綜合護理干預更加全面,不僅會干預患者的生理疾病,同時也會照顧患者的心理疾病,采用多樣化護理干預措施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李美娟等[4]也曾提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消極等負面情緒,加強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控制自己的行為,調節不良情緒,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提高生活質量。而且通過健康教育,臨床治療依從性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臨床效果,減少復發。
總之,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功安.精神分裂癥的社會康復及家庭護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5(4):150—152.
[2] 蘇鳴新.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1(3A):645—647.
[3] 劉琳.綜合護理干預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技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J].中華護理雜志,2012,40(7):540—541.
[4] 李美娟.綜合護理干預對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研究 [J].齊魯護理雜志,2012,2O(10):5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