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膽道術后并發膽漏的觀察和有效護理措施。方法對20 例膽漏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通過對膽漏患者病情的嚴密觀察,引流管的護理,控制感染,營養支持等有效護理干預促進了膽漏患者的愈合。
【關鍵詞】膽道術后 膽漏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29-01
膽漏是膽汁或含有膽汁的液體持續通過非正常途徑流出,是肝膽外科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之一。[1]患者可出現腹痛、黃疸、發熱,從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膽汁樣液體,甚至出現腹膜刺激征。臨床上盡可能早期發現膽漏并采取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對縮短膽漏時間、促進漏口早日愈合顯得尤為重要。現對我科2012年收治的20例膽道術后出現膽漏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0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28-76歲。膽總管探查后放置T管膽漏7例,膽腸吻合口漏2例,拔T管后膽漏5例,膽囊切除術后損傷副膽管而發生的膽漏3例,再次膽道術后發生膽漏3例。
1.2治療方法:發生膽漏后,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治療方法。對于全身癥狀輕,腹膜炎癥狀輕,引流管通暢,應先保守治療,但充分引流是保守治療中最重要的治療措施。腹腔引流不通暢,隔下積液增加,在B 超引導下行腹腔穿刺置管術。拔T 管后膽漏,沿原竇道重置8~10F 導尿管引流。[2]配合禁食水,胃腸減壓,生長抑素和生長激素序貫治療,營養支持。效果不佳者,應中轉手術。手術的目的主要是重置T管,腹腔引流管,沖洗腹腔,做好引流。
1.3治療效果:20例膽漏患者中,16例經積極保守治療痊愈出院,3例經在手術治療好轉后治愈出院, 1例膽腸吻合口漏轉當地醫院繼續治療。住院時間25-60天,均治愈出院。
2 護理干預
2.1心理護理:患者出現并發癥會表現情緒低落,焦慮,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主訴,主動與其溝通,講述相關成功病例,同時膽漏的發生造成住院時間長,費用增加也造成了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及時和患者及家屬溝通,消除顧慮,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2.2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的同時觀察腹腔管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及腹部體征的變化,患者術后出現高熱腹痛惡心嘔吐等腹膜炎的癥狀,B超顯示隔下有積液,穿刺有膽汁樣液體可以確定為膽漏,同時T管拔出后出現該癥狀也考慮為膽漏,此時根據病人情況給予半臥位以防膽汁積于隔下,同時給予禁食,胃腸減壓,保持引流通暢,T管拔除的有必要時重新置入,同時可以在傷口處置負壓引流管一根,以減少外漏膽汁對腹腔的刺激,并抗感染,營養支持治療。
2.3引流管的護理:協助患者半臥位或低半臥位休息,以有效的引流和控制感染。正確及時擠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妥善固定防脫落,同時注意引流袋不要高于引流口以免逆行感染,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每日更換引流袋及負壓吸引瓶 。
2.4發熱護理:本組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其中8例高熱,主要因膽管炎、腹膜炎或二重感染等引起,首先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及腋下夾冰塊降溫,效果不明顯者,可用雙氯芬栓鈉塞肛。同時給予補液防止水電解質紊亂,并合理運用抗生素 。
2.5控制感染:患者出現腹痛,高熱,有腹膜炎的表現,控制感染尤為重要,可以根據腹腔引流液培養出的細菌分別給予敏感抗生素進行對抗,本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有效引流也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
2.6皮膚護理:患者發生膽漏要絕對臥床,定時翻身預防壓瘡,骶尾部可以貼美皮康予以保護,減少壓瘡率的發生。患者傷口處有滲出液時,及時更換傷口敷料,局部皮膚涂氧化鋅軟膏,以防膽汁刺激損傷皮膚。
2.7營養支持:患者因長期禁食,實行靜脈高營養,按生理需要合理調配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營養成分,必要時輸入血漿,白蛋白,以保證全營養及熱卡的提供,能促進漏口傷口的早期愈合。
3 小結
膽漏是肝膽外科手術發生率相對較高的并發癥,任何膽道或者和膽道相鄰臟器的外科手術,影響到膽管的完整性,都有可能發生膽漏。[3]所以在發生膽漏時應及時觀察病情,針對患者出現的早期癥狀,采取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干預,保證引流通暢,控制感染并給予營養支持,從而縮短膽漏時間,促進漏口的早日愈合,使患者病情好轉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劃永安,徐少華,謝旭,等.常規拔T管后膽漏的臨床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2005,14(2):133.
[2] 陳飛,沈沖,韓峰.拔T管后膽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診治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2007,19(5):329.
[3] 高利云.膽管術后膽漏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