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學的內涵不斷豐富,要求護士不但要掌握技術操作 ,更應注重“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操作過程。昏迷病人的護理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①嚴密觀察病情的動態變化。②一般護理。③常見并發癥的預防。
【關鍵詞】昏迷病員;觀察;護理;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45-02
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從這一定義引申出:現代護理學是研究如何診斷和處理人類對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應的一門科學。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學的內涵不斷豐富,要求護士不但要掌握技術操作 ,更應注重“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操作過程。
昏迷是因大腦皮層和皮層下網狀結構受到嚴重抑制而引起的腦功能嚴重障礙的一個癥狀群。病人對周圍事物及聲、光刺激全無反應,無隨意活動,處于被動地位,大小便可有潴留或失禁。無論是顱腦病變、感染性疾病,還是非感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均可引起昏迷。雖然根據病員對外界刺激反應能力程度不同可分為淺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3種,但對昏迷的搶救和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而昏迷病人的護理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①嚴密觀察病情的動態變化。②一般護理。③常見并發癥的預防。
1 嚴密觀察病情的動態變化
昏迷是一種臨床癥狀,產生昏迷的病因又眾多。護理人員首先必須詳細了解
病人的病史、起病及病程發展的情況,然后在護理病人過程中仔細、認真、嚴密地觀察病情的動態變化,為綜合分析病史,抓緊搶救機會和制訂治療護理措施提供第一性資料,以防范于未然。觀察的內容有:①生命體征的觀察: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詳細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②意識與瞳孔的觀察:要觀察意識障礙的程度以及動態變化,意識障礙是加深了還是變淺了。要觀察瞳孔大小,對光反應是否存在。正常人兩側瞳孔等大,約2—4毫米左右,對光反應好。如若病人單側瞳孔散大,光反應遲鈍或消失或雙側瞳孔散大,結合病史要考慮有否腦疝的可能。③伴隨癥狀的觀察,要觀察病人有否嘔吐、抽搐、偏癱、紫紺、皮膚出血點、瘀斑、黃疸、局灶性神經體征等,以利于及早明確病因。④臨床治療效果的觀察等等。
2 一般護理
2.1昏迷病人所處的重病護理室應光線及通風良好,環境安靜舒適,要有搶救設備。
2.2體位:昏迷病人常取左、右側臥或仰臥位。仰望者,頭應偏向一側,以利于口鼻分泌物的引流,也可以防止因喉嚨肌肉松施,舌根后墜而造成呼吸困難或窒息。體位要經常換。一般病人,每2—4小時翻身1次,以避免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而產生褥瘡。同時也可有利于痰液的引流,而防止墜積性肺炎。另外,昏迷病人的體位也因病而異。例如腦出血病人則應抬高床頭15—30度以減少腦出血液灌流量而出血性休克病人則取頭低位。
2.3給氧:昏迷病人有缺氧者,常用鼻導管法給氧。流氧為2升/每分鐘左右。
是低流量持續給氧還是間歇用氧應視病情而定。根據臨床需要的不同也有用氧氣面罩法或高壓氧艙或因呼吸衰竭作氣管切開后用簡易人工呼吸器或正壓定量或同步定時人工呼吸器給氧等。
2.4飲食:昏迷病人常有咽反射消失,不能吞咽,為防止吸入性肺炎的產生,
原則上不宜經口腔進食。急性期常需禁食,而用靜脈補液來替代。待生命體征穩定后即可置放胃管,用鼻飼法進食。根據病情不同的需要,配制容易消化吸收,含有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又有一定熱量的流質。我院常用雞蛋2只、白糖250克、奶粉25克、牛奶300毫升、豆汁400毫升、米湯500毫升加上適量氯化鈉調制成流質。另外,插胃管時,動作要輕柔,隨時觀察病人反應,如病人咳嗽、紫紺應拔出重插。待證實胃管確在胃內后方可喂食(要點:①抽出胃液。②把胃管口放在盛水的碗內,隨著病人的呼吸看是否有氣泡。有氣泡者則說明胃管不在胃內,而在氣管內。③注入少量空氣時用聽診器可在中上腹聽到水泡音)。胃管應每2周更換1次。
3 常見并發癥的預防
昏迷病人既有意識喪失,又有運動、感覺和反射等功能障礙,容易產生許多并發癥。而并發癥又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病人的死亡,所以在昏迷病員的護理中對并發癥的預防也很重要。
3.1褥瘡的預防:經常保持床褥干燥、清潔、平整無皺折。有大小便失禁病員應注意面部皮膚的清潔,經常擦洗。不使尿液、糞便刺激皮膚而發生窺破。每2—4小時給病員翻身更換體位1次。翻身時,應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以免皮膚破損。在局部易受壓的部位,如:枕后粗隆、肩胛骨、肘骨、髖部、尾骶部、內外踝、足跟等處,可用50%酒精進行按摩,并給予氣圈、海綿墊、軟綿墊保護,這樣可預防因局部循環障礙而產生組織缺血、壞死。對于因全身營養缺乏,組織細胞營養不良的病人應加強支持療法。
3.2呼吸道并發癥的預防:昏迷病人常有吞咽和咳嗽反射的減弱或消失。為預防窒息,應把病人的假牙取下: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或痰塊。有舌根后墜者可用拉舌鉗把舌拉出或口腔內置橡皮通氣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作氣管切開。氣管切開后則應嚴格執行氣管切開護理。為預防墜積性肺炎,在協助病人翻身時用手掌拍擊病人背部,以利于痰液引流。
3.3尿路感染的預防:昏迷病人常有尿潴留或尿失禁。尿潴留者,可針灸中極、關元、三陰交、陽陵泉穴位或在膀胱區予以按摩、熱敷等方法促使排尿,必要時給留置導尿管。留置導尿管時要掌握無菌操作,每日膀胱沖洗2—3次,每次量為200—300毫升,常用沖洗液為0.02%呋喃西林;每日清潔尿道口2次;每周留驗尿常規2次,尿培養1次;每周更換導尿管1次。
3.4口腔炎的預防:病員由于張開呼吸、吞咽困難、口和鼻腔分泌物的積聚,易干結在上顎及舌上。病員又因不進食或留置胃管,細菌極易生長繁殖而導致口腔炎癥、粘膜糜爛或霉菌感染等。因此昏迷病人必須做好口腔護理,每日2—3次,用復方硼砂溶液或生理鹽水或復發朵貝爾氏溶液棉球清洗口腔,揩洗棉球必須用攝子夾住方可使用,以免棉球滑落遺留口腔而發生意外。張口呼吸者可用濕紗布蓋住口鼻部。口唇干燥者可涂石蠟油防護,霉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患部,有口腔潰瘍者可涂錫類散或口腔粘膜潰瘍軟膏。
3.5眼疾的預防:昏迷病人常因眼瞼閉合不全而致角膜外露而引起干燥或異物刺激,導致結膜炎、角膜干燥癥、角膜炎、角膜潰瘍等。可涂金霉素眼膏用紗布或眼罩遮眼保護。
3.6意外事故的預防:病人煩躁不安,易引起自傷或碰傷、摔傷的,要用約束帶或床擋保護病人,以免墜床受傷。病人常有感覺障礙,護理時要防止皮膚燙傷。
3.7功能鍛煉:為預防足下垂,注意減少腳背部受壓,可用托板襯托足底或在足底墊一軟枕以維持功能位。當病情穩定時,應盡量給肢體進行按摩和幫助上下肢體作伸屈被動活動,防止肢體攣縮或肌肉廢用性萎縮。
現代化的整體護理模式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的工作模式,是以人為中、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 ,并且把護理系統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去的指導思想。目前,整體護理模式已廣泛應用臨床。
參考文獻:
[1]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
[2] 中華醫學會編著、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
[3] 王斌全,趙曉云.整體護理的產生與發展[J]、護理研究,2007、21(12):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