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靜脈留置針患者發生靜脈炎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靜脈留置針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靜脈炎發生率為3.3%,對照組患者靜脈炎發生率為26.7%,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靜脈留置針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有助于延長患者的靜脈留置時間,降低靜脈炎發生率,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和治療優勢,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靜脈留置針;靜脈炎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62-02
靜脈炎可分為感染性靜脈炎和化學性靜脈炎兩種,臨床癥狀是穿刺部位血管有痛、熱、腫、紅,靜脈沒有彈性且滑、滾、硬,嚴重的患者還會在針眼處擠出膿性分泌物,同時伴隨發熱癥狀,所以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靜脈穿刺時,盡量一次成功,并且從血管遠端開始選擇。本文選取60例靜脈留置針患者,分為2組,分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探討護理干預對靜脈留置針患者發生靜脈炎,獲得較為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間所收治的靜脈留置針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5.7±9.2)歲,病程5個月-8年,平均病程(2.4±1.9)年。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比較沒有明顯的差異,有可比性,Pgt;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者使用相同型號的留置針和正壓封管,由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選擇患者前臂靜脈和手背靜脈作為穿刺點[1]。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下進行治療。具體包括適當選擇穿刺點,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穿刺,穿刺后用無菌透明敷料進行固定。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
1.2.1穿刺護理:
選擇便于觀察和穿刺、外橫徑較粗、回流通暢、彈性較好的表淺血管,如:肘關節以下、腕關節以上、手背上的血管,避開感染、硬化、關節的靜脈,穿刺前,檢查留置針的使用期限和外包裝;穿刺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流程;穿刺后,用無菌透明敷料進行固定。
1.2.2無菌護理:
無菌透明敷料每隔兩天更換一次,用碘伏對患者的穿刺點消毒,消毒范圍直徑大于8厘米,并且要在消毒液揮發之后才能進行穿刺,因為如果消毒液還未揮發完就進行穿刺,消毒液就會從穿刺部位進入血管和皮內,引發局部炎癥反應,還可能造成局部靜脈炎。無菌透明敷料被污染或者不粘時,要及時更換。
1.2.3留置針護理:
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定為72—96h。留置針留置期間,護理人員要定期檢查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膚、局部炎癥反應、腫脹、滲液情況、滲血情況、靜脈情況等,如果發現靜脈炎的癥狀,要立刻拔除留置針,進行局部理療、熱敷,換另一側肢體輸液。
1.2.4輸液護理:
輸液時要注意,滴入的藥物先是抗生素,然后是普通治療藥物,先滴入對血管刺激性比較大的藥物和高滲滴入的藥物,然后再滴入對血管刺激性比較小的藥物和等滲滴入的藥物,同時,把握好滴入的速度和藥物的濃度。輸液結束后,使用10—20ml生理鹽水脈沖式正壓封管。置管后,指導患者用手按摩局部部位,避免碰撞到置管的部位,保持穿刺肢體部位的衛生清潔,避免局部進水而造成感染[2]。
1.3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臨床對靜脈炎的分級標準進行評價:1級: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2級: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靜脈條紋形成;3級: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靜脈條紋形成,可觸及索狀物。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資料和數據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SPSS10.0處理分析,計量數據用(±s)表示,計數和計量資料經過卡方和t檢驗,Plt;0.05,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靜脈炎發生率為3.3%明顯低于對照組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者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3 討論
靜脈留置針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減少護理工作量,但在使用過程中,通常會發生一些并發癥,如:靜脈血栓、導管堵塞、液體外漏、皮下血腫、靜脈炎等,其中,靜脈炎是靜脈留置針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如果輸注的藥物對患者的血管刺激性比較強時,要使用生理鹽水沖管,從各個方面盡量減少靜脈炎的發生率。輸液時,可在穿刺部位上方大約2厘米的地方,使用新鮮馬鈴薯片,外敷注射部位,盡量延長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3]。
本次研究選取60例靜脈留置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不同的護理方式,來探討護理干預對靜脈留置針患者發生靜脈炎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對于靜脈留置針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靜脈炎發生率,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和治療優勢,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滕月玲.22G與24 G兩種型號靜脈留置針在急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廣東醫學.2013,34(19):3066-3067.
[2]鄭蓉.黃薇.瘀血積分評估系統在心內科病人靜脈留置針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2):2048-2049.
[3]張玉芳.何麗.鐘曉燕.護理干預對靜脈留置針患者發生靜脈炎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6):2748-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