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措施,針對不同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效果的總結,找尋適合臨床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方法,為臨床積累寶貴的資料。
【關鍵詞】腦血管;護理;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77-01
因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病而導致的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病死率致殘率高,治療康復時間長,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也帶來了很大壓力。因此,在進行藥物治療同時,對患者加強各項護理,對增進療效,平穩渡過危險的急性期,促進疾病的康復具有很大作用。
1 臨床資料
本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齡42~75歲,平均住院40d,出院時均能翻身,無1例褥瘡和護理不當或意外發生,其中34例能獨立行走,28例能借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無變化4例,死亡2例。心理障礙表現為:恐懼心理者42例,悲觀失望心理者12例,焦慮心理者13例,厭世心理者1例,發現患者心理障礙后及時給予心理護理,37例4~5d后心理趨于平靜,22例7~10d內趨于平靜,7例15d后心理逐漸趨于平靜。
2臨床護理
2.1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在臨床上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腦血管病患者由于疾病原因,產生肢體活動障礙,大小便失禁及其他生活不能自理情況,常使患者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大多焦慮,抑郁,有的表現極度煩躁,不良的情緒會大大減弱治療效果。因此,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積極配合治療,從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為患者創造一個清潔、安靜、光線柔和、空氣新鮮的住院環境,使其進入病房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良好的住院環境,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食欲及各器官功能。其次,患者的心理變化常隨病情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應及時發現,并做好相應的護理、處理,對病人要有特別的耐心,愛心,關懷體貼,盡量做到細致,及時熱情的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且通過自身良好情緒感染患者,使患者處于愉悅心態,借以消除影響心理變化的不利因素。
2.2呼吸道護理:
2.2.1意識清楚者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有缺氧癥狀患者,要及時給氧;對長期臥床,無力咳嗽者,應幫助其翻身拍背,同時鼓勵咳痰,避免墜積性肺炎和肺不張,必要時可口服祛痰藥或配合超聲霧化吸入。
2.2.2意識障礙及昏迷患者為防止其舌后墜堵塞呼吸道,可插入導氣管,及時吸凈氣管內分泌物和嘔吐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難者可行氣管切開術,并做好氣管切開護理。
2.3皮膚護理:
腦血管病多伴有肢體癱瘓。本組病例幾乎全部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或麻木,活動受限,運動,感覺障礙。且由于患者營養差、體質消瘦,長期臥床,局部血循環差,易形成褥瘡,因此每隔1~2h給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壓部位,更換體位。骨隆突出處墊以氣圈并加用布套,床單保持清潔干燥、平整柔軟,對已形成褥瘡者,可用1%龍膽紫或無菌紗布覆蓋,防治感染、促進愈合,同時要勤換床單、床鋪墊等。
2.4飲食護理:
營養保健是促進患者康復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腦血管病患者應供給足夠的水分,多給低脂、高蛋白、高能量宜消化且富含粗纖維的飲食。偏癱患者活動少,因此對于胃腸功能低下者應注意少食多餐,提高每餐質量。對意識不清患者必要時給予鼻飼,以供給足夠的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腦出血昏迷患者發病3d內靜脈給液體量控制在1500~2000mL,可根據病人情況增減。3d后鼻飼流質飲食(混合奶豆漿、菜湯、肉湯及水等),4次/d,每次不超過200mL,溫度適宜,每次鼻飼前要確定胃管在胃中,鼻飼后用少量溫水沖洗胃管內殘留食物并夾緊管口,用紗布包裹,每日更換紗布,鼻飼管每周更換1次。做好口腔清潔的護理
2.5排泄護理:
鼓勵患者多飲水,以達到清潔尿路的目的,并注意陰部清潔。對于尿潴留患者應留置尿管,為防治尿路感染,應嚴格做好留置導尿管的護理,并注意訓練排便習慣,定時排便,必要時服通便藥、灌腸,以免因用力排便,致使腦出血再次發生。
2.6功能鍛煉:
2.6.1早期功能鍛煉腦出血患者在生命體征平穩后48~72h就開始進行康復治療,采用按摩、推拿、翻身、肘彎曲、腕和手指伸直等,全身鍛煉20~30min/次。四肢向心按摩,以促進靜脈血回流,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且保持肢體功能位置勿使肢體關節扭轉彎曲,防止攣縮,同時運用針灸及穴位按摩,活血化瘀,效果更佳。
2.6.2中期功能鍛煉本期除繼續前階段的各項鍛煉外,應鼓勵患者做主動運動,如坐位和站立平衡訓練、徒手站立、上肢上舉、肘關節伸直、下肢伸直等簡單的運動鍛煉。并鼓勵患者調動健側肢體能動性,輔助癱側進行運動,并逐漸增高活動時間和次數。
2.6.3后期功能鍛煉協助患者開始練習走路,練習手的精細動作,加強肢體功能恢復。
2.7預防和保?。?/p>
腦血管疾病常見者有以下幾種:①短暫性缺血性發作(TIA).多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小碎片散落在血液中,或為微栓子,進入腦循環造成局灶性小梗塞,出現一過性偏癱,單癱,感覺缺失,失語,失明等,24小時內癥狀和體征均消失,但可反復發作。②腦血栓形成.因腦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血流受阻而造成局灶性腦梗塞,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如偏癱,失語等.多在夜間或休息中發病,60~70歲為發病高峰.癥狀可于數小時甚至1~2天內加重,以后逐漸恢復。
指導出院時讓患者注意休息,飲食要清淡,日常保持適量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教會家屬配合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3 護理體會
通過實施以上護理,從中體會到護理工作對腦血管病人的康復是至關重要的,醫護人員應當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及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樣能夠顯著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并且在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熟練掌握疾病發展的各個階段的護理要點,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張琪鳳.矽肺的發病機理問題——多因素綜合作用的設想[J];浙江醫學;2010年03期
[2] 吉川,政已,樂杰.營養與壽命[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2010年04期
[3] 王碩.關于參考文獻的一些要求[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