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骨質疏松癥護理要點。方法:分析我院76例70歲以上骨質疏松癥患者(Ⅱ型)的癥狀、體征、治療方法,護理方法。結果:中西醫結合治療合并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對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康復異常重要。結論:通過綜合護理明顯減輕了患者癥狀、減輕了心理負擔、改善了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90-01
隨著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深,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作為老年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質疏松癥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據估計我國骨質疏松癥患者約占總人口的5%~6%[1]。我科自2012年07月至2014年01月共收治老年骨質疏松患者76例,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76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51例,年齡70歲~94歲,平均年齡74歲。
1.2診斷標準[2]:
1.2.1臨床癥狀和體征:(1)疼痛:以腰背部疼痛為主,少量患者以肩部、胸肋部及骨盆疼痛為主。(2)身長縮短,駝背。(3)并發骨質疏松性骨折,如胸腰椎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
1.2.2 醫學檢測:影像學(X線 CT MRI),雙能量光子吸收側量法,生化檢查。
2 治療方法
西醫采用礦化類制劑如鈣爾奇D 碳酸鈣等并肌注降鈣素針,合并補益肝腎之六味地黃湯熏蒸腰背部綜合治療。
3 護理
3.1皮膚護理:骨質疏松癥患者因高齡伴疼痛不適,往往長期臥床,為防止壓瘡,故皮膚護理極為重要。對于久臥患者可臥氣墊床,每小時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部位,正確放置便盆,防止皮膚擦傷,保持床鋪整潔、干燥、無碎屑。
3.2 情志護理: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因疼痛、臥床等原因,心理調節機能差,對疾病的耐受力差,往往需要更多的關心和照護。故醫護人員要關心、體貼患者,滿足其需求,耐心傾聽其主訴,使其消除無助和孤獨感。
3.3 膳食護理:老年人每日補鈣量應不少于800mg,若已發生了骨質疏松,則補鈣量應不少于1000mg[3]。含鈣高的食品有牛奶、酸奶、大豆及豆制品等。另外,膳食中要增加蛋白質及維生素C的含量以促進鈣的吸收。膳食中若缺乏蛋白質,骨有機質生成不良,若缺乏維生素C則影響基質形成。因此,必須供給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這些蛋白質主要從魚、蝦、奶及黃豆制品中獲得。維生素C可通過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中獲取。并注意補充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食物,如l動物肝臟、蛋黃等。另外還需補充與骨代謝相關的其它營養素,如維生素K,鈉及必需微量元素,氟、錳.銅、鋅等。
3.4 對老年患者加強安全防護教育:防止跌倒,如通過改善照明,保持地面干燥,穿舒適的鞋等,減少跌倒的危險,可避免疏松的骨骼骨折,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外出需有人陪同。
3.5 鍛煉:建議患者多進行戶外活動,增加日光照射,促進皮膚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磷吸收。對于合并有脊柱骨折需要臥床的患者,可指導患者行三點支撐或五點支撐鍛煉[4]。功能鍛煉時應以患者不感疲勞為度,次數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4 結果
本組76例患者,平均住院14d,通過雙向轉診把患者相關資料轉入社區后,我們一方面與社區護士直接溝通交換意見,另一方面做好電話隨訪,并給予適當方式的指導與幫助,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康復。患者經治療和護理后,明顯好轉60例,有效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
5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骨病[5]。其主要患病群體為老年人。而老年人往往具有身體條件差、心理調節能力差、反應遲鈍、易跌倒等特點。通常治療的首要手段為藥物治療。而單純藥物治療無法滿足患者的全部需求,甚至有些患者不配合或有抵制情緒。因此綜合護理作為一種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手段,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對治療的依從性方面逐漸轉變,從而起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骨質疏松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05
[2] GalibertP ,De ramondH ,RosatP ,etal .Pr eliminaryn oteo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nginoma by percutaneous acrylic verteborplasty.Neurochirugie,1987;3 3 :16 6一168
[3] 梁毅玲.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7,(10):2746-2747
[4] 周蘭妹,李樹貞.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現狀及展望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增刊):140
[5] 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5一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