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老年骨科遠端骨折患者術后壓瘡的早期預防及護理措施。方法選擇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36例老年遠端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對其實行全面壓瘡預防和護理工作。結果 36例遠端骨折患者均痊愈出院,僅有1例患者出現1處Ⅰ期壓瘡,經過對應護理后,癥狀消失。結論老年遠端骨折患者發生壓瘡的概率很高,必須采取科學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才能發揮預防作用,減少壓瘡發生,減輕患者痛苦。
【關鍵詞】壓瘡;早期預防;老年骨折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11-02
壓瘡是人體局部皮膚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導致血液循化不暢,加之營養不良,致使皮膚組織失去正常排毒功能,出現潰爛和壞死的現象。常見于重度昏迷、食欲不振以及長期臥床骨折患者身上。壓瘡不僅會增加感染機率,也給患者帶來嚴重身心痛苦。為進一步預防和減少老年骨折患者術后壓瘡,本文選擇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36例老年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36例遠端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60歲。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為(68.1±3.6)歲。患者發生骨折損傷時主要情況為:開放骨折13例,閉合骨折23例;骨折類型為:粉碎性骨折29例,斜形骨折 1例,橫形骨折2例,螺旋骨折4例。
1.2壓瘡分期標準:
壓瘡通常被分為四期[1],詳見表1
1.3預防及護理方法:
1.3.1壓瘡預防:
(a)建立預防制度。我院非常重視骨折患者壓瘡預防工作,患者在實施術后護理人員立即對其進行相關評估,并建立專用壓瘡登記簿,結合每個病患不同情況制定相應護理計劃。并逐漸行成皮膚壓瘡基礎預防系統,在實踐中收到良好效果;
(b)加強營養攝入。老年骨折患者多數存在嚴重營養不良情況,護理人員應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條件下,為患者盡量多的攝取一些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如果患者無法進食,可通過靜脈注射氨基酸以及蛋白質等,用來改善患者營養狀況,降低壓瘡發生概率。
(c)充分保護皮膚。在臨床實踐中,我科實行風險評估機制,根據評估結果確定預防措施。避免老年患者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定期為患者翻身,通常2h翻1次身為宜。每次翻身后,護士都要仔細觀察患者皮膚是否出現壓瘡現象,如有跡象,要縮短翻身時間;重點保護比較突出的骨位,可以使用氣墊、充氣床墊等,減少患者局部皮膚受壓;在為患者翻身時要充分考慮患者自身體質,避免較大摩擦力和剪切力。避免患者局部皮膚受到刺激,經常為其擦拭皮膚,保證皮膚清潔,注意不能使用香皂等含刺激性的清潔用品;對于排便失禁患者,要及時為其清理下體,減少大小便排泄物對患者皮膚的刺激;及時為患者更換衣物和床單,保持干凈整潔。
2 結果
通過細致預防和精心護理,加之家屬的全力配合,36例老年骨折患者僅有1例發生1處壓瘡,預防成功率達到97.2%。
3 討論
由于自身各項機能處于退化階段,老年骨折患者術后需要更長時間恢復,且長期臥床會造成營養不良,自身免疫力下降,出現壓瘡的可能性很大[2-3]。一旦出現壓瘡,患者將承受更大病痛折磨。加強我科護理人員對老年患者壓瘡預防和護理工作,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促進良好預后具有重大意義。在工作中相關人員要做到及時掌握每個病患的具體情況,及時為其制定適合的預防措施。骨折術后恢復時間長,患者受病痛折磨,心理承受壓力過大,會產生不良情緒。如果患者緊張情緒得不到有效緩解,側面上會加重心臟負擔,不利于病情恢復。護理人員要予以耐心開導,不斷鼓勵患者,并告知患者緊張、恐懼對病情緩解毫無益處。同時做好家屬工作,盡量爭取家屬理解和配合,使患者情緒得到穩定,積極配合治療,提高壓瘡預防成功率。除心理護理外,還應加大對患者和家屬的宣傳教育力度,為家屬介紹壓瘡的嚴重后果,使其充分重視患者壓瘡預防工作。認真對容易發生壓瘡的位置進行講解,是家屬做好自我檢查,進一步為預防壓瘡工作奠定基礎。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對已出現壓瘡的患者,要在加強營養攝入的前提下,區分不同程度壓瘡,積極做好每個護理環節工作,從而減輕患者病痛,提高我科護理工作效率[3]。患者一旦出現壓瘡,我們將以控制局部繼續感染為治療原則,積極為患者壓瘡部位及創面采取恢復、愈合措施。針對不同分期壓瘡,總結出以下護理原則和方法:(a)I期壓瘡:護理重點是不斷增加翻身次數,以避免局部皮膚持續受壓。同時配合紅外線燈照射,促進患者血液循環;(b)II期壓瘡:護理關鍵是保護創面、預防感染。可在護理過程中使用0.5%碘伏消毒在水泡和傷口邊緣2~3cm處進行涂抹和擦拭,待稍干后應用無菌紗布進行包裹,1日更換1次。一段時間過后,可3~4d更換一次紗布;(c)III期壓瘡:護理重點是控制潰瘍不再繼續蔓延,并對傷口進行徹底清理。通常情況下,Ⅲ期壓瘡傷口主要呈兩種顏色,一是黃色傷口,可先用H2O2對傷口進行沖洗,再進行濕敷。外用防水粘貼將其封閉,黃色傷口會在短時間內轉為紅色傷口;二是黑色傷口,可先應用H2O2進行沖洗,后用生理鹽水進行第二次沖洗,沖洗過后將傷口用超薄水凝膠敷料封閉1~2d。如此反復,傷口由黑變黃、由黃轉紅、直至長出新肉芽,后可徹底愈合;(d)IV期壓瘡:護理原則為濕潤環境下對壞死組織進行液化,必要時采用清創術去除壞死組織。若局部皮膚已經壞死、腐爛,并出現腐臭氣味,可采用外科手術方式將其祛除,并用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沖洗,注意選用透明貼膜應具有較強吸附功能,能夠將不良分泌物徹底吸出。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對已出現壓瘡的患者,要在加強營養攝入的前提下,區分不同程度壓瘡,積極做好每個護理環節工作,從而減輕患者病痛,提高我科護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璐,李書梅,康琳,等.長期昏迷患者壓瘡護理工作要點[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3(10):124~126.
[2] 鄒紅雁,田海英.骨折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3,11(1):105~106.
[3] 牛香平,王浩晚,包素婷,等.晚期腫瘤患者壓瘡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2,12(5):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