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尿液分析儀對尿中紅細胞進行檢測時的特征,對其進行分析。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0例患者的晨尿樣本,使用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對1000例患者的晨尿樣本進行篩查,選出尿液中有紅細胞的樣本,對其使用離心后鏡檢、干化學法進行復檢,并且進行分析對比。結果:通過使用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對樣本進行定量分析,使用干化學法以及離心后鏡檢法對紅細胞進行計數,發現這三種不同的方法檢驗尿中紅細胞時均有明顯的差異性。結論:使用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對尿液的有形成分可以進行高效直觀的檢測,從而使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聯合顯微鏡鏡檢法檢驗尿中紅細胞,可以更好地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尿中紅細胞;檢驗;特征;分析
【中圖分類號】R-1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48-02
尿中紅細胞受到、破壞變形的主要原因是紅細胞在通過腎小球時,受到了機械性損傷,尿液的滲透壓、pH值、不同的電解質濃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尿紅細胞形態以及結構的變化。因此,對血尿的來源進行判斷時,可以根據尿紅細胞的形態、體積以及分布寬度等進行檢測。通過利用血細胞分析儀,對尿中紅細胞的體積(MCY)、分布寬度(RDW )進行檢測,再結合光學顯微鏡,對紅細胞的形態進行系統的分析,可以鑒別血尿的來源,然后進行針對性的對癥治療,不但方法簡單,便于進行,而且也會得到一個較準確地結果。本文主要選擇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0例患者的晨尿樣本,使用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對1000例患者的趁尿標本篩查除具有紅細胞的樣本,對其結果特征進行分析,現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000例,收集其晨尿樣本,在兩小時以內檢測完畢。其中1000例患者當中,男性患者480例,女性患者520 例,年齡最大平均年齡為(45.9±1.4)歲,其病癥經過臨床診斷,主要為泌尿系感染、孕產婦、尿路結石以及溶血性貧血等。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等方面均沒有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化學分析法:需要每天對尿液進行校準,可以使用醫院的分析儀自帶的空白標準帶,進行校準。對尿液進行測定時,需要注意把整個測定試劑條都浸入10ml的尿液離心管的尿液當中,在浸泡2秒種之后要迅速取出;然后在濾紙上吸取多余的尿液,避免發生交叉污染;再將其放置在干化學分析儀的傳送帶上,儀器會自動將檢驗結果傳送到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軟件的處理系統上。
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操作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時,需要遵守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的操作規程、質控物說明書、分析流程等使用方法,對尿液進行嚴格的操作、分析和測定。
離心后鏡檢法:取10ml的尿液樣本,將其放在刻度離心管RCF400g( 1500r /min) 離心5分鐘以后,去除上清液,留下0.2ml的沉渣尿,將沉渣尿輕輕搖動,讓其均勻的混在一起;然后取1滴尿液,將尿液滴在載玻片上,選擇18㎜×18㎜的蓋玻片,將其蓋住;最后使用高倍鏡的顯微鏡對蓋玻片上尿液中的紅細胞進行顯微鏡檢測鏡,與此同時,還需要在高倍鏡的顯微鏡之下,對紅細胞進行計數。以l0個大方格以內為計算單位,以每微升的紅細胞平均數為對照標準,每高倍視野要lt;3個,紅細胞的正常參考范圍為0-5/HP,超出這個范圍,就視為陽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兩組間的比較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2 結果
使用干化學分析法和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對尿中紅細胞進行檢測,所得結果為:X2=18.59(P?0.05);使用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和離心后鏡檢法對尿中紅細胞進行檢測,所得結果為:X2=11.1(P?0.05)。根據結果顯示,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對尿中紅細胞進行檢驗時,檢出率最高,陽性率達到61.5%,然后是離心后鏡檢法,陽性率達到45.3%,最后是干化學分析法,陽性率達到23.2%。三種檢測法具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得知,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對尿中紅細胞的檢測,比離心后鏡法以及干化學分析法的檢測率更為準確,從而提高了對尿中紅細胞進行檢測的準確度和準確率。具體情況見下表(表1)。
3 討論
目前,尿液自動分析儀主要分為干化學分析儀和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本次研究過程當中,使用尿沉渣全分析儀對尿中紅細胞進行檢測,降低了復檢率以及技術人員的誤差,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尿中紅細胞檢測結果的準確率。
三種檢測方法的結果有所不同,主要是因為檢測原理的不同。干化學分析儀進行檢測時,尿多聯試帶的化學成分有特殊試劑,其模塊的顏色會有變化,深淺和尿中物質的濃度成正比,不同的化學反應成分,從而出現假陽、假陰現象。尿中維生素C濃度過高,會干擾尿中隱血、亞硝酸鹽等試紙條的檢測結果,有可能呈現假陰性結果。離心后鏡法可以直觀檢測尿中紅細胞,但對溶血尿液等紅細胞會有誤檢或者漏檢。所以,使用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對尿樣本進行檢測時,具有快速、準確、復檢率低等優勢。因此,分析尿中紅細胞的特征時,要根據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的相應原理進行檢測,并且和離心后鏡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檢測,可以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焦明遠,馬萍,王雪.尿干化學分析儀、尿沉渣分析儀及顯微鏡檢測尿紅細胞差異及儀器攜帶污染率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8(2):56-59.
[2] 宋迪靜,嚴燕燕,單杰.尿紅細胞檢驗的兩種方法對比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7(11):44-49.
[3] 曾炎.慢性腎炎血尿患者中醫證型與尿紅細胞形態的關系研究[D].云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