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流產后子宮內粘連與流產方式的相關性以及具體防治措施。方法:選擇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人工流產手術患者共有380例,將所有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90例。確診時對于觀察組中的患者采用陰道B超檢查,而對于對照組中的患者采用腹部B超檢查。總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清宮率、子宮經血量以及子宮粘連方面。結果:觀察組在清宮率上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經量減少以及子宮粘連的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采用陰道B超檢查對減少人工流產術后并發癥,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在術前治療婦科炎癥、選擇藥物流產等方法能夠有效的防治子宮內粘連。
【關鍵詞】人工流產;子宮粘連;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R-1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54-01
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的有效措施,臨床上運用廣泛,但是由于多次的流產、手術中的操作不規范或流產后的感染都容易導致子宮內粘連,包括宮頸粘連和宮腔粘連,會導致閉經、月經量少、痛經、周期性腹痛等癥狀,影響患者身體恢復和健康[1]。本文收集分析380例流產患者,總結分析流產方式對患者的影響,及避免子宮內粘連的措施。具體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婦科診治的,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人工流產手術患者共有380例,將所有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的190例患者中,年齡在22-39歲,平均年齡為(28±1.23)歲,孕周6+1-7+4周,平均孕周6+5周,平均孕產次(2.7±1.5)次,流產次(1.7±1.2)次;對照組中的190例患者,年齡在23-38歲,平均年齡在(29±1.03)歲,孕周6-7+6周,平均孕周6+6.1周,平均孕產次(2.1±1.4)次,流產次(2.1±1.1)次。兩組患者年齡、孕周、孕次、流產次數等相比均沒有明顯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gt;0.05)。
1.2治療方法:
(1)藥物流產:5-7孕周符合藥物流產適應證者,均在門診服用米非司酮25mg,2次/d,共3d,第4天來院服米索前列醇600g,留院觀察,待絨毛排出后離院,常規服用抗生素及新生化顆粒7d。對照組若陰道出血超過10d,需來院復診,常規做腹部B超,如官腔回聲異常有強回聲光點、光團,即行清官術,術后服抗生素及新生化顆粒5d;B超宮腔回聲無異常者,繼續給抗生素及新生化顆粒,直至陰道出血停止。觀察組若陰道出血超過10d,需復診,常規做陰道B超。將陰道超聲探頭套入7寸半無菌手套中指,排凈探頭處空氣,使探頭與指套緊貼,消毒外陰后即可操作,宮腔有異常回聲者,亦行清宮術,術后抗生素使用同對照組[2]。
(2)人工流產或無痛人流:6-8孕周要求人工流產者選用,陰道沖洗及消毒后,在陰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片600,將藥片掰成4小塊放入。1-3h后行人工流產或靜脈麻醉無痛人流,按照婦科手術常規操作,采用電動負壓吸引器(上海掌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7A-23D)流產,用吸管吸凈后,再用刮匙清刮宮腔。對照組術后口服抗生素及新生化顆粒7d,研究組根據手術情況及孕次、人流次數確定是否加人工周期[3]。
(3)藥物流產加清官:8-l2孕周者選用,藥物流產方法同上,所有病例待胚胎排出后常規行清官術。兩組術后處理同人工流產。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數據用x s表示,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的采用( 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在清宮率22(11.6%)明顯低于對照組清宮率30(15.8%),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在人工流產以及藥物流產常規清宮之間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gt;0.05。觀察組經量減少、子宮粘連的發生率6(3.2%)、2(1.1%);明顯比對照組經量減少、子宮粘連的發生率10(5.3%)、5(2.6%)低,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3 討論
手術操作不規范及反復多次的刮宮,對子宮的創傷、術前慢性生殖系統炎癥及手術后感染是引起子宮粘連的主要原因,也可以引起月經量的減少[4]。人工流產時術者過度擴張宮頸管或用力過于粗暴,吸宮時負壓過大或吸凈后仍過度吸刮, 吸管、刮匙多次反復進出宮腔,尤其帶負壓進出宮腔,刮匙或吸管前緣過于銳利等, 均可導致宮頸及子宮內膜損傷,破壞基底層,人工流產次數越多子宮內膜損傷越嚴重,粘連發生率越高[5]。施術人員無菌觀念不強,手術器械消毒不嚴,手術場所無菌條件不完善,極易引起術后感染,也促使子宮內粘連的形成[6]。流產手術后過早進行性生活可增加子宮內膜炎的發生。術前慢性宮頸炎、宮頸管黏膜炎、子宮內膜炎等也可增加粘連的機會或加重粘連的程度。
防治流產后發生子宮內粘連可以采取手術前積極治療患者的慢性生殖系統炎癥;嚴格執行手術中的無菌操作;相關醫護人員組織專業知識的培訓和演練,提高操作技能,交流和分享手術經驗;手術前根據患者的孕周和身體情況首選藥物流產,若操作中需清宮,則及時寶座,減少對病人傷害;術后告知過早性生活的嚴重后果,指導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的重要性等[7]。
參考文獻:
[1] 胥建華.160例流產及刮宮術后宮腔粘連原因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0,16(2):73.
[2] 陳慧玲.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31例臨床分析[J].西部醫學,2010,22(8):1455.
[3] 鐘艷萍.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28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22):1737-1740.
[4] 張艷娥,李莉.無痛人工流產加米索前列醇.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2):112.
[5] 石瑛,傅林鳳.流產后子宮內粘連與流產方式相關性和防治措施[J].浙江臨床醫學,2009,11(4):412-413.
[6] 陳靜,李立. 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200例臨床分析[J]. 實用臨床醫學,2010,11(9):64
[7] 毛丹青,傅林鳳.防治藥物流產后異常子宮出血的綜合措施,臨床醫學,2008。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