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護理人員工作在醫院特定的環境中,無法避免接觸一些傳染性疾病患者,面對這些患者,應在搶救病人的同時避免護理人員感染。根據暴露的方式不同選擇不同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護士 "職業暴露 "防護 重癥監護室
【中圖分類號】R-0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430-02
護理職業暴露是護士在護理病人時,有感染某些傳染性疾病的危險。護理人員位于職業暴露高危人群之首。在職業暴露中,針刺傷發生的幾率最高,是護理人員最常見的一種職業性傷害。所謂針刺傷是指一種由醫療利器如注射器針頭、縫針、各種穿刺針、手術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傷害,造成皮膚深部足以使受傷者出血的皮膚損傷。
1 一般資料:職業危險因素
1.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種經血液傳播的疾病及呼吸道傳播的疾病。醫院是各種微生物聚集的場所,而監護室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病人的嘔吐物和排泄物是環境空氣的主要污染源。主要通過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傳播疾病,經血液傳播疾病特別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醫護人員生物性職業危害的主要種類[1]。
1.2物理性因素:
1.2.1輻射損傷:監護室內很多儀器以及電腦都有輻射,護士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有受到輻射危害的可能,還有重癥患者需要進行床邊拍片時,護理人員易受到放射線的危害,得不到很好的防護。
1.2.2 銳器傷:針刺傷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最常見,不僅引起皮膚粘膜損傷,而且易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傳播。近年來經血液傳播的傳染病如艾滋病、各種肝炎等發病率不斷增加。入院的患者很多是病毒攜帶者或已感染此類疾病,對護理人員的職業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1.3化學性因素:包括細胞毒性藥物、化學消毒劑。護士每天都要接觸大量化學消毒劑,含氯消毒劑對皮膚有輕度損害,強烈的氣味對呼吸道刺激大[2];戊二醛在醫院中使用是引起職業性哮喘的原因之一[3]。
1.4社會心理因素:重癥監護室患者病情重,工作量大,需要耗費很多體力,面對上班的忙碌和倒班的雙重壓力,造成護理人員心理上一些問題。由于優質護理的實施,病人及家屬對護士態度的期望,加上現今醫療環境的惡劣及一些聚眾鬧事,護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還要承受一些病人及家屬莫名的怒火,使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得不到該有的尊重。造成護理人員心理及生理上無法避免的傷害。
1.5其他相關因素:對于職業暴露自我防護意識需要增強,定期進行預防接種和體檢。
2 防護措施
2.1增強護理人員對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 ,定期開展關于職業暴露相關知識的學習,加強臨床護士的防護培訓,改變護士的不安全行為。對醫務工作者進行教育已被多數國家認為是減少職業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國CDC已將該工作作為強制執行的項目推薦給全美所有醫院[4]。
2.2 使用防護工具,實行標準預防,標準預防是將普遍預防和體內物質隔離的許多特點進行綜合,認定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在NICU曾有患者血液濺入護理人員眼睛的事件,所以病房備有防護鏡,在搶救病人的時候無法避免接觸病人的體液,血液和分泌物,我們要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隔離衣等做好最基本的防護措施。有報道,有戴手套習慣的醫務人員其皮膚粘膜被醫療器械損傷和直接接觸患者血液的機會均明顯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減少皮膚接觸血液次數,并且不增加皮膚損傷。針刺入手套,通過有彈性的2層橡膠手套,再刺入皮膚,其感染率僅為0.20%~0.25%[5]。故戴2付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還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或聚乙烯手套,醫務人員接觸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觸到的血量少50%以上[6]。
2.3完善患者既往史,患者入院時,醫生應精確了解患者的傳染病史。發現有惡性傳染病史的患者,應在住院證上注明并通知病房護士做好防護措施,避免疾病的傳播。
2.4做好個人防護,接觸病人時應衣帽整齊、戴手套減少皮膚或粘膜直接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皮膚或粘膜損傷時更應注意。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后,認真洗手,避免造成感染,病人用過的針頭放入銳器盒集中處理。
2.5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增強體質,如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等,皮膚被HIV污染的針頭刺傷或破損皮膚血污染后服用高效抗艾滋病毒療法,可使醫務人員感染HIV危險性降低79%。
2.6抽血時使用真空試管,輸液時用留置針,PICC,CVC等來取代鋼針,避免針刺傷。
2.7建立職業暴露、針刺傷報告管理制度,護士一旦被刺傷或嚴密接觸傳染病人體液血液,報告醫院有關部門,醫院應立即評估發生情況,使受傷者得到恰當的治療及跟蹤觀察。讓醫務人員的職業健康得到保障,更好的服務于患者。
參考文獻:
[1] 王紅紅,楊敏,何國平,等.護士工作中針刺傷現狀及預防對策[J].實用預防醫學,2002,9(6):666.
[2] 洪海蘭.ICU護士的職業危害因素及防護對策[J].護理研究,2004,18 (2):292-293.
[3] 申翠香.使用戊二醛應采取保護措施[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 2002,21(5):230
[4] 滕濤.對公共衛生部門職業性暴露艾滋病病毒后的預防療法的臨時性建議[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5):318-319.
[5] 許炎秋.新加坡陳篤生醫院手術室護士的職業防護措施[J].現代護理,2001,7(6):67-68.
[6] 徐輝,毛秀英,蓋小榮. 畢業實習護生針頭刺傷的受傷環節探討:實習護士發生醫療銳器傷的調查[J].現代護理,2003,9(8):63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