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某苯醚甲環唑生產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進行評價。方法 "采用職業衛生調查法、職業衛生檢測法、檢查表分析法和職業健康檢查法相結合。結果 "該建設項目化學毒物、噪聲等濃(強)度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要求。結論 "該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可行
【關鍵詞】苯醚甲環唑生產;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0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456-0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為保障勞動者健康,預防職業病發生,某化工有限公司委托我中心對其建設項目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1 對象與方法
1.1 評價依據 "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技術導則》等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以及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書、工作場所職業衛生調查與檢測等基礎資料。
1.2 "對象 某生產苯醚甲環唑的建設項目,主要包括總體布局及設備布局的合理性,建筑衛生學,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程度,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及效果,輔助用室,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健康監護,職業衛生管理措施及落實情況等。[1]。
1.3 方法 采用職業衛生調查、職業衛生檢測、檢查表分析法[2]和職業健康檢查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職業衛生調查
2.1.1 建設項目概況
該公司是一家化工企業,企業投資1800萬美金,建設生產規模為年產苯醚甲環唑1000t的生產線。建設項目總定員100人,年工作日300天,以三班兩倒為主,8小時/班,連續操作運轉。該項目試生產以來,生產人員與工藝設備工作正常,職業病防護設施運行良好。
2.1.2 主要工藝
項目生產原料為三氮唑、氫氧化鉀和DMF。分為4個步驟:(1)合成:反應釜中加入三氮唑和氫氧化鉀,真空抽入DMF,再真空抽入溴化物,從高位槽中加入甲苯和水,(2)成鹽:將上述苯醚甲環唑原油抽到反應釜中,加入甲醇,滴加硝酸,加入苯醚甲環唑硝酸鹽作晶種誘導結晶,離心得苯醚甲環唑硝酸鹽(3)堿解:將上述的硝酸鹽投到釜中,加入甲苯和30% 的液堿,靜置分層,減壓蒸餾脫出甲苯套用,趁熱將原油裝桶計量(4)重結晶:上述原油趁熱加到結晶釜中,加入甲醇,加入苯醚甲環唑晶種,攪拌到有大部分產品析出,離心過濾得到產品,濕品,晾干。
2.1.3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
根據我國現行的職業衛生標準和國家標準檢測方法,并結合實際接觸情況,確定本次控制效果評價的檢測項目為:化學毒物(氫氧化鉀、甲苯、甲醇、氯化氫、氫氧化鈉等)、噪聲、高溫等。
2.1.4 選址
本項目建設所在地不是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不是自然疫源地和地方病區域,周圍無居民住宅區等。
2.1.5 總平面布置
本項目根據生產、消防、環保、衛生等要求,結合工廠生產特點及建設場地的形狀,進行總體規劃,生產區和辦公區分開,使功能分區明確,物流順暢、便捷,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3](GBZ1-2002)中有關總體布局的要求。
2.1.6 建筑物衛生學
本項目由生產車間一、綜合輔房、公輔設施、倉庫一和倉庫二等組成。建筑物及構筑物均按照生產工藝要求并遵照國家頒發的有關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并施工。主要生產單元均露天敞開式布置,自然通風情況良好,有利于放散熱和有害氣體。另外設置了足夠的軸流風機,以備必要時的機械通風。采光照明設計按《工業企業采光設計標準》、《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執行,采取措施避免生產現場產生眩光;設置并定期檢驗事故照明所采用的應急備用防爆燈具。重要通道出口處設置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其應急電池持續時間不應少于30min,保證人員的安全疏散。
采暖主要采用局部采暖設施,在生產控制室、工人休息室等處設置并安裝空調機,保持室內溫度。主要生產單元均露天敞開式布置,自然通風情況良好,有利于放散熱和有害氣體。本項目采暖、通風設計基本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02的要求。
2.1.7 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
本項目有針對化學毒物、粉塵、噪聲等職業危害因素的防護設施。設備運行正常,防護效果較好,所用的防護設施均責成所屬單位定期進檢查、維護,并建立記錄以確保切實執行、追蹤。現場檢測結果顯示,化學毒物、粉塵、噪聲等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均低于國家標準,說明采取的防毒、降噪設施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02的要求。
2.1.8 "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調查與評價
企業建立了個人防護用品管理制度,為相關崗位工人配備了工作服、膠皮手套、防毒面具、工作鞋等個人防護用品。所有個人防護用品出現損壞立即更換。工人在實際工作中能正確、及時佩戴。
2.1.9 職業衛生管理
企業設置了安全環保辦及專職的管理人員負責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建立了《職業衛生管理規程》《職業病防治體檢管理規程》和《應急救援預案》等管理制度。在上述制度中規定了職業病防治規劃及實施方案、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職業病危害的告知、職業病危害申報等。企業安排了職業病危害防治經費,在工作場所中設置了警示標識,對工人進行了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
2.2 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分析
2.2.1 化學毒物的檢測結果
本項目工作場所化學毒物濃度檢測結果(表一)未超過國家職業接觸限值[5]。職業健康檢查未發現疑似職業病或職業病患者。
噪聲檢測結果
本項目工作場所噪聲檢測結果(表二)未超過國家職業接觸限值[6]。職業健康檢查未發現疑似職業病或職業病患者。
2.2.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本次體檢未發現職業禁忌癥、疑似職業病和職業病病人。
3 評價與建議
3.1 " 綜合評價 "經過對本項目詳細進行職業衛生現場調查,了解項目選址、總體布局、生產工藝和設備布局、建筑衛生學要求、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和危害程度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及效果、輔助用室基本衛生要求、應急救援、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衛生管理等,并對本項目實施職業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評價監測,監測結果均低于或遠低于國家衛生標準,說明目前針對職業危害因素的各項防護措施是有效的。因此認為此建設項目為職業病危害一般的建設項目,職業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及效果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3.2 建議
進一步加強《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及培訓工作,切實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等相關配套法規《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的有關精神;要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制定和完善并嚴格執行各項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認真抓好對職工的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培訓要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采取書面合同等形式加強職業病危害的告知義務,督促作業人員增加自我防護意識。合理安排接噪人員的工作時間,縮短工人接觸高強度噪聲的時間,減少噪聲對作業人員聽力的損害。對接觸噪聲的作業崗位在工藝允許的情況下設置雙層門窗的工人操作(控制)室。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針對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形成書面文件予以公布,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當明確責任人、組織機構、事故發生后的疏通路線、技術方案、救援設施的維護和啟動、醫療救護方案等。并且對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的周期、內容、項目;時間、目標、效果評價、組織實施以及負責人等予以明確。每次實施演練的全過程都應當有文字如實記錄。
參考文獻:
[1]GBZ/T 197-2007.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技術導則.
[2]黃德寅,刑立偉,王卉等.檢查表法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中的應用.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4,22(3):237-238.
[3]GBZ1-201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4]GB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5]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制 第一部分:化學有害因素.
[6]GBZ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制 第二部分:物理有害因素.
[7]GBZ158-200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