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急診癔癥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就診我院急診科的癔癥患者共102例作為研究對象,2012年50例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急救治療措施;2013年52例為觀察組, 在常規急救治療措施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所用的時間,患者滿意度,和減少復發率等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癥狀緩解所用的時短,降低了住院率,減少了就診的費用,使患者盡快回歸了社會,提高了滿意度。兩組患者轉歸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采用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患者癥狀緩解所用的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康復,減少癔癥的復發。
【關鍵詞】癔癥;過度換氣;急診;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0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479-01
癔癥又名歇斯底里(Hysteria),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官能癥,是一類有癔癥人格基礎,由于重大生活事件,強烈內心沖突或情感體驗、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個體導致精神障礙,早期是以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為多見,近期,男士患者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2]。癔癥現在也是綜合性醫院常見的急癥之一。因此及時做好癔癥人的治療和護理工作,使其能盡快正常的回歸社會和家庭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工作。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診科接診的癔癥患者102例,2013年52例為試驗組,采用護理干預。男20例,女32例;平均年齡33歲。2012年50例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齡33歲。患者在發病前均受到一定外來因素的刺激,如家庭糾紛,工作壓力,學習考試,婚姻戀愛等問題。患者起病多種多樣,其中有40例以臟器功能障礙為主,表現為淺促呼吸,過度通氣,32例以運動障礙為主,表現為上肢僵直,雙手呈鷹爪樣痙攣,24例為混合型功能障礙,表現為過度通氣和肢體痙攣,僵直,麻木的癥狀,4例突然昏倒,呼之不應,2例受到刺激后頭頸部向右后方外旋,失語。均根據其癥狀
做了相應的輔助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疾病和其他的功能性疾病,診斷依據符合CCMD—3的癔癥診斷標準。(依據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
1.2 方法
1.2.1 試驗組
進行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①將病人置于安靜的環境里避免過多的探視和“關心”的人員,用舒緩的語言和非語言來安慰病人,做好心理暗示。②給予舒適的體位,氧氣吸入。態度真誠,和善,操作沉著,鎮靜,贏得病人的信任。③手腳有痙攣者,可給予熱水袋保暖,并給予溫熱水口服,安撫患者焦慮的情緒。④對于過度換氣者可囑其全身放松,均勻呼吸,或有意識地跟著我們給予的呼吸口令進行呼和吸,以減少CO2的呼出;癥狀嚴重者,可以用硬紙片圍成喇叭狀罩住口鼻,或帶上口罩,意讓CO2重新吸入體內,以減輕過度通氣,緩解癥狀。⑤運用語言暗示療法:在遵醫囑給予50%葡萄糖40ml+10%葡萄糖酸鈣10ml液體的推注過程中給予語言的暗示,如“這種藥是專門針對你的這種病癥的,臨床使用的效果一直很好”等。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的癥狀給予相應的誘導暗示。
1.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急救治療措施有遵醫囑給于氧氣吸入,靜脈給藥等。
1.2.3 療效評價標準
療效評定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有關標準[5]。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社會功能恢復;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社會功能部分恢復;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惡化,社會功能受損明顯
2 結果
試驗組在各項護理措施綜合應用和藥物治療下,就診時長大大縮短,降低了住院率,減少了住院的費用,使患者快速回歸了社會,提高了滿意度。比較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癔癥發生的相關因素
癔癥一般好發于女性,發病前通常心理處于急劇的狀態。女性患者中又以家庭糾紛,婚戀感情受挫為主,家庭糾紛占41.1%,男性中因工作學習和社會關系引起的癔癥占41.7%,這與男性社會角色不同及潛意識中承受更大的壓力有關[2]。癔癥的發作除與個人的性格特點有關外,通常與文化水平有限,心理穩定性差,應變能力低有關[3]。再者由于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只重視智力開發、升學率、社會成績,常忽視青少年獨生子女的個性塑造及心理教育,養成任性、自私、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缺陷個性,是形成癔癥的心理基礎[4]。
3.2 護理干預對癔癥急性發作的有效緩解作用
本研究采用護理干預如:暗示療法在癔癥患者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護士要與患者進行良好的護患溝通,良好信賴的護患關系是暗示療法得以收到成效的重要的環節。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該病的病因以及治愈的方法,給患者予自我疏泄的途徑,并給予適當的安慰和鼓勵。
3.3 護理干預在提高癔癥患者的滿意度的作用
由于癔癥患者的臨床表現突出且多樣化,經常會讓人誤以為是病情危重,使病人家屬緊張不已。在試驗組52個患者的現場調查中,48個無住院患者(或家屬)都表示了對急診醫護人員的感謝,兩名住院患者及家屬也對護理人員的耐心護理給于了肯定。
綜上所述,癔癥是一種心理因素性疾病,并無器質性病變,能及時辨別診斷該病是關鍵。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多項護理措施的逐步干預在急診癔癥發作患者中的應用取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不但減少了患者就診的時長,降低了住院率,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何月桂,夏引芳,李春花.護理干預在急診癔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5):57-58
[2]趙慶芳,王冬云,湯莉莉.急診癔癥患者的心理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 (4):97-98
[3]吳梅,楊又梅.癔癥病人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8,9(22):2391-2392
[4]樓愛芳.中學生癔癥性換氣過度綜合征臨床特征及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2012,1(5):18-19
[5]史志春,朱慧芳.3 種暗示治療對癔癥療效的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1):2763-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