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的重要性。方法:2013~2014年本院50例腫瘤患者進行臨終關懷護理,開展死亡教育,給予對癥治療及優質護理服務。結果:臨終關懷是在生命最后的時刻,給患者最人性化的照顧,讓患者坦然接受死亡,有尊嚴的離去。結論:腫瘤臨終關懷護理不僅是臨終患者的需要,也是優質護理服務的標志。
【關鍵詞】臨終關懷;腫瘤;護理
【中圖分類號】R-0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489-01
臨終關懷(hospice care)并非是一種治愈療法,而是一種專注于在患者在將要逝世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時間內,減輕其疾病的癥狀、延緩疾病發生的醫療護理。臨終關懷在減輕晚期腫瘤病人軀體痛苦的同時,也給這些即將死亡的病人帶來了巨大的心靈慰藉,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安詳、舒適、有尊嚴和無遺憾地走過人生最后的旅程【1】。2013~2014年本院50例腫瘤患者進行臨終關懷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38~70歲,平均45.6歲,其中胰腺癌5例,直腸癌20例,胃癌10例,宮頸癌10例,肺癌5例。
2 臨終關懷的實施
2.1臨終關懷的意義 "臨終關懷是一項符合人類追求高生命質量的客觀要求,組織學習,讓護士了解其意義,才能從行動上積極主動的去實施。
2.1.1 對臨終患者的意義 "通過對臨終患者實施全面照料,使他們的牛命得到尊重.疾病癥狀得以控制,生命質量得到提高,使其在臨終時能夠尤痛苦、安寧、舒適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2.1.2 對患者家屬的意義 "能夠減輕死者家屬的精神痛苦,并可以幫助他們接受親人去世的生活,縮短悲傷過程。還可以使家屬的權利和尊嚴得到保護。獲得情感支持,保持身心健康。
2.1.3 "對醫學的意義 " 臨終關懷是以醫學人道主義為出發點,以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為服務宗旨的醫學人道主義精神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具體體現。作為一種新的醫療服務項目,是對現行醫療服務體系的補充。
2.1.4 對社會的意義 " 臨終關懷能反映人類文化的時代水平,它是非物質文化中的信仰、價值觀、倫理道德、審美意識、宗教、風格習慣、社會風氣等的集中表現。從優生到優死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
2.2 實施方法
2.2.1建立臨終關懷機構,設置安寧的病房 "因臨終是生命的特殊階段,提供單間病房,增加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減少干擾,提供患者自我肯定的場所。
2.2.2加強對病人、家屬以及醫護人員自身的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面對死亡,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樹立科學、健康的死亡觀,加深人們對死亡的深刻認知,并將這種認知轉化為珍惜生命、珍愛健康的強大動力,有意識地提高生活質量。
2.2.3制定護理計劃,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提供高質量的護理讓患者感到舒適,做好皮膚、口腔護理.會陰、肛周皮膚護理,預防壓瘡,保持身體的完整形態和預防感染。
2.2.3培養護士的高尚道德情操,加強臨床技能訓練 "以人為本、關愛生命,人性化護理、個性化服務,讓患者感受到熱情周到、細致規范的護理服務;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和熟練進行各種技術操作,讓患者對醫療工作充滿信任、對醫護人員感到信賴。
2.2.4開展心理學教育 "醫務人員應給患者最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護士在這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爭取患者信任,增強安全感,調動其積極的心理因素,動員患者的社會支持,讓親人、朋友、恢復較好的病友給予心理支持,護士必須耐心細致觀察,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情,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只要患者意識清醒。就應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日常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做好對家屬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平靜度過最后時刻【2】。
3 "結果
給予本組50例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能坦然接受死亡,控制了異常情緒,平靜的度過最后一段歷程。給予家屬心理支持,讓其得到最大的精神安穩。
4 "討論
醫護工作者應懂得尊重臨終患者的人格.掌握其心理活動,并通過自己的語言、表情、行為影響和改變臨終患者對死亡的認識。消除其對死亡的恐懼,做好基礎護理,癥狀護理和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并根據實際需要,因人而異地做好臨終關懷,使臨終患者真正在人問溫情的照護下,舒適、安詳、有尊嚴地度過人生的最后階段,體現優質護理服務的理念。
參考文獻:
[1]王明弘,關青,重視癌癥病人的臨終關懷教育[J].醫藥前沿2011,01(21)
[2]趙廣慧,李紅艷,王建華,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J]現代護理201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