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武功高低與內功深淺有關,笨拙的郭靖在蒙古,無論江南七怪如何認真授業十余載,一直難修正果,反而重陽七子之首的馬鈺傳授他一些練氣的基礎之后,功夫反而有所小成,這就是練氣的重要性。
所謂練氣,就是現在所說的氣功。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互相對立并又互相統一的兩個方面。正如周易“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即太極圖中黑半球與白半球。從陰陽學說來看人體結構和功能:體表屬陽、體內屬陰;六腑為陽、六臟為陰;氣是陽、血是陰;興奮屬陽、抑制屬陰等。
練氣與養生,實際就是使陰陽兩氣對立統一,五臟六腑和諧相生相克,互相滋生與克制。五行學說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構成的。人體五臟中,心為火、脾為土、肺為金、腎為水、肝為木。在相生的關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的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相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人體中,一臟滋生一臟,一臟抑制一臟,滋生與抑制相結合,保持各臟之間的正常關系,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
練氣最主要的是吐納,也就是呼吸,人從出生至死都離不開呼吸,若呼吸停止六分鐘就會造成死亡。古人說:“一呼一吸為一息,不呼不吸也為息”。疾病的發生,會使機體協調遭到破壞,出現了不平衡,要使機體達到新的平衡,重新恢復生理功能,堅持練習練氣,有意識的呼吸吐納,長期堅持,可有效的增強體內的真元之氣,達到養生的作用。
因此,有意識合理地調整呼吸,使它對機體各方面的影響或增強或減弱,從而達到調整整個機體的功能。一般來說,在練氣初期,應以練呼為主,多注意呼氣,呼長吸短,呼有意,吸無意,意達小腹,氣沉丹田。不論是呼長吸短,或是吸長呼短,都要從自然出發,呼吸不要太過,掌握適當。如此以調和平衡,使機內環境處于穩態,充分調動與發揮生理效應,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用意識主動調整呼吸練氣,對于整個機體的陰陽平衡、調和氣血、治病防病等收到較好效果,是我們養生保健行之有效的途徑。
《百歲養生》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