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萬物復蘇。此時的時令蔬菜最令人垂涎欲滴,薺菜、馬蘭頭、枸杞頭、草頭、春韭、春筍,那清清爽爽的質(zhì)感,真是欲罷不能,簡直是可以把整個春天大快朵頤了。野菜確實鮮嫩味美,可您知道除了這些,它還有哪些營養(yǎng)功效和藥用價值?除了家常的吃法外,還有什么創(chuàng)新或有食療作用的吃法嗎?一起來聽聽營養(yǎng)專家的解答吧。
薺菜——根部的藥用價值最高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這是關于薺菜的最美詩句。而且薺菜在很多人心中不僅是種綠色美味,還代表著童年、故鄉(xiāng)和舊時光。所以一開春,人們就“無可救藥”地迷戀上挖薺菜、吃薺菜這事兒。
營養(yǎng)分析:解放軍總醫(yī)院營養(yǎng)科研究院趙琳教授指出,薺菜,又名護生草、地菜,不僅味道鮮美且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它所含的薺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縮短出血及凝血時間;薺菜含有的乙酰膽堿、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僅可降低血液及肝里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還有降血壓的作用;它所含的登皮甙有消炎抗菌的作用,對糖尿病性白內(nèi)障病人也有療效;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則有抗癌的作用。”她解釋道,“另外,薺菜還含有大量的粗纖維,食用后可增強大腸蠕動,促進排泄,從而增進新陳代謝,有助于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腸癌等;薺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因胡蘿卜素為維生素A原,所以是治療干眼病、夜盲癥的良好食物。”
做法指導:薺菜的吃法比較多,可做湯、炒菜、也可做成粥和主食。因為薺菜有股土腥味,在做之前最好用水浸泡一下;另外,炒菜的時候最好多放些油,因為薺菜超能吸油,但不要放姜、蒜等來調(diào)味,否則會破壞薺菜本身的清香味,炒的時候,不宜久燒久煮,因為時間過長會破壞其營養(yǎng)成分。此外,薺菜根部的藥用價值最高,因此做食療方時,不要摘除。
適用人群:薺菜富含膳食纖維,有寬腸通便的作用,因此便溏者慎食;另外薺菜性微寒,因此體質(zhì)虛寒者要慎食。
吃法推薦 :有粥亦有湯
馬齒莧薺菜粥
用料:馬齒莧250克、粳米100克、薺菜30克 。
做法:先將馬齒莧去根、去黃葉,洗凈、切碎;將薺菜除雜物,洗洗備用;粳米淘洗凈直接放入鍋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置于火上,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煮,至米開花八成熟時,加入馬齒莧和薺菜,再煮沸即成。
菊花薺菜兔肉湯
用料:兔肉250克、薺菜120克、菊花30克、姜5克、鹽5克 。
做法:將薺菜去根、雜質(zhì),洗凈;菊花洗凈;兔肉洗凈、切塊,去油脂,用開水汆去血水;把兔肉與生姜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文火煮約一小時至兔肉熟爛,然后加入薺菜、菊花,再煮半小時;去菊花、薺菜渣,調(diào)味即可。
蕨菜——富有韌性的“山菜之王”
拳頭菜其學名叫蕨菜,也叫龍頭菜。它多生長在山區(qū)土質(zhì)濕潤、肥沃、土層較深的向陽坡上,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
營養(yǎng)分析:蕨菜也就是拳頭菜,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蛋白質(zhì)、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外,還含有蕨素、蕨甙、甾醇等特有的營養(yǎng)素,因此被稱為“山菜之王”。“藥用價值方面 ,它所含的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發(fā)熱不退 、腸風熱毒、濕疹、瘡瘍等病癥,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之功效;它所含的膳食纖維有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的吸收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減肥食品;另外它含有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 ,降低血壓。”趙琳解釋道:“味甘性寒的蕨菜,入藥的話則有解毒 、清熱 、潤腸、化痰等功效,經(jīng)常食用可降低血壓、緩解頭暈失眠。蕨菜還可以止瀉利尿、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痢疾、咳血等病。”另外 ,近年來科學研究表明蕨菜還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做法指導:拳頭菜在幼葉長出5~7片時 ,即可采摘。摘回家的拳頭菜,即可馬上吃。鮮吃的時候,只要把葉莖切段,用開水燙一下,以去除表面的粘質(zhì)和土腥味,撈出控干后即可加蒜泥涼拌或者用雞蛋或者肉類炒著吃了。拳頭菜因為不好存放,人們在長期的食用過程中,還發(fā)明了干吃。干吃的時候,人們也要先把其葉段用開水燙一下再晾曬,食用干蕨菜時用溫水泡發(fā)即可。
適宜人群:拳頭菜味甘性寒,因此脾胃虛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吃法推薦:有涼拌有熱炒
香菇蕨菜
用料:蕨菜200克、香菇30克、胡蘿卜50克、青椒30克、植物油20克、醬油8克、大蔥5克、姜3克、料酒10克、鹽2克、玉米淀粉5克、味精2克。
制作:蕨菜擇洗干凈,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瀝干切成寸段;香菇切成粗絲,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瀝干;胡蘿卜切成小丁,青椒切成小丁;蔥姜洗凈分別切末備用;鍋中倒油燒熱,放蕨菜、香菇絲、胡蘿卜丁、青椒丁同炒,澆入調(diào)好的汁,翻炒均勻即可。
蒜泥蕨菜
用料:蕨菜600克、大蒜40克、鹽3克、味精2克、醋10克、香油15克。
做法:將大蒜去皮、洗凈,搗成蒜泥;蕨菜摘洗干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投入開水鍋中煮透,撈出瀝干水分;涼冷后放入盤中,加鹽、味精、蒜泥、醋、香油調(diào)拌均勻即可。
相關鏈接
其他常見野菜
除了上述兩種野菜,以下幾種也是人們常吃的,對于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和吃法,解放軍總醫(yī)院營養(yǎng)科研究院趙琳教授也給出了作答。
茵陳蒿:利膽退黃
茵陳蒿,又叫白蒿,其味苦、微辛,性微寒;歸肝、膽、脾經(jīng);清香宣瀉,具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功效,用來治療濕熱黃疸、口苦脅痛、小便不利、瘡疹瘙癢等疾病效果顯著。趙琳教授指出,茵陳蒿的嫩莖嫩葉部分有許多食療作用,比如用茵陳蒿的嫩葉50克,黑豆100克,煎煮兩次后合并濾液,加冰糖調(diào)味,分次飲用,對濕熱黃疸、腹脹有消退作用;再比如用茵陳的嫩葉25克,鯉魚(去鱗和內(nèi)臟)250克,洗凈后用油略煎,加酒、蔥、姜和適量水,水開后將洗凈的茵陳加入,再煮開,加鹽和味精即可,一次食完,有消腫、清熱、退黃以及止咳的功效。平時則可裹面蒸著吃,或是炒雞蛋吃。
蒲公英:清熱、散結效果好
蒲公英,也叫婆婆丁。其性味甘、微苦、寒,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這里趙琳教授也給出了婆婆丁做成的食療方。其一是用蒲公英30克,防風、荊芥各1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可治療傷風感冒;用蒲公英30克、豬肚1個,洗凈加水燉爛,分兩次食用,則可治療慢性胃炎;其二是用蒲公英、茵陳、白糖各50克,大棗10枚,共煮粥食,日食1~2次,可以治療黃疸型肝炎;其三是用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魚腥草20克、白糖適量,水煎服,可治療肺膿腫;用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干研末,用生姜、大棗湯送服,每次6克,可治療痔瘡出血。
枸杞芽:養(yǎng)肝明目
趙琳教授告訴筆者,枸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磷鐵鈣等礦物質(zhì),也是不可多得的野菜。其性味苦寒,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的功效,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等作用。她告訴筆者,用枸杞芽50克、豬肝100克,將豬肝洗凈切成薄片,加黃酒、蔥、姜末、味精和鹽拌勻,用少量油煸炒后,加開水和枸杞芽同煮即成,可用于治療視力減退、夜盲癥;另外,用枸杞芽100克、羊腎一對,將羊腎剖開洗凈、切成片狀,加素油、料酒、蔥、姜煸炒,加入洗凈的枸杞芽同炒片刻,調(diào)味即可,經(jīng)常使用可治療腰腿疼痛。
苦菜:解毒涼血
苦菜也是在春天比較常見的野菜之一,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且用于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療腫等效果比較好。吃法也比較簡單。這里趙琳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涼拌著吃的方法:苦菜500克,精鹽、味精、蒜泥、麻油等適量;備好料后,將苦菜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焯透,撈出洗去苦味,擠干水切碎放盤內(nèi),加入精鹽、味精、蒜泥、麻油,食時拌勻;如果覺得這樣比較麻煩,可以洗凈直接蘸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