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風和日麗,萬物復蘇,百草生芽。然而病毒、細菌也伴隨而來。人們在春季如何防病養生呢?中醫認為,人體有多種體質,如陰虛體質、陽虛體質、痰濕體質等等,體質不同,養生方法也有所不同。
陰虛體質
特點:形體消瘦,心中煩悶,手足心熱,少眠,尿黃,便干,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1.精神調養。陰虛體質的人性情急躁,主要是因為陰虛火旺。平時應加強自我涵養,節制性生活。
2.環境調養。陰虛者,畏熱喜寒,寒冬易過,熱夏難當。所以有條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邊、林區去休假,選擇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3.飲食調理。原則是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少吃辛辣食物。
4.運動鍛煉?;顒硬灰诉^于激烈,著重調養肝腎,太極拳比較合適。
陽虛體質
特點:多形體白胖,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手足欠溫,怕寒喜暖。
1.精神調養。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容易恐懼或悲傷。平時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
2.環境調養。陽虛體質的人,適應氣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溫,春夏要注意補陽氣。在春夏季多曬太陽,每次不少于15-20分鐘,可大大提高耐寒能力。
3.運動鍛煉,一年四季都應加強體育鍛煉,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
4.飲食調理。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
血瘀體質
特點:口唇色暗,面色晦滯,肌膚干燥,眼眶黑暗。
1.體育鍛煉。多做有益于心臟血管的活動,如交誼舞、太極拳、保健按摩等,有助于氣血運行。
2.精神調養。血瘀體質多有氣郁之證,培養樂觀情緒至關重要。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
3.飲食調養。常吃活血化瘀的食品,如桃仁、黑豆等,經常喝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以使用一些活血養血的中藥,如當歸、川芎、丹參、地黃。
痰濕體質
特點:形體肥胖,嗜食肥甘,肌肉松弛,神倦身重。
1.環境調養。在陰雨季節,應避免濕邪侵襲,不宜居住在陰冷潮濕的環境里。
2.飲食調養。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卜、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少喝飲料、酒類,每餐不宜過飽。
3.運動鍛煉。痰濕之人,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各種舞蹈、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
根據癥狀,看看您屬于哪種體質,然而選擇適合自身的春季養生方法。
學會3招,保您一年少生病
春天是一年之首,所以春季保健就成了人們關注和津津樂道的話題,那么,如何讓你的春天少得病,變得“春意盎然”呢?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第1招:晨練拉拉筋
古人提倡在春天晨練,認為這是一年四季中鍛煉效果最好的時期,可以徹底放松禁錮一冬的身體。年紀稍大的人,最適合散步,還可以在空氣較好的公園做個深呼吸,伸伸腿、拉拉筋。有句話說,“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這個說法雖然有些夸張,但適當抻拉韌帶確實有助身體氣血暢通,甚至可起到祛痛和排毒的作用。春天要養肝養膽,所以鍛煉時,不妨拍打一下兩肋外側。這里是中醫所指的肝膽區,以掌心適度拍打,可通暢氣血經絡,達到養肝養膽之效。
一年之計在于春,除了戶外鍛煉,更應該多外出踏青旅游。可以在年初制定一套旅行計劃,按照假期長短、季節特點等規劃四季旅游,并在接下來的一年中身體力行。
第2招:春吃酸甜口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記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因為春天吃過多的酸性食物會使肝火過旺,從而損傷脾胃,應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如糯米、南瓜、大棗、山藥、銀耳等。從另一個角度說,在五臟和五味的關系中,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吃得太酸就會損傷陽氣。但所謂少酸多甜也只是個相對概念,不能走極端,更好的方法是,多吃點酸甜口味的東西,水果、飲料均可,更有助于平衡體質。
第3招:在太陽下梳頭
春季要養陽,所以應多曬太陽,特別是早起的時候,邊曬太陽邊梳頭,或者按摩頭頂的百會穴,能幫助人增加陽氣,滋潤五臟。
春天風大干燥,需特別注意補水,防燥排毒;因氣候變化大,需按天氣隨時增減衣物,有慢性病的老人尤其要做好保暖工作,后背、腰腿都是重點。春捂的原則是:如果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下,或日夜溫差大于8℃,就最好不要脫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