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是做會計的,管理家里的“財政”同樣精打細算盡心盡職。她在家消費上的策略多樣,令我們家不但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支出,而且保持了生活的富足快樂。
作為工薪一族,我們夫妻倆工資都不高。我每月的工資是4000元多點,她的是3500元,都有“五險一金”。除了撫養孩子,還要贍養雙方父母。基于此,妻子充分發揮在處理財務上的特長,一直采取醫療保健和食品花費要超前保健康、衣服和電子產品消費要節儉的理財策略。
妻子在一日三餐方面,比較舍得花錢。她負責買菜買米買肉,一定是很早去市場,買菜挑新鮮水靈的,魚必須是活蹦亂跳的,肉都是直營店的品牌肉。雖說這樣多花點錢,但妻子的大賬算得很好。她認為那些便宜的肉、菜的品質不好,營養不夠對人的傷害更大。雖說現在多花幾元錢,但可避免身體受傷害,這錢花得值。我家的食用油起初是妻子從農村老家買當年的好花生,自己剝殼,然后去榨油店榨出的油,這樣能保證全家人吃的油絕對不是地溝油或劣質油。雖然這要花費妻子的節假日休息時間,但她從來都是高高興興地來回。前年,妻子買了一臺微型家用榨油機,花了2000多元,從此我家的食用油都是自己買油料,在精心挑選和洗凈曬干后,自己榨油自己吃。我們也相信在超市能買到好油,但劣質油魚目混珠也是有可能的。
在就醫方面,妻子更加重視。每年我們家庭成員的體檢都必不可少。雖然花費不小,檢查結果也平安無事,但妻子卻一直堅持,至今已有16年了。家人有點小病,妻子從不隨便在街上藥店買藥應付,而是立即去醫院看醫生。有一次,年事已高的母親有點頭暈手麻,妻子馬上送母親去醫院,檢查結果是血壓高引起的微型血栓。醫生說:“幸虧來醫院檢查發現得早,若再拖延十天半月的,恐怕就要花大錢醫治了。”
妻子雖然在醫療和食品上的花費很超前,可在服裝和家電上的消費卻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
就說衣服吧,妻子的新衣服不多,并且都是落后時尚半年的款式。這是因為妻子有服裝銷售的經驗:新款衣服最初的價格是進貨價的3倍以上甚至更多,商家就依靠那些趕新潮的買家大大賺夠了本錢,2個月后價格會降一下,半年后幾乎就要處理尾貨了,基本上就是進貨價。深知服裝銷售手段的妻子自然不會做“冤大頭”,于是就采用新衣半年后再去買的滯后方法,這樣既能淘到好衣服,又不花冤枉錢。
2008年,我家的電視機壞了,來修理的人說不值得修了。那時液晶電視剛剛開始上市,34英寸的每臺要近萬元。當時我想買一臺,孩子也想看液晶電視,可妻子不同意。她說:“這些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很快,過兩年會便宜得讓你悔青肚腸。”在妻子的堅持下,我們花700元買了一臺普通彩電。等到2012年,液晶電視的價格已經降到2000元左右,下降了大概8000元。每當說起此事,我和孩子都佩服妻子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