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過程性。借助于探究和發現的學習過程,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習有意義的數學;又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數學問題的欲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還可以使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和形成主動學習的心態。本文結合研學后教的理念談了小學數學課堂探究性學習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探究性學習 自主探究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即探究性學習。研學后教的理念指導下,小學課堂教學中怎么進行探究性學習,結合教學的實際,談談本人的粗淺見解:
1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
⑴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愛你所教的學科。
⑵教師給學生講數學科的故事,玩數學游戲,讓學生了解學科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給學生展示我國剪紙藝術;教學旋轉現象,教教學生做簡單而精美的陀螺。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⑶把數學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和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實用性,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望,是探究學習的根基。
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來探索與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創設情境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和挑戰性。創設情境的形式要多樣化,可結合生活創設情景、借助演示或操作創設情景、通過講述故事或事件創設情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現場表演創設情景等。在教學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求動機。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問學生:\"為什么車輪要用圓形的?改為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行不行?為什么?\"引發了學生思考與和激烈討論。接著教師利用電腦課件適時地放映了\"小動物們乘坐在各種不同形狀輪子的車上行進時的狀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圓的興趣與熱情。
3精心設計探究問題,創造探究機會是探究學習的關鍵。
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沒有對問題的發現也就談不上對問題的探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
⑴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問題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探究問題。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學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圍繞圖形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周長與什么有關系?周長如何計算?等。讓問題統領全課,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⑵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提出問題
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系統性的特點,新知識的掌握是建立在舊知識及已有的經驗方法基礎上的,為此,找準新舊知識的生長點極為重要。根據教學內容,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舊知識中找出與新知識的切入點,設計問題。
⑶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提出問題
在探索過程中打破封閉式的教學過程,采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的探索式學習過程,鼓勵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通過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主動獲取知識,體會所學知識的數學價值。
4自主學習是探究性學習的途徑。
在教師展示出探究問題后,必須讓學生有充足的、獨立的探究時間和空間開展自主學習,讓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動手操作,獨立完成問題的探究過程。
自主學習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自主學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培養。有些教師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這一環節,過多的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久而久之,容易使部分學生沒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習慣聽取、依賴了他人學習成果。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觀察、嘗試、猜測、操作、驗證、推理中主動獲取知識,讓學生在探索、發現、創造中增強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愉悅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創設問題情景,把學生引進\"小小商店\"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在\"小小商店\"中自由自在地買東西、賣東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了解人民幣,認識人民幣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5合作交流、展示匯報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
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在合作交流中,學生學會相互幫助,實現了學習互補,增強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自我表現的能力,以及聽、說和交往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在小組討論合作時,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應積極參與到學生中間,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還可以密切師生關系,真正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技巧,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聽\"、\"講\"——別人發言時,注意力要集中;別人說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在肯定別人的基礎上講自己不同的想法;別人提意見時,要先聽,再講自己的理由。
6實踐運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探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
探究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把知識在生活中實踐運用,讓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體現學有價值的數學。在探究性學習中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注重設計與生活緊密相聯的習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運用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綜上所述,探究性學習在教學中,使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真正構建了互動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頭腦,創造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解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自我活動表現的機會,將學生從\"吸收-儲存-再現\"的學習過程中解放出來,轉向\"探索-轉化-創造\",從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小學數學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
[3]熊書萍,變革學習方式 進行自主探究,成才之路,2009年03期
[4]王清明,深化課堂教學,引導自主探究,小學教學參考,2010年20期
[5]霍允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新課程(教研),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