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有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理解知識,并對學生進行安全、德育教育。
【關鍵詞】故事化學教學激發(fā)興趣 理解難點安全德育教育
人們對故事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中學生正處于少年時期,他們好奇、好問,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是喜聞樂道。幾千年來,在這奇妙的世界上流傳出來的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故事,真是浩瀚如海,有的驚險離奇,有的妙趣橫生,有的感動天地。課堂上一個動人的小故事,一個美麗的傳說,或者一個有趣的生活化學小常識,都會使學生進入學習的角色。因此,把愉快教學法的具體形式之一——故事法應用于初中化學教學之中,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著獨到的功效。
1運用故事引入新課,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是整個教學的開端,它正如電影“序幕”一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故事導入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初中生的求知欲很強,化學小故事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氣氛很快進入活躍期。例如在講 “二氧化碳性質(zhì)”時,教師可從下面的故事導入:
在意大利那布勒斯深山峽谷中,有一個著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一個屠狗妖,當人牽著狗進入山洞時,人安然無恙,狗卻昏倒,甚至死亡。科學家波曼爾決定探索此洞的秘密。他一手牽著狗,和手拿著火把走進洞里。沒走多遠,狗昏倒在地,他馬上蹲下查看究竟,這時他感到呼吸困難,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飄浮不定。波曼爾抱著狗跑出山洞,放聲大笑: “原來這屠狗妖就是......”
【問題】 (1)屠狗妖是什么?
(2)為什么狗會昏倒?人蹲下時呼吸困難?說明了該物質(zhì)具有什么性質(zhì)?
【學生交流】學生進行猜想、分析、討論
【實驗】二氧化碳熄滅蠟燭實驗。
通過這個實驗又能加強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理解。這樣做烈激發(fā)了學生求知欲。利用有趣故事,可以令學生心生疑團,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增進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效率。
2運用故事講授新知識,更好地用于理解知識,化抽象為形象
化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有時會感到化學知識抽象、難懂,認為化學反應看不見,摸不著。化學故事則可以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使之通俗易懂,讓學生在故事中得到啟發(fā),加深理解。例如在講“葡萄糖與淀粉”這一節(jié)時時,其中葡萄糖、淀粉、纖維素之間的關系比較抽象,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在介紹了植物光合作用后,我給大家講了一個生活小故事:霜打的青菜味更美。這時學生就會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呢?原來青菜里含有淀粉,淀粉不僅不甜,而且不容易溶于水。但是到了霜降后,青菜里的淀粉在植株內(nèi)淀粉酶的作用下,由水解作用變成麥芽糖酶,又經(jīng)過麥芽糖的作用,變成葡萄糖。葡萄糖很容易溶解在水中,而且是甜的,所以青菜也就有了甜味。那么,為什么這種變化出現(xiàn)在冬季呢?那是因為由于青菜的植株內(nèi)淀粉變成葡萄糖溶解于水,細胞液中增加了糖份,細胞液就不容易破壞,青菜也就不容易被霜打壞。由此可知,冬天青菜變甜,是青菜自身適應環(huán)境變化、防止凍害的現(xiàn)象。在霜降的季節(jié)里,其它蔬菜如菠菜、白菜、蘿卜等吃起來味道甜美,也是同樣的道理。
通過這個小故事,不僅避免了照本宣科和枯燥的講解,還讓學生對葡萄糖的性質(zhì)及與淀粉、纖維素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運用故事深化德育,更好地增強了德育效果, 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格
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發(fā)展智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徑。在人類漫長的化學史長河中不乏閃光的瑰寶,它們給我們許多啟迪。特別是化學家在探索科學的征途中體現(xiàn)出的堅韌不拔的毅力,一絲不茍的精神
為我們大家樹立了一塊塊歷史的豐碑。我們不妨在課堂教學法中向學生講述化學家的故事,展示他們的風采,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和結構。比如,“三角牌純堿的發(fā)明”反映了侯德榜的愛國主義情感;“酸堿指示劑的發(fā)明”反映了玻意耳堅韌的意志力;“炸藥之父”故事反映了諾貝爾獻身科學的偉大生命力;“元素周期表的發(fā)明”說明了“機遇偏愛思考者”的科學哲理;“居里夫人”故事反映了科學家特有的鍥而不舍、甘于奉獻、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品格……
4 運用故事進行安全教育,更好地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
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防毒,防腐,防火,防爆等安全衛(wèi)生知識的教育,如果能夠恰當?shù)剡\用故事進行教學,學生會覺得生動形象、真實有用,能很好地引起他們對于學習這些知識的注意和重視.
例如:一個冬天的晚上,天氣很冷,某校曾有一學生躺在床上看書,一會睡著了。而屋里燒的正旺爐子沒有蓋上蓋子。第二天早上九點多鐘了,他家里人見他不起床,進屋一看 ,只見他只有微弱的呼吸,不能說話了,便馬上送醫(yī)院搶救,但是很可惜一個年輕的生命逝去了。.這是什么釀成悲劇呢? 學生便不約而同地說:木炭燃燒消耗了房間內(nèi)大部分氧氣,產(chǎn)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碳多了對人體有害。有的學生補充說不但有CO2,還有CO,CO是劇毒的.如果這個學生能注意到這個問題就不至于喪命了。
再如:一農(nóng)民長時間用家中蒸饅頭的水煮飯,一段時間后,他總是感覺頭暈,全身無力。這位農(nóng)民看了很多醫(yī)生都沒有找到生病的原因,后來還是一位化學老師幫他找到了原因:水里含有微量的硝酸鹽,當水長時間加熱,由于水分不斷蒸發(fā),硝酸鹽的濃度相對地增加,而且它受熱分解變成了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對人們的健康是極為有害的。它會使人血壓下降,嚴重時還會引起虛脫。現(xiàn)代醫(yī)學已證明,亞硝酸鹽還是一種強烈的致癌性物質(zhì)。所以,蒸鍋水不能食用。
總之,化學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大有可為。學生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智力和非智力營養(yǎng);領略到學習化學的無窮樂趣;分享到科學研究的喜怒哀樂;接受科學態(tài)度和優(yōu)良品質(zhì)的熏陶;經(jīng)受獻身科學精神的真切感染。化學故事在潛移默化之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成就動機的培養(yǎng),健康情感的確立,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