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精彩留給學生\"的今天。科學合理的師生互動,是扎實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文章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了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師生互動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 師生互動 探究
傳統教學中的\"三個一\"(即: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師傳生受,是我國語文教育沿用已久的主要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之一是:它無視學習是主體的活動過程,嚴重阻礙了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發展。新一輪語文課改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合作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必然強調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雖然目前對互動的相關理論形成了一些共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上還存在很大問題。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語文教師由于不清楚師生互動的本質和根本目的,經常為了動而動,使課堂中師生互動出現了形式化、功利化和隨意化等一些不良問題。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使課堂教學變得或過于僵化或過于散漫或流于形式,從而失去了教學的本真意義。因此在目前語文課堂師生互動低效的現狀下,實施有效師生互動的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多年來的教學生涯,使我深深覺得: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是通向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
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師生互動的幾點看法:
1民主平等是互動的前提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活動中,一味的只是教師講,學生答,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只有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徹底摒棄\"師道尊嚴\",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學生只有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放松的環境地中,消除了心理戒備,才能敢說敢做,思維的火花才能蹦發出來。課堂上多用\"請你大膽說出來你的想法\",\"誰愿意說\",\"誰來和和老師一起合作\"等,老師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打成一片,學生才會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上來,也更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
2形式多樣是互動的有效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師生交流等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已解決的問題可以進行匯報,別的小組可以提出同一問題的不同答案,達到交流的目的,小組篩選后,提出本組的疑難問題,簡單的立即解決,重要的、難點的地方,經過學習認真篩選,提出重點,讓全班同學討論。如《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是一篇閱讀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較容易,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青海湖的?青海湖的景色有什么特點?這些問題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合作討論,馬上就能理解。但對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如:\"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可是此時,我卻被青海湖的質樸所震懾,原先那些華麗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等句子的意思理解還不夠到位,就應該由老師再引導學生認真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老師則起到點撥導思的作用。
3熟悉每個學生是互動的基礎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在了解、掌握\"對手\"的情況之下,才能有的放矢,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上的每個學生,必須全面的并且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包括:姓名、愛好、個性、特長、學習、家庭背景等等。可以從多渠道去了解,任教過的老師、學生檔案、家長和自己的觀察,這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又艱難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做好了這一步,可以使以后的教學工作針對性強,能夠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師生的互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4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是互動的催化劑
在課堂上要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必須創設情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學習,有著身臨其境的體驗,很快融入了學習生活中,枯燥無味的知識突然間變得豐富有趣,學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成功的激發出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思維情感,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教學《田忌賽馬》,第一步,學生處讀,把握課文整體內容,了解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第二步,深入內容,由學生表演進入情境,搞清角色行為,角色心理和事情蘊涵的道理,以加深理解。表演會帶給學生深刻印象,使之記憶猶新。再如講《月光曲》時,先播放音樂,或者配樂朗誦,教師導入: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平靜的海面上霎時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波濤洶涌……使學生感受到優美的月夜之景,陶醉其中,受到審美教育,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總之,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調動學生多種心理活動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并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源泉,就不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能夠互動起來,他們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這樣一來,情境教學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生動活潑、新鮮的知識,也是一個健康、豐富的世界。
5勵評價是互動的動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說學生,就是我們老師,也希望得到別人的給自己鼓勵,對自己的贊美。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激勵性語言,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圍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 作為教師應該運用有深度和激情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的質疑,讓學生敢于對教材的內容、對教師的講解質疑,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并且運用變式訓練,培養學生對同類問題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的理解,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橋梁之一。
6角色變換是互動的必要
傳統教學\"一張嘴巴,一只粉筆;四十分鐘講到尾,最后留點時間寫作業\",教師一人在唱主角津津有味,當觀眾的學生卻索然無味。新課標中指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只有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講臺讓給學生,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討論權利還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適時的請學生來當\"小老師\",學生學起知識來才有勁。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拉,猜一猜等多活動練習,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與異同點。整節課下來學生愉快,開心的在玩中輕松的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不但學的快,而且記的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認為,語文作為一種語言文字教學,其過程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語文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發展,真正地讓語文課堂變成學生交流與互動的舞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如同魚兒在水中奔跑、跳躍、呼吸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