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認真地、科學地探究物質科學,從而獲取科學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 為此,引起了我對如何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能力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物質科學探究學生培養
物質科學是自然科學中一門基礎學科,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是以物質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義務教育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小學科學課程旨在通過探究式學習,保護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科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學概念,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平時在日常的科學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認真地、科學地探究物質科學,從而獲取科學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下面談談本人在教學過程如何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能力的一些思考:
1培養學生善于質疑能力
在物質科學領域教學中,充分地讓學生大膽地質疑,敢于提出問題。\"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物質科學領域所遇到的問題,也許大多數已是人類知識系統中已經解決的問題,但對于天真活潑,求知若渴的小學生來說就是一個新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們都知識,人類文明的進步,就是人們不斷質疑、思考、釋疑的過程,若沒有科學家對自然事物的好奇心理,沒有\"疑\",是不可能誕生新科學的,人類的文明進步當然也是不可能的。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經歷探究過程,并從質疑,提問題開始。從而保護學生對物質科學知識領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探究興趣,結合他們的學習、生活經驗差異和學習特點,引導他們主動地探究,成為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動力。
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能力
在物質科學領域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長期觀察能力的培養。世界奇妙無窮,不看不知道。我們周圍的物質科學世界更是一個豐富多彩而神奇的世界。物質科學領域的里事物都有著自己的形態、結構、特點和多樣性,他們其中有一些是可見的、可觀察的,有待我們去發現。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為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但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讓學生進行一時、一次地觀察對他們來說很容易,也十分感興趣,但要長期堅持觀察,很多學生會在中途放棄,興致索然,馬虎了事,最后會一無所獲。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白,科學探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的同學需要在耐力與毅力的方面做好準備,注重長期觀察習慣的養成,樹立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
3培養學生善于實驗能力
在物質科學領域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的能力培養。培根說:\"從實驗中獲得知識,知識就是力量。 \"\"動手做\"(Hands-on)是當今科學教育界一種實施科學教育的常用模式,其特點是,教師通過根據所教學的內容而設置適當的實驗活動和實驗任務,使學生投入到真實的學習探究情境中去,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在美國,甚至把\"動手做\"滲透到各個具體的學科中去。可見,親自做實驗是獲得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
在日常物質科學領導教學中,很多知識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從而初步感知知識。我平常是用以下模式讓學生去實驗的:提出問題——預設探究方案——動手做實驗——得出結論——形成探究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知識、技能都得到磨練習、整合。
4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物質科學領域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充分地合作和交流。當今,人類社會高速發展,信息瞬間萬變,一個人的力量和知識是有限的。如果像清朝乾隆時期那樣,妄自尊大、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就會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沉淪。然兒,當今世界的潮流是提倡合作和交流。《周易·系辭上》中提到了\"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俗話又云: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就是體現了合作的好處。而在物質科學領域教學中,充分地讓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也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4.1提高學生社交能力。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事事以自已為主,缺乏與人分享的意識。在探究科學學習中要充分地讓學生間進行合作,讓他們展開的溝通與交流,過濾出探究科學知識的精華,提高學生的解問決題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讓同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養成互幫互助的習慣,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4.2培養團隊精神。世界上有名的科技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究團隊,他們的成功,不是因一個人的成功而成功。他們發現,一個的知識、能力是有他的局限性的,同時,一個人做研究很容易走進死胡同,研究效率低。為此,在探究科學學習中要充分地讓學生間進行合作、交流,其實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每個人都有分工,有一個適合于探討的問題,所有的學生都要參與進來,都要有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在合作、交流中,成就別人,成就團隊,更成就自我。
4.3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升華。學生在探究科學學習中充分地進行合作、交流,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相互鞭策過程。當學生在交流中發現自己的經驗不足、知識的缺陷時,就會自我地進行學習、借鑒人家的先進經驗來豐富自已,是對自己知識、能力一個良性的循環,并得升華。
物質科學的學習是一個邁長的探究過程,對于學生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看待科學有著相當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期望學生通過質疑、觀察、實驗、合作交流、展示中領會物質科學的真諦,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科學觀。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科學觀去探索奇妙、神秘的科學世界。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
[2]人教版科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