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學校體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體活動之中,它把對學生進行道德意識的培養與道德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要求學生在活動中立即付諸于實踐,使學生的行為表現直接受到實踐的檢驗,這利于體育教師有針對性的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學校體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問題的探討,深入挖掘學校體育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于我們體育工作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怎樣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呢?
1利用\"集體法\"進行教育和培養
體育教學中,教師在采取集體項目進行教學時,應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集體觀念的培養。比如在今年我縣教職工籃球運動會上,在八強決賽時,我帶領學生為球員吶喊助威,職中代表隊有個隊員不注意和其他隊員打配合,耍個人英雄,帶上球一味的沖籃,使多次得分機會失去,針對這一事例,我教育學生:不顧集體利益,不與其他隊員配合,一味過分地\"表現自己\",都會給他人,給集體帶來損害,將受到集體輿論的批評和指責。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幫助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使學生個體的行為與集體榮譽相聯系,使他們認識到榮譽來自集體成員的共同奮斗和團結協作,來自個人與集體的融會和刻苦訓練。
2利用\"競賽法\"進行教育和培養
體育教學中,我們培養的學生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進取、勇于競爭的精神。而這些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在體育教學中都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因為競爭性是體育的突出特點,各種體育運動項目都具有競爭性,尤其是在比賽狀態中,其競爭因素體現得更為強烈。它往往使參加者承受高強度的心理負荷和生理負荷,并且還必須在這種強負荷的情況下去爭取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在短跑教學中,僅在\"各就位——預備——跑\"這短暫的時間里,為了比別人更準的抓住起跑時機,學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時,一面又要全力準備果斷行動,一剎那的松勁就意味著難以挽回的失敗。在長跑訓練中,采用競賽形式,形成競爭對抗。這就自然意味著學生不僅要堅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和耐力,使長跑訓練實際上變成一場意志力的較量。因此,競技比賽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是其他活動無法比擬的,我也深感到體育競賽活動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土壤和搖籃。
3利用\"示范法\"進行教育和培養
體育教學中,示范法是指體育教師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學生的方法。它對學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對學生個性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體育教師與學生接觸多,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示范作用。在給一些學打乒乓球的指導拉弧圈球的要領時,轉體、引拍、發力的方法用語言敘述了幾遍他們的動作還是做不到位,我用動作一示范他們立即模仿會了。體育教師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其形象也給學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沒有正確的道德意識,或者言行不一,那就會使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受到影響,干擾學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給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帶來障礙。有一次我所帶的班的一個同學,在我校田徑運動會上報項是六項全能,最后一項30米未進行,腳腕卻受傷了,文體委員建議讓我班在60米賽中奪得第一的另一個學生代替,當時我想這樣做了我班奪取年級組第一是沒問題的,但最重要的是今后的思品課教育學生做誠實的人,給學生怎樣上呢?為了教育學生,我故意讓學生進行討論自己解決,學生異口同聲說讓代跑,這時我就對他們進行了正確引導:我們要公平競爭,我們應該做誠實的人。最后還是沒有找替身,讓這個同學帶傷參賽了。所以體育教師的儀表言行,都應該考慮到它可能產生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因此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教育還應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做表率,使學生從中領悟和產生道德概念,從而樂于接受和效仿。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經過親身實踐必然會認識到它的正確性,從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質。
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我們應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融入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之中,積極探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對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然而,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養,不能游離于學校體育實踐孤立地去進行,而應強調,在發展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的實踐過程中去培養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結合有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