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發展,初中數學的教育已由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相當一部分“學困生”,特別是農村中學的初中生源普遍較差,尤其是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謹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數學學習成績不良學生的比例較大,嚴重影響了數學教育質量的提高。在重視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轉化這些數學學困生已成為我們教師普遍關注的緊迫課題。下面就如何化解學困生學習和生活的心理障礙,有效提高數學教育質量,談幾點粗淺意見。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喚起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教育管理、教學論等多方面的綜合科學。教師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者,還肩負著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的重任。一般來說,學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學困生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對學困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轉化學困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里。比如,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學困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等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濤。老師心中有“學困生”,“學困生”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信息的共振,此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教學效果最佳。 去年我校轉來一位新同學,經過了解確實是一位“學困生”。首先使他認識并信任我,這為我以后對他進行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以后的合作過程中,我經常以朋友的身份與他交談,并給他制定學習策略等,使得這位在此之前被人作為“棄兒”的學生,重新被人尊重,重新找回了自信,這是一切良好開端的前提。
教師平時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于律已,平等待人;尤其要注意克服師道尊嚴的作風,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困難和要求,積極熱情地幫他們釋疑解難,使他們體會到師長的溫暖;課內外都要善于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平時對學生態度的結果,會延伸到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由衷地對教師充滿了敬意,喜歡這位教師,樂意接受教師,這樣,他們會對教師充滿信任,表現在課堂上會使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活動一致。
2改進教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1教法要靈活多變,不拘一格。
學困生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因此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征,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例如,我在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我是這樣啟發的:同學們在小學曾經做過實驗,把一個三角形紙板的三個角拼在一起,發現它們組成一個平角,從而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
現在,如果不允許把三角形撕開或翻折,你有什么辦法能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接著我讓同學自由分組討論。然后教師綜合每個小組討論的結果,第一種:度量三個內角的度數,再算一算它們的和;第二種:利用尺規作圖,作一個角使它等于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再度量它的度數,或者觀察它的兩邊是否在一條直線上;第三種:利于兩直線平行,同位角、內錯角相等的原理作輔助線。最后教師總結每一種做法的可行性和優越性,得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另一種證明方法。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困生要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學困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耐心激勵學困生上進,增強學會的信心。
2.2教師要進行角色轉換,變口若懸河的說教者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輔導者。
枯燥的講解會讓學生厭惡而不接受,何況有時教師過多的講解讓學生更加茫然,倒不如多留時間讓他們自我消化一些,獨立思考一些,并鼓勵他們能夠提出問題,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只有通過他們提問才足以說明他們已經開始走入教材、走進課堂中來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讓自己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體驗失敗與成功,承擔失敗的責任,享受成功的喜悅。鍛煉他們的意志,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敢于面對困難,勇于戰勝困難,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艱辛過程和最后的美妙心境。對自己感知到的多種體驗會使學困生產生欲罷不能的心理,自覺不自覺地會加入到學習數學中來的。
2.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教育學生互幫互學,在集體中獲得力量,走向成功;在競爭中,你追我趕,最終共同進步。
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教師就提醒他們向班里其他同學,特別是向優生請教,尋求幫助,從而解決問題。讓他們體驗到集體的力量,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可作如下安排:中等生向優生請教,學困生向中等生請教,全班共結師徒對,使中等生在幫助學困生過程中體驗比他們強的心理優勢,從而增強自信心;使優生在幫助中等生的過程中感受壓力,從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才能不斷提高,繼續保持優生的地位。這個過程中,學困生們得到來自各方面人士的大力幫助與支持,內心充滿了溫暖與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自然會重新審視自己,為了有朝一日能夠與他人平起平坐,會奮起直追的。
2.4課堂上施行一些小技巧,人為地設置一些讓學困生成功的機會,讓他們也體驗一把作優生的感覺。
比如,在講一些例題時,對學困生提出一些非常低的要求,使他們人人都能達到,并明確指出,他們如果完成了老師提出的要求,就視他們完成了任務并進行及時的表揚與鼓勵,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信心,通過當一回優生獲得的心理滿足,促使他們熱愛數學,并體驗數學學習中的諸多樂趣。告之并不是天才才能學好數學的,只要用心,優生人人可為,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一個好的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中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最終達到轉化中下學生的目的。
2.5培養學困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時時當當老師的小助手,迫使他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中來。
數學課堂上很多地方都可以設置一些環節讓學困生參與。比如,我在上課時讓他們幫著我完成例題中的一部分,或者幫著復述一下基本概念,或者幫著板書一些重要的定理等。讓學困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他們在班上的地位,改變他們在同學當中的形象,隨著自己在班上地位的提升,他們會由感激數學老師而改變對數學的看法,從而熱愛上數學這門學科,成績自然就會慢慢提高的。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
比如,講相似三角形這一章時,學習了相似形的知識,我不用過河就可以測出河對岸兩物體之間的距離,只用一根標桿就可以測出某建筑物的高度,等等。從這些學生常見又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他們沒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求知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3加強思想教育,培養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力p
一般說來,學困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他們往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經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也缺乏刻苦鉆研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更缺乏學習的信心,認為“努力也學不會”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在班上是非常不起眼的,得不到教師的重視,更得不到教師的關愛,有時甚至認為自己在班上是一粒“老鼠屎”,于是對自己放松要求,把自己的起點定得非常低。面對這種情況,及時地對他們加以關注,否則長此以往,將一發不可收拾,在我的教學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因此,對于學困生學習動力的培養和激發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應結合所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介紹一些感人事跡:張海迪身殘志堅,頑強學習的精神,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逆境成才的故事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激發他們為祖國四化建設而學好數學的熱情。
4降低作業要求,分層布置
對于數學作業,應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不搞題海戰術。題量要適中,可以結合學生能力,拉開檔次,不搞一刀切,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如果一味追求統一,這樣勢必照成學生應付了事,也就必然出現大面積的“克隆作業”根本達不到課后鞏固知識的效果。所以我采取作業降低要求,分層布置,學困生做A組題,中、優生加做B組題,這樣就避免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象。當然在作業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解題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數學題目千變萬化,但其規律和類型都是有限的。引導學生抓解題規律,用規律指導練習是搞高質量,是減輕作業負擔的根本途徑。另外,教師應以“勤”為先,業余時間常到班上走一走、看一看,不但可以監督學生作業,更重要的是在學生遇到棘手的問題時,能第一時間給學生提供幫助。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不失時機地關心后進生,引導他們,鼓勵他們爬起來再前進,“浪子回頭金不換”,只要后進生想轉變,就一定會成為品德高尚的進步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