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法 上海藥膳協會會長,曾任上海維安醫院院長、上海市楊浦區兒童醫院院長等職。
養胃生津湯
組成:生地10克、石斛10克、北沙參10克、烏梅6克、麥冬9克、生山楂6克、生甘草6克。
主治:滋陰養胃,益液止渴。用于胃陰不足,舌紅少苔,口渴喜飲,胃熱脾陰不足,或因胃炎等化液分泌不足,食欲缺乏者,宜之。
方解:生地、石斛滋陰生津,養胃清熱;沙參、麥冬可加強上兩味養陰清熱之性。烏梅、白芍有斂陰生津養胃作用;木瓜和胃化濕、配以山楂能消食化積;甘草和中調味,使全方養胃生津之功更著。
歌括:地斛沙芍木麥梅,山楂甘草胃津來。
程門雪 中醫學家。對傷寒、溫病學說有深邃的理論造詣,善用復方多法治療熱病和疑難雜癥。
通補奇脈湯
組成:鹿角霜3克~9克、鹽水炒黑小茴香4.5克、炙甲片4.5克、菟絲子9克、潼沙苑蒺藜12克、炒杜仲6克、補骨脂3克、炒延胡索3克。
主治:奇脈虧虛,絡道不和。腰髀酸楚疼痛,甚則不能轉側,動則痛不可忍。
加減:腎虧較甚者,可加淡蓯蓉4.5克 巴戟肉6克 杜狗脊6克 川續斷肉6克。高年痛久者,可加胡桃肉2枚 桑寄生9克 臺烏藥3克。有外傷史者,可加炙乳香1.5克(研沖) 炙沒藥3克(研沖) 全當歸9克。陰雨天痛著者,可加白芥子3克 臺烏藥3克 川獨活6克 桑寄生9克。兼便溏者,加生白術12克。
路良宇 河南省路氏中醫藥研究所主任中醫師,擅長冠心病、慢性胃腸病的臨床研究。
冠心湯
組成:桂枝20克、云苓30克、白術15克、焦山楂15克、全瓜蔞30克、薤白15克、干姜15克、炒桃仁12克、皂角6克、丹參20克、甘草15克、水蛭5克(研細末沖服)。
功效:溫陽利濕,祛痰活血。
主治: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血管狹窄。
用法:用水約1500毫升,先浸泡30分鐘,文火煎30分,復煎兩遍(水500毫升煎20分鐘),三煎合一,分次日內飲盡。忌食生冷。
趙和平,湖北省十堰市中醫醫院業務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湖北省名中醫,湖北省中醫中藥學會理事、十堰市中醫學會副會長。
鹿鱉壯督湯
組成:鹿角15克、鱉甲15克、續斷15克、仙靈脾30克、生地30克、杜仲15克、杭白芍30克、土鱉蟲10克、白僵蠶10克、蜈蚣1條、延胡索20克、雞血藤30克、合歡皮30克、徐長卿15克。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通絡,化痰止痛。
主治: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辨證屬于肝腎虧虛,痰瘀互結者。
時毓民 上海醫科大學兒科醫院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地芪補腎湯
組成:黃芪15克、生地、玄參、生地榆、黃柏、鹿含草、芡實各9克、茅根30克。
主治:遷延型腎小球腎炎,屬氣陰兩虛型,血尿明顯,咽部常痛,顏面時潮紅,手足心熱,飲食少思,神倦乏力,舌偏紅,脈細數。
方解:方中黃芪益氣補臟,生地、玄參、黃柏滋陰瀉火,芡實益腎固精;鹿含草補腎,配芡實、黃芪可減少尿蛋白;生地榆、茅根清血止血。
左振素 臨沂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山東省名中醫。,擅長風濕類疾病,各類腎病、胃腸疾病的治療。崇尚內病外治之理論,推崇外治法。
化濕解毒蠲痹湯
組成:忍冬藤30克、丹皮12克、土茯苓30克、絡石藤20克、萆薢15克、白芥子10克、王不留行12克、威靈仙12克、蒼術12克。
功能:祛濕化痰,清熱解毒,通經活絡,蠲痹止痛。
主治:濕熱痰瘀毒痹阻經絡、壅遏氣血導致的肌肉關節腫脹疼痛及結節性紅斑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百歲養生》編輯老師好:
我是《百歲養生》的忠實讀者,你們的每期雜志我都看,很喜歡國寶驗方這個欄目,我也想分享一些我平時用到的藥方,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受益。
治療失眠偏方
組成:鮮丹參16克、鮮酸棗根30克。水煎,日服2次。
主治:失眠、健忘、夜多怪夢。
治療頭暈偏方
組成: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黃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藥,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鐘,從火上拿下來,稍停再加入黃芩,煎5分鐘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后即能感覺頭輕眼亮,沒有其他副作用。
枸杞豬腰粥
組成:枸杞子10克、豬腎一個(去內膜,切碎)、粳米100克,蔥姜食鹽少許,同煮成粥。功效:有益腎陰補腎陽、固精強腰的作用,適用于腎虛勞損,陰陽俱虧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軟、腿足痿弱、頭暈耳鳴等,
補血養顏粥
組成:用當歸10克、川芎3克、黃芪10克、紅花3克、雞湯10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把前三味藥用黃酒浸后,切成薄片,把所有的藥裝進布袋,加入雞湯和清水,煎成藥汁,去布袋后放入粳米。用旺火燒開后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功能:延年益壽,補血美容。